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分享與上傳可能不是警惕,反而會引來更多的無差別殺人事件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昨日北捷的揮刀喋血事件,我想內容就不用再贅言,因為媒體、社群、路人甲乙丙,都以幾乎同步的方式上傳影片、照片,裡面甚至有許多鮮血滿地的實況。
近日有太多的事件,都是以體制外的方式來衝撞體制,此篇不討論這些行為的正當性、合理性或是動機是否神聖,而媒體往往以直觀的方式,截取自己想要的部分。那些上了媒體版面的,無論是被以英雄名之,或是成為箭靶,他們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紅了,這些人不論是做「好事」或是「壞事」都會得到媒體的鎂光燈。
以前兩日的于小文合照事件來說,她究竟說了些什麼、有沒有傷害到粉絲、有沒有違反她本身的工作職業道德,都不是重點,媒體只看這件事有沒有新聞性,觀眾愛不愛看。換句話說,她一定會紅,因為她已經獲得大眾的目光。
道德與否,從來不是媒體的考量點,媒體只想要流量、點擊率、收視率。記得大家小時候在學校,有著優良表現的人才能上台,而現在你幹越多荒謬的事,你就能上台,還是上媒體的台,比一所學校看著你的人還要多幾萬倍。
這件事跟北捷揮刀事件有什麼關係?我想再問一個問題,如果近日那麼多的事件、那麼多的人都用各種違反常理、體制、規範、道德的方式上了舞台,得到了多數人的目光,如果是一個病態的,渴望得到大家注目的人,他會怎麼想?會不會是「我要比那個傢伙屌,我要殺更多的人!」
想想莊圓大師,本來只是跳跳舞、後來極儘所能的威脅要殺死所有人,只是他沒做;看看「FBI帥哥」鄧佳華,本來只是拍拍影片,後來威脅總統府,只是他沒做。那今天,萬一社會中還有許多生病的個體,而且他真的會做呢?
最後,「不要再瘋傳那些照片跟影片了」,如果我是想紅的瘋子,只會覺得,我要比這個傢伙屌,殺更多的人。媒體可以為了流量而不考慮身為一個媒體該有的道德,但一堆網路上的人們分享影片,打上「天啊!」「太可怕了!」不但對事情沒有幫助,反而會引起更多病態的連鎖反應。
台灣真的生病了,特別是網路,從莊圓、鄧佳華這些病人身上,大家還感覺不出來嗎?這些渴望被大家重視的病態,藉由網路的傳播被強化,接下來的世界,只怕會發生更多這種可怕的攻擊事件。我沒有必要危言聳聽,我只是覺得「瘋傳」這種舉動非常不可取,因為你傳越多,那些瘋子越爽,越覺得全世界都在看著他。
很抱歉這篇文章非常短,也沒有找什麼理論來證明我的想法,因為我的著急和擔憂遠大過於讓文章顯得有條理。為死傷者哀悼,希望上天還在照看這塊土地。

Photo Credit: Nicole Abalde CC BY ND 2.0
加熱加味菸成菸害防制破口?菸防團體與立委籲伸張程序正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各界期待的菸害防治法新法上路,其主要目的是禁電子煙和納管加熱菸,以保障國人身心健康。然而,在新法實施兩個月後,其是否有效執行、法規是否存在漏洞,以及政府的風險評估機制是否準備好了等問題,都遭到反菸團體及立委的質疑。
5月31日將迎來世界無菸日,而台灣菸害防制法新法甫於今年3月22日上路施行,正式禁止電子煙與未經指定菸品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之加熱菸。新法迄今推動超過2個月,爭議卻不斷,不只跨黨派立委、民間菸害防制聯盟及家長與教育團體等,皆質疑為何違法新興菸品仍在實體與網路商店上隨處可見,就連國健署也於日前坦承,違規件數並未因新法上路而明確下降,且稽查懲處對象有相當高比例是未成年人。此外,儘管違法攜帶加熱菸入境最高可罰500萬元,關務署卻發現走私情形異常熱絡,光今年1到4月海關就一共查獲違法菸品1055件,也逼得國健署不斷呼籲民眾不要以身試法。
但這些亂象並非就地合法就能解決,民間菸防團體直言,加味菸禁令至今不見蹤影,以及國健署審查指定菸品之辦法名稱具誤導性、亦無明確機制,皆讓人懷疑本應保障國人,特別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新法,是否真能達到修法初衷、落實執法?立委們也表達擔憂,認為違法菸品四處流竄,國健署與地方衛生局是否有稽查人力與資源不足,導致取締準則混亂的情形發生?
因此董氏基金會、台灣菸害防制暨戒菸衛教學會、愛兒親師家長協會、全國家長會長會長聯盟等「台灣拒菸聯盟」團體代表,日前出席國民黨立委林為洲召開的「亂象頻傳?法規漏洞?審查黑箱?拒絕護航加熱菸成『健康菸』」記者會,即提出請求衛環委員會吳玉琴、邱泰源兩位召委,將已經公告的加熱菸上市評估辦法備查案排入審查,才有機會為守護台灣年輕人的健康進行亡羊補牢、並立即公告實施加味菸禁止條例等訴求。
新興菸品違法交易頻傳?家長團體:稽查成效不彰,罔顧青少年健康
在落實執法方面,立委林為洲指出,現行法規中明確規範,任何未經健康風險評估的產品都屬於違法,不能進行銷售或宣傳。然而,目前政府的取締行動僅止於象徵性地針對幾個大型網路平台。台灣拒菸聯盟指出,目前在實體店、代購網站及個人平台等處,依然可以看到相當熱絡的違法電子煙與加熱菸交易。
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理事長黃正銘表示:「人力不足,是導致取締與稽查成效不彰的原因之一,建議可考慮採用鼓勵民眾檢舉的方法,例如給予檢舉獎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相信全民都會願意一起為防止電子煙違法交易、保護我們的青少年而努力。」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則認為,既然新興菸品管理現在依法有據,問題就落在國健署是否嚴格執法?鑒於新興菸品使用者以年輕族群為大宗,是否有與教育部、學校攜手合作,落實新興菸品菸害防制的教育宣傳?
加味菸禁令為菸商預留漏洞?立委、民團齊聲呼籲國健署應清楚說明
反菸團體抨擊國健署為開放加熱菸,不只使用嚴重誤導性的「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一詞,連在禁止加味菸上,也僅禁止花香、果香、巧克力、薄荷等四種口味,但根據國健署在108年公布的資料指出,菸商申請菸品添加口味已達1200餘種。對此,立委林為洲質疑是否為菸商預留漏洞?台灣拒菸聯盟也質疑,為何加味菸禁令特別給予業者18個月的緩衝期,明顯有別於母法規定,有違反程序正義之嫌。
林為洲也在記者會上點出,新興菸品最吸引年輕族群的地方,就是口味新穎,現在國健署說加熱菸已可送指定菸品風險評估審查,又遲遲不肯公告加味菸禁令,是不是要讓加熱菸的加味菸彈有可趁之機?他呼籲國健署應明確承諾,加味菸禁令公布前或公布後的緩衝期間,都拒審加味加熱菸彈。陳椒華在受訪時則表示,國健署應該檢討為何加味菸緩衝期一事,受到各方反彈?堅持18個月,是有什麼特別考量?為什麼不能跟菸品包裝警示圖文的緩衝期一樣,公告後1年上路?她表示將去文國健署,要求說明。

菸防法配套尚不齊備,有賴社會大眾、菸防團體、立院共同監督
菸防團體不只擔憂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審查不完備,黃正銘理事長更在記者會中強調,早已多次要求中央一定要盡快啟動新興菸品的吸菸行為及公共衛生影響之本土研究與追蹤資料,但至今仍未收到任何回應,讓人相當憂心。立委陳椒華也認為,既然決定開放加熱菸,政府應該積極投入相關研究,以利進行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建議衛福部可以和國衛院展開研究計畫的合作。
菸防法既已上路,又該如何監督?反菸團體認為,立委們可依據立院職權行使法,將有違反或牴觸法律規定疑慮的指定菸品審查辦法,由立院備審改為送交衛環委員會審查,而非便宜行事、讓漏洞百出的制度默默運行下去。針對爭議法規、行政命令,台灣過去就有類似做法,像是2020年開放萊豬的行政命令,就由備審改為朝野聯席審查、2022年兵役延長案,也有由從查照改為審查的呼聲。
身為時代力量立院黨團副總召的陳椒華也提到,近期的再生醫療法,也是因為醫療改革、病友權益團體、醫學法規學界、在野黨團齊聲表達疑慮,才讓政府暫緩表決,顯見法律就算通過,不代表社會各界就應停止關注議題。她很感謝民團一直代替國健署來謹慎把關菸防法,時代力量也會持續關心執法情形,並要求衛福部建置菸品相關之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庫。她認為,「只有當民眾真正理解菸品對健康的危害,我們才能從源頭降低國人對菸的需求,從而達到防治菸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