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社會真的病了 我們能做些甚麼?

看著社會真的病了 我們能做些甚麼?
Photo Credit:NBphotostreamCC BY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台灣也發生隨機殺人事件了。

就在捷運上,鄭捷採取了最極端的毀滅行為。當然,此訊息立刻藉由社群網路傳遍了台灣,有人立刻將矛頭指向了政府無能,甚至有人說,為什麼不去殺政客等情緒性言論。我看到了這新聞以及眾多相關發言,覺得很唏噓,但對這亂象,卻不意外。

當一個社會的不安高漲到一定程度,發生任何事件都是意料中的結果。

許多人會覺得,這真是太恐怖了,為什麼會有人可以這麼冷血的去傷害別人。但我看到的是,當環境的混亂與不安到達一定程度,毀滅性行為是必然的後果。這其實是可以預期會發生的事。

  • 獨裁迂腐政權+貧窮+通貨膨脹+網路 = 革命 (利比亞)
  • 政權腐敗+貧窮+貧富差距+教育落後 = 排華暴動 (印尼)
  • 失序金融霸權+政府失能+貪婪失控 = 金融海嘯 (全球)
  • 霸凌盛行+槍枝可買賣+資訊流通 = 校園槍擊殺人 (美國)
  • 思想自由但失序+種族主義+移民問題 = 恐怖攻擊大量殺人 (挪威)
  • 人心迷惘+國家安逸保守+壓制性社會體制+霸凌 = 隨機殺人 (日本)

例子可以一直列舉下去,重點是,當社會不安累積到一定程度,一定會出事。只是時間早晚而已。

人的情緒很奇妙,可以很平靜,也可以完全的瘋狂,而環境,就是最重要潛移默化的因素。

人有自由,思想上的自由。但是自由是一把雙面刃。

  • 有目標的人擁有了自由,便會善用時間
  • 沒目標的人擁有了自由,便會濫用時間

一樣的道理,社會安定時,大家擁有了自己的空間與時間,擁有了物質。但許多人卻迷失在環境裡,不知道自己存在的價值與意義

  • 那麼多的人的只是反覆的上下班,卻不知道自己為何要工作
  • 那麼多的人不斷地重複自我折磨的惡性循環
  • 那麼多的人藉由娛樂或是酒精等物質麻痺自己
  • 那麼多的人將自己的快樂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上
  • 那麼多的人非常不安,卻只會不斷的埋怨,批評
  • 那麼多的人甚至已經出現精神病的症狀,走向黑暗

社會病了,我們進行著許多奇怪的矛盾

  • 我們期望政府解決事情,但卻不斷選出無能的政客
  • 我們期望青年可以有創造力,卻只給學生填鴨教育
  • 我們期望有英雄出現,卻不斷漠視別人的夢想
  • 我們期望遇到理想的另一半,卻很少照鏡子正視自己的真實
  • 我們期望自己可以有好發展,但卻不願意去真正了解自己,思考可以創造甚麼價值
  • 我們期望生活可以更好,但不願意自己捲起袖子來做事
  • 我們抱怨所有事情,卻自己不去解決問題。

社會的病態,全球皆然,我們面臨的挑戰巨大。

全球性的不安,早已是進行式,台灣,其實已經算是較為安定的區域

  • 中東一直沒有安定過
  • 北非多數國家持續內戰
  • 非洲大陸基本上依舊黑暗
  • 美國依舊霸凌世界,且貧富差距擴大,霸權階級明顯
  • 歐洲福利制度面臨殘酷考驗,青年失業嚴重,社會逐漸不安
  • 東南亞多數政權腐敗,經濟成長帶來了更多問題,暴動不斷
  • 日本豪賭貨幣政策,軍國主義已有復甦跡象
  • 中國進行人類史上最大的經濟轉型,貧富差距極嚴重,不安巨大

問題的根源在於每個人的起心動念

我們必須了解,過去僵化的體制,已經不足以應對這個劇烈變動的世界。

  • 只是當守法的好公民,因循苟且,已無法擁有安穩人生
  • 只是期望萬能政府會解決所有的問題,是一種幻想
  • 只是批評他人,而不自己嘗試去解決問題,只會讓自己變成問題的一部分

我們需要改變,需要改變大家的心態

每位公民,必須要真正開始了解一個社會中,公民的真正意義。

  • 開始體會,我們必須真誠面對自己,了解自己
  • 開始體會,自己的生命,必須有其意義
  • 開始體會,人在群體中,有去讓環境變得更好的義務
  • 看到問題,若是自己真正有感,那就要嘗試去解決
  • 若自己能力不足,那就開始學習
  • 若問題巨大,資源不足,那就發揮創意,不斷嘗試

真正實際的希望,就在下一代手上

人過30,性格定型,要改變,談何容易。實際的說,創造的重責,多數會落在下一代身上。

我們除了自己不斷去嘗試創造價值以外,更應該做的,是去讓下一代擁有創造的能力。

這個任務,很大一部分需要由教育來做。但看看台灣的教育現況,真是令人擔心。12年國教,複雜難懂,學生壓力依舊,大學畢業生仍然不知道自己的天賦,熱情,也不知道自己在社會上應該在哪個位置上發揮其價值。

但我們社會的希望,就在下一代的創造力上。即使學校體系看似有很大的問題,我們還是要不斷嘗試去解決這個問題。

一幅美麗的願景:人人皆以善意進行創造

複雜的教育制度,連成人都看不懂,更別提學生們了。我想提出的是簡單的原則:

  • 學生必須了解自己擅長做甚麼 (天賦)
  • 學生必須了解自己喜歡做甚麼 (熱情)
  • 學生必須知道怎麼把人與事情做對做好 (態度)
  • 學生必須了解世界,知道自己要在社會的哪個位置發揮 (機會)

教育的目的應是,讓學生們可以了解自己的天賦與熱情,擁有良好的做人做事態度,知道世界趨勢與自己適合發揮的位置。他便能夠以善意,去為社會解決問題,創造價值。當這樣的青年人數眾多,整個社會便能夠持續的進步。文明便能進化。

美好的願景,值得我們付出心力去努力。有好的理想作為目標,當然就充滿了愛與光明。:)

在「接棒啟蒙計畫」裡,我們就是為了這個願景,不斷地努力嘗試著。

Photo Credit:NBphotostreamCC BY 2.0

Photo Credit:NBphotostream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