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會促習近平「解禁六四」 北京全城戒備、異議人士「被旅遊」

美國會促習近平「解禁六四」 北京全城戒備、異議人士「被旅遊」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六四事件」至今在中國仍是禁忌,每年6月4日臨近前,官方無不嚴陣以待,許多在北京受到監控的異議人士,都會被強迫帶往外地旅遊或監視居住,以免發表批評言論。

中時報導,明天(6月4日)就是「六四天安門事件」屆滿27周年,中國外交部今(3)日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日本傳媒問中國政府對「六四」的立場有甚麼變化時,發言人華春瑩回應,對於上世紀80年代末在中國發生的那一場政治風波和相關問題,中國政府早有定論。她又強調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經濟社會等方面都取得舉世觸目的成就,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符合中國國情和廣大人民根本利益」。

東網報導,美國國會及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Congressional-Executive Commission on China, CECC)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致函,敦促中國政府解除針對「六四事件」的相關禁令,允許民眾公開討論「天安門事件」。信中表示,中方禁止對1989年6月4日所發生的一切的進行公開及網上討論,讓全球民眾對中國政府產生負面的看法。該委員會還希望習近平政府能結束針對前六四學生領袖及「天安門母親」等團體的打壓。另外,委員會又對因為進行紀念六四活動而被關押的活動人士表示關注。

27年監控下身心俱疲 六四受害家屬控北京實行「白色恐怖」

美國之音報導,CECC是美國國會於2000年10月成立的獨立委員會。該委員會被賦予的法律職能是「監察中國法治發展和人權」,並於每年向美國總統和美國國會提交一份年度報告。該委員會主席史密斯(Chris Smith)眾議員和共同主席盧比歐(Marco Rubio)參議員都在信函上簽名。

香港經濟日報報導,近日北京市內的保安一如往年明顯加強,北京地鐵一號線木樨地站的西北面出口已於今日下午3時起封閉,呼籲民眾用其他出入口進站。1989年6月3日晚至6月4日凌晨,當局出動軍隊、坦克車鎮壓學運,在木樨地、復興門、六部口等一帶的長安街有大量學生和平民傷亡。往年,天安門罹難者母親及其他民眾都會前往地鐵站外拜祭在事故中遇難者。

中央社報導,「六四事件」至今在中國仍是禁忌,每年6月4日臨近前,官方無不嚴陣以待,許多在北京受到監控的異議人士,都會被強迫帶往外地旅遊或監視居住,以免發表批評言論。這種情況今年也不例外,保外就醫的72歲資深女記者高瑜日前被帶往青島;曾任已故中共領導人趙紫陽秘書、84歲的鮑彤則被帶往昆明。

蘋果報導,生於1989年的中國男孩蔡白(化名)說,在中國讀政治系時,已有不少同學在六月四日會跑去香港維園,悼念天安門事件的犧牲者。對於「不能說的六四」,中國「八九後」青年之間認知差異也很大。「主要看個人想不想了解,牆內其實很多私下管道在傳播。」六四這筆帳中共始終要還,「但不會因此就認為自己不是中國人,這點可能跟台灣、香港有點不同。作為中國人我們想的是,中共倒了之後怎麼辦,如何令國家不會出現太大規模的動亂或傷亡。它倒了皆大歡喜,但中國可能因社會動亂死傷的人跟我有關係啊!」

法廣報導,在應否繼續到維園悼念聲中,香港山頭今(3日)早有人掛上「毋忘六四維園見」的直幡,呼籲市民出席明晚的悼念晚會,「讓燭光永遠燃燒」。香港維園每年6月4日晚上的萬點燭光,過去26年來一直是全球最大型的「六四天安門鎮壓事件」悼念活動,象徵港人「不想回憶,未敢遺忘」的心志,但隨着本土主義興起,大專院校今年表明不會出席由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在維園舉辦的燭光悼念晚會;更有個別學生要求支聯會解散,把資源分給本土派團體。

蘋果報導,陸委會今天表示,自由、民主、人權與法治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珍惜的生活方式與普世價值,「六四事件」的歷史傷痕應該被正視與撫平,並成為向前發展的正面力量。中國當局近期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的治理與發展理念,強調維護社會公義、落實人權保障等,近年來更著力反腐肅貪、推動法制及制度改革,這正是面對當年「六四」年輕人訴求的肇始。陸委會期盼中國重新審視「六四」歷程,重視人民訴求,並持續在制度面建構成更為開放、公平及正義的和諧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