馬總統說「哪家血汗醫院請告訴我」。告訴你又不聽,成立青年顧問團有何用?

馬總統說「哪家血汗醫院請告訴我」。告訴你又不聽,成立青年顧問團有何用?
Photo Credit: Pascal CC BY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合著:張家齊(臨床心理師 倫敦政經學院博士班)/ 陳方隅

馬總統就職六週年演說,針對醫院內、外、婦、兒科「四大皆空」之人力不足問題表達關注,並說明政府已提高醫師診察費來進行處理。近日還有一個影響重大的「心理師法」下修議題,立委蘇清泉與江惠貞等人認為,偏鄉醫院心理師人力不足,所以提案將心理師「應考資格」由碩士降為學士,以降低人力品質換取人力數量來解套。筆者認為這明顯是一個弊大於利的作法,背後隱藏的是政府和資方持續的以打壓專業人才的方式壓低薪資,無視於真正的問題所在—勞動條件惡化、專業不受重視。

事實上,針對醫療人力不足、勞動條件崩壞等議題,早已有許多前線的醫療工作者投入研究、參與行動。心理師法的修法方案一提出,多數大專院校心理系與各地心理師公會皆有高度反對聲浪,遺憾的是,政府仍然置之不理。本文首先論述心理師法的修法問題,其次論述為什麼政府老是無視民間提出的訴求以及各種專業意見。

下修資格不符比例原則

根據蘇清泉委員的提案說明,心理師應試資格從碩士層級下降為學士層級,主要是為了解決「基層醫院聘不到心理師」的問題,著眼於現行的應考資格人力產出太慢,下修後即能加快產出心理師。筆者同意台灣未來將需要更多的心理師,但是下修資格並不符合比例原則,也就是說,這樣的修法手段與目的並不相符,而且明顯地還有其他更好的替代方案

首先,讓我們先假設台灣的心理師產出是不足的,但是,以「下修資格」作為「增加人力」的第一步,似乎是明顯急躁的險棋。若政府真的如此重視台灣心理健康與心理師人力,有許多更加正面、積極的作法,包括:

1. 比照醫學系公費生的制度,鼓勵與培養公費心理師,考照後即能補足偏鄉之心理師需求;

2. 應先試著解決早已存在多年的師資困境,協助大專院校增加臨床與諮商心理之專任或兼任教師,直接增加每年能夠訓練出的心理師數量;

3. 目前教育部公費留學的名額,連一名臨床或諮商心理治療領域的位置都沒有,相關領域的學生完全無法報考公費留學。政府應檢討加開相關科目的公費留考名額。

以上這些方案都能增加心理師的訓練素質與產出數目。然而,筆者同時認為,聘不到心理師的根本原因並不是人力不足,而是整體醫療勞動條件的惡化,以及心理師專業不受到尊重的結果,因此,下修資格明顯無助於解決「心理師荒」的問題,其手段無法達成目的。

首先,根據林家興教授〈心理師,你在哪裡?〉與方格正心理師〈蘇清泉為了什麼修法?〉的文章,目前基層醫院的心理師職缺約146人,沒有專任工作的心理師人數超過700人(再加上,每年通過國家考試的諮商心理師和臨床心理師的人力約400人)。所以,政府應先檢視心理師的「職缺」是否不足?各醫院真的有認真在招募人才嗎?

其次,目前健保給付的心理治療費用極低,而且,「基層醫院聘心理師的薪資偏低,與工作專業性和貢獻度不成比例」。政府真正該做的事情是,依循馬總統所提及的解決醫療人才荒的方案,將健保給付提高;更該做的是:改善低薪、長工時、不受保障的醫療環境

馬總統說:「哪家(血汗)醫院請告訴我」。事實上現在就有不少政府單位做的「醫療評鑑」,但其結果從來未受重視;再加上,醫療評鑑常常都是「球員兼裁判」,真正落實查核的少之又少。筆者認為,唯有改善工作環境和待遇、尊重專業,才能有效吸引那些有證照卻不願於醫院工作(領取低薪)的心理師人才。

Photo Credit: Jty33 CC BY SA 3.0

Photo Credit: Jty33 CC BY SA 3.0

心理師現在困境就跟護理人員的問題一樣。我們都知道(只有政府不知道),台灣的醫院長久以來鬧「護理師荒」,原因在於不合理的工作量與待遇。然而,衛生署的解決之道不是改善工作處境,而是以短期的教育訓練培養大量的、不夠專業的護理人員,最終結果只是讓醫院可以繼續以低薪聘用護理師,便宜了資方,繼續傷害專業人員,以及需要服務的民眾。心理師法的修正也是重演同樣的方式,擺著這麼多針對問題的良藥不用,卻選了一帖犧牲人力品質、生產廉價人力的「下修資格」猛藥,立委的提案絕非重視心理健康的民眾所樂見。

心理師之養成教育是一個國家之心理健康體系品質的重要指標。世界各國,例如英美等先進國家,對於臨床心理師之考照要求皆以碩士學位為最低標準,甚至不乏有以博士為基本要求的規定。台灣現行的規定是:「四年基礎課程(學士)、兩年領域課程(碩士)、一年實習訓練,加上嚴謹的督導制度」,確實在亞洲已樹立相當良好的心理健康養成教育典範。

在沒有足夠配套措施與輔導之下,僅以「下修資格」這種走回頭路模式來補充人力,未來心理師的養成素質堪憂。相較於中國大陸目前是以大學學歷做為應考資格,我們是要選擇與全世界先進國家接軌,還是選擇降低素質與中國大陸的醫療體系接軌?

政治角度分析

民主政治當中有一個重要的假設是,各個利益團體(interests group,包括各種商業利益,或者是公民社會)之間可以透過各種言論、表達、參政等權利,影響政治決策。不過,從現實層面來看,以及學術研究的證實(關鍵字:unequal democracy),我們知道,實際影響決策的都是資本家、大財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