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目標︰2020年所有研究可讓公眾免費閱讀 促進知識傳播交流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上星期歐盟競爭力委員會通過訂立目標,在2020年前,所有成員國內由公帑資助的研究,均會以「開放獲取」模式出版,促進知識傳播及交流。
荷蘭在今年上半年擔任歐盟理事會主席國,早已表明任其內其中一項政策重點,是推動期刊論文以「開放獲取」(open access)模式發佈,讓任何人也能夠免費讀取,促進學術發展。
競爭力委員會通過 2020年論文可免費閱讀
早前由荷蘭政府舉辦的開放科學會議中,來自歐洲的代表商討如何推動增加開放獲取論文。會後的《阿姆斯特丹行動呼籲》訂下目標,希望爭取歐盟在2020年前,成員國內的科學論文預設以開放獲取模式出版。
在剛過去的星期四、五,歐盟競爭力委員會(Competitiveness Council)完成了在布魯塞爾的會議,會上通過了上述目標。
屆時所有成員國中,以公帑資助的研究結果,均會以開放獲取模式發表。公眾可以免費閱讀論文,也可以任意使用研究數據。歐洲研究型大學聯盟認為,這項決定是「轉型至開放式科學系統的主要推動力」。
荷蘭教育、文化及科學部部長Sander Dekker發聲明指,研究及創新科技創造經濟增長、更多工作及為社會挑戰提供解決辦法。要令歐洲更加強大,必須吸引到研究人員和初創企業到歐洲落腳,以及其他公司在歐洲投資,而這需要知識能免費傳播。他認為,談論開放獲取的時間已經過去,既然已達成協議,現在是時候落實目標。
勢影響現有學術出版模式
這將會影響現時大部份學術期刊的出版模式——讀者必須付費方可閱讀,論文作者打算公開研究成果也受若干條款限制。目前的情況是,除非作者投稿到開放獲取的期刊,或以此模式刊登——往往需要額外支付出版費——否則的話往往只有在已訂閱相關期刊的大學內,才能夠讀到論文。
學術界對這種出版模式早已感到不滿,認為學者、大學多數受公帑資助,其研究成果應該屬於公眾。他們撰寫、審閱論文時,鮮有從學術出版商收取費用,其勞動不應被出版商用作牟取暴利。

開放獲取的出版模式,至今已存在超過15年。雖然越來越多人支持,但發展仍然緩慢,不少頂級期刊仍採用傳統的封閉模式。今次歐盟的決定,將有助推動其發展。
或難以在4年內達成目標
然而在4年之內把所有論文以開放獲取模式出版,這個目標似乎非常困難。即使時極力推動開放獲取出版的荷蘭,2014年訂立的目標是在2024年才全面轉向開放獲取。
開放獲取的長期支持者、魁北克大學的認知科學家Stevan Harnad認為,這項目標並非遙不可及。他認為歐盟只需要求各個科學機構把其研究論文放上網絡論文庫,讓公眾閱讀,就可以在2020年前達成目標。
這種出版方式,稱為「綠色開放獲取」,而荷蘭政府希望推動的是「金色開放獲取」——作者在開放獲取期刊發表論文。
細節有待釐清
競爭力委員會則未有表明支持哪一項模式,只要求「禁運期」越短越好。現時有部份封閉式期刊,容許作者在刊出論文後,隔一段時間(例如半年或一年)再自行把文章免費公開,這間距稱作「禁運期」。
委員會未有表明「禁運期」長度限制,但開放獲取的重點應在於即時可讓公眾免費閱讀。Harnad則認為一旦期刊接納刊登論文,便應該發表在網上的論文庫。
競爭力委員會的發言人亦承認,2020年這個目標「不是容易完成的任務」,但強調此項決定的重要。他表示︰「這並非法例,但是28個政府的政治取向。重要之處在於他們取得共識。」
相關文章︰
- 推動科研 荷蘭爭取2020歐盟學術論文免費公開
- 荷蘭大學聯會跟學術出版社達成協議 預計2018年3成研究論文可免費下載
- 訂閱費過高阻知識傳播 頂尖語言學期刊編輯集體辭職抗議
- 學術界大賊抑或羅賓漢? 追求全人類共享知識的Alexandra Elbakyan
資料來源︰
- In dramatic statement, European leaders call for ‘immediate’ open access to all scientific papers by 2020 (Science)
- Outcome of the Council meeting (Competitiveness Council, 26-27/05/2016)
- All scientific papers to be free by 2020 under EU proposals (The Guardian)
- Europe announces that all scientific papers should be free by 2020 (ScienceAlert)
- All European scientific articles to be freely accessible by 2020 (The Netherlands EU Presidency 2016)
- 15 Council conclusions that will set the way forward for R&I in the European Union (LERU)
這樣用手機才安全!五個你一定要知道的「行動資安防護秘技」!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現代人出門可能會忘了帶錢包、忘了帶鑰匙,但絕對不會忘記帶的肯定就是「智慧型手機」,畢竟生活中的資訊取得、溝通聯繫甚至是金融交易…等必要功能都靠手機完全包辦,甚至我們重要的個人隱私也都保存其中-小至通訊錄、行事曆、電子郵件到大量的照片、影片,甚至是各類應用服務的帳號密碼,也正因如此,手機成為近幾年資安威脅的主要目標。
雖說智慧型手機的資安風險愈來愈高,但絕大多數使用者似乎都沒有意識到手機資安防護的重要性,不過近幾年有愈來愈多牽涉手機平台的資安案例出現在新聞上,也讓大家慢慢開始重視到「行動資安防護」的重要性。
對於智慧型手機的使用者來說,建立起正確的資安防護概念是非常必要的,若是忽視了主動防護的意識,下一個新聞上的受害者可能就是你!在接下來的文章中,也要為大家帶來五個你一定要知道的行動資安防護秘技,有看有保庇哦!
秘技之一:來路不明的 Wi-Fi 、網站不要連
大部分的手機都會搭配 4G 或 5G 行動網路,但不見得每一個人都會用吃到飽的資費,因此若是在家中或公司之外的公共場合,多半會尋找可免費使用的 Wi-Fi 網路,不過這些 Wi-Fi 若是由公共設施如機場、政府機關、學校或是店家所提供,相對較無資安疑慮,但若是未知來源且沒有加密鎖定的 Wi-Fi 訊號,就需要格外留意,可能會有傳輸資料遭受側錄,或是被路由器導引至帶有惡意程式或騙取個資的網頁。

除了養成良好的使用習慣,手機若有針對這些資安隱患有所防護,對於使用者來說也有額外的保障,像是三星的 Galaxy 系列手機,就加入了 Knox Vault 主動防護機制,且不僅止於系統面的安全性,更將關鍵的硬體元件也列入防護的一環,在手機開機後便能完整監控系統核心,確保沒有受到外來惡意程式的竄改,帶來即時保護且從不間斷!

秘技之二:密碼設定有一套,生物辨識更可靠
對於手機使用者來說,資安防護的第一線就是「密碼鎖定」,除了各類型的應用程式服務,手機的螢幕鎖定也是必要一環,但要特別注意的是,切莫不要因為方便記憶,就使用組合簡單、容易被破解的密碼組合,像是單純用生日、英文名字…等較容易被猜中的組合,也要避免所有的網路服務都使用同一組密碼。
當然,以手機鎖定來說,比較好的方式就是使用「生物辨識」,像是 iPhone 的臉部辨識 Touch ID,或是一般手機常見的指紋辨識等,更能兼顧使用便利與安全性。

針對重要的密碼與生物辨識資料,三星的 Knox Vault 也考量到儲存與傳輸過程的安全,手機中除了有安全處理器為相關資料的傳輸加密,內部的安全記憶體更讓密碼與生物辨識特徵資訊妥善保存,不會隨意外洩或被破解。

秘技之三:真正隱私的資料避免長期存於手機
過去經常看到有使用者因為維修電腦、手機時發生隱私資料遭到外流的情況,尤其是一些私密的照片、影片,都有可能在手機送修甚至遺失時,遭到有心人士破解盜取資料,而這些狀況一般來說很難避免,也因此會建議大家,如果是真的不能曝光的內容,建議不要選擇長時間保存於手機之中,而是選擇不易外流的儲存方式,例如:隨身碟、外接硬碟。

當然,如果手機中真的有重要的隱私資料需要保存,三星 Galaxy 手機內建的「安全資料夾」會是相當可靠的選擇,除了同樣採用三星 Knox Vault 技術防護,更是手機原有系統中的一個獨立區塊,也能夠透過應用市集安裝程式,而且能與手機原本的程式相互區隔,使用上更為彈性。

秘技之四:非官方來源應用不亂裝,權限允許要看清
智慧型手機之所以功能強大,主要在於和電腦一樣能夠透過各類型應用程式的安裝來擴充更多功能,雖然應用程式造就了手機的便利性,但使用者可能會因為忽視應用程式的取得來源,而不小心「引狼入室」。
對於蘋果用戶來說,除非進行系統越獄才能使用非 App Store 來源的應用程式,因此相對接觸到有問題 App 的機率較低,但 Andriod 平台是可以透過 APK 方式來安裝應用,且除了 Google Play 之外,也有不少第三方的應用商店,甚至是直接從應用官網下載的使用形式,因此對於可能暗藏惡意程式的 App 較難防範。

當然,即使是官方來源的應用程式,也需要格外注意這些程式對於系統權限存取的要求是否合理,當應用程式會索取本身功能以外的系統權限時,就需要特別留意,像是明明是相機應用,卻索要聯絡人、撥打電話、發送簡訊的權限,就明顯有問題 ,因此也提醒大家,在安裝 App 的同時,對於這些權限存取不可不慎。

除了注意應用程式的來源與安裝權限需求,對於三星 Galaxy 手機的用戶來說,也能好好活用「隱私權設定表」這樣的主控頁面全盤掌握所有應用程式的動態,快速找出哪一款 App 有異常行為,同時對於實體的定位與網路上的行為痕跡也能選擇關閉,讓你在現實生活或網路上的隱私都能受到保護。
秘技之五:可疑連結不亂點,就算是親友傳來也要先確認
一直以來,資安威脅的主要來源就是「釣魚連結」,且從過去常見的電子郵件、網站慢慢轉移至各類型的社交平台、即時通訊工具與手機簡訊,可說是最「與時俱進」的一種資安攻擊手法,若是一不注意點擊了這些連結,手機系統就可能遭到入侵,為駭客開了一道「後門」,隱私資料可能全都曝光。

當然,若是三星 Galaxy 手機的用戶,面對愈來愈泛濫的釣魚連結威脅,也能透過 Knox Vault 的即時防護功能為自己多增加一道保險,確保手機使用期間的安全,無需定期為手機重開機來避免作業系統受到入侵而被植入惡意程式,甚至手機關機時,硬體層面也有防止實體破壞、資料偵測的機制,讓手機內的隱私資料獲得完整保護。

結語
智慧型手機為人們帶來便利性,但卻也同時帶來資安方面的風險,在仰賴手機功能應用的同時,更應該多花一點時間建立正確的資安防護意識,與其擔心自己是否會成為駭客鎖定的目標,不如提前建立好完整的防範機制。
但對於絕大多數沒有太多資安技術知識的使用者來說,主動做好資安防護絕非易事,相對的,選擇妥善考量資安防護技術的產品,或許會是更好的方式,而三星早在多年前就導入 Knox Vault 技術至行動平台,更逐步完善防護機制,相對的更能讓使用者在不需要額外進行功能設定的情況下,就享有完整防護機制,更能妥善守護用戶的隱私安全,也成為眾多手機品牌中最值得信賴的選擇。


本文章內容由「蘋果仁」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