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這次我們要用無線充電、物聯網和大數據打造一套改變未來的生態體系

這次我們要用無線充電、物聯網和大數據打造一套改變未來的生態體系
Photo Credit:朱峰森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無線充電可能不再只是一個未來的幻想,而是近在眼前、台灣廠商也很有機會掌握成為主角的一項未來科技趨勢技術。

文:朱峰森博士

你曾遇過手機沒電但找不到插座的狀況嗎?筆者時常遇見這種狀況,並且感到困擾。

因為我是個懶得帶行動電源(根本沒買)又很常出國(一個多月一次)的傢伙,儘管每天出門都會確認手機電力是滿格,但到了下午或黃昏還是會滿街到處找插座。

我曾經在阿姆斯特丹的中央大街從街頭到街尾一家一家地找插座,因為需要Google map導航但手機快沒電了。我曾經在米蘭車站繞著周圍的商家找插座,因為我在這裡約了人碰面需要保持Line暢通但手機快沒電了。我曾經在香港國際金融商場一層樓一層樓地找插座,因為我要在這裡待幾小時但筆電撐不了那麼久。

然後有一天我就生氣了,難道沒有甚麼方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嗎?

公共場所的電力供應其實是一個存在已久的問題,隨著行動設備的普及,這個問題也被越來越多人注意。不過,或許是大部份店家覺得提供插座太麻煩也不想承擔電費、也可能是會帶著變壓器跟充電線出門的人不多,儘管有些咖啡店、捷運站有提供插座,但普及度並不令人滿意。

01__台北車站充電站_(自行拍攝)
Photo Credit:朱峰森
台北車站充電站
02__台中高鐵充電站_(自行拍攝)
Photo Credit:朱峰森
台中高鐵充電站

或許,無線充電是解決這個問題的一個好方法

兩年前,美國的星巴克跟英國的麥當勞各自找了一家公司嘗試這件事。星巴克找的是一家叫做Powermat的公司,而麥當勞則是由Aircharge來提供相關的服務。在台灣,鴻海的子公司鴻騰(FIT)也曾在兩年前與統一超商合作,在幾家店面提供無線充電的服務。然而,使用人數並未呈現爆炸性成長,後續跟進的商家數量亦寥寥可數。

20160529_starbucks_wireless_charging
Photo Credit: Starbucks官網截圖
Starbucks的無線充電服務

這背後的原因有很多,除了無線充電技術本身還沒有到位,無法提供使用者良好的體驗之外,沒有足夠數量的充電地點,無法讓消費者感覺到去哪都可以使用的方便也是重要的原因。那要如何改善這兩件事?能不能有一天我可以什麼都不用帶出門,又可以去到哪都不用擔心手機沒電?

在2014年的暑假,這個念頭鑽入了我的腦海,盤旋不息,這就是後來無線充電網路計畫的起源。

當時我在全球詢問這些在公共場所提供無線充電服務的公司,到底為什麼店家會不願意在店內提供無線充電服務,大致上可歸為這四個原因:費用、管理、設計和好處。

店家提供無線充電服務的四個痛點

首先,在一家店裡面提供無線充電服務比提供WiFi困難多了。前者只要在櫃檯放一台WiFi基地台事情就差不多了,但後者不是這樣。現在使用無線充電的方式跟上面那張星巴克的圖是一樣的,手機必須要擺在充電器上,而充電器很可能必須要埋在桌子裡面。那麼,在沒有看到足夠的需求之前,店家很可能不願意支付充電器的費用與桌面施工的費用。

管理是第二個問題。這台充電器裝在這張桌子裡面,壞掉了有誰知道?無線充電器本身並沒有任何對外的顯示介面(更別說還裝在桌子裡),有沒有壞掉只有用了才知道。如果有家店裝了20台充電器,店家大概無法常常去確認是否所有充電器都正常運作,因此只有收到客訴的時候店家才會知道這台充電器壞掉了。(然後都嵌在桌子裡面了,維修肯定也是麻煩事)除此之外,店家可能也會想知道這些充電器裝在這裡到底有沒有人用?一天用了幾個小時?有多少人用?到底是很多人用所以該多裝幾台,還是根本沒人用乾脆拆掉算了。

第三,是設計問題。前面提到,安裝充電器可能必須要對店內的傢俱施工,那施工品質就很重要了。尤其對很多在意店內風格跟質感的商家來說,能不能保障這些充電器能恰當的融入而不顯突兀,是絕對需要考慮的事。

最後,如果上述那些問題都不是問題,總還是會有店家問起,除了提供充電服務增加客戶方便之外,對我本身的營運有沒有別的好處呢?

針對以上幾個問題,經過一段時間的思索,筆者在2014年底提出了無線充電網路這個概念。

打造無線充電網路生態

想法很簡單,我認為不應該要求店家自行解決以上這些問題,而是應該要有一家公司協助這些店家解決這個問題。由於筆者出身電信領域,很自然的就拿電信產業中的營運商(比如中華電信)作為類比。

或許將來在無線充電領域也會出現像中華電信這樣的營運商,他們在許多店家中安裝無線充電器,承擔所有費用,提供使用者無線充電的服務,就如同中華電信四處安裝基地台,提供使用者無線通信服務一樣。

他們應該要有一套管理系統,這套系統包含從無線充電器一直到雲端監控中心的所有通訊連結,讓中心能夠即時監控充電器的狀態,解決所有管理上的問題。比如像剛剛提到,充電器壞掉了,監控中心一定第一個知道。

由於所有安裝都由一家公司協調,自然也可以同時做到標準化跟客製化。一來安裝規格標準化,在裝的時候就考慮到壞掉的時後該怎麼換,維修就簡單多了。也由於這家公司擁有具備安裝經驗的設計師,自然容易為店家進行客製化設計。

以上三個想法,基本上就是我當時針對前三個問題的答案。不過第一個問題並沒有完全解決,只是把費用從分散到各個店家集中到同一家公司,但這家公司依舊需要取得足夠的營收來支付這些費用。

我一開始的想法很簡單,既然中華電信可以一個月跟我收幾百元到上千元來提供網路吃到飽的服務,那會不會有人願意支付一個月100元充電充到飽呢?台北市跟新北市加起來超過600萬的流動人口,只要有1%的人願意月付100元,一個月的營收就是600萬,5%的人願意月付,月營收就是30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