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骨悚然嗎?美研究:近百種昆蟲都是你的好室友!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調查的554間房間中,只有五間沒有蟲出沒。博通表示,「人們通常覺得自己的生活環境與大自然有所區隔,事實上,可能只是因為我們無法察覺到關聯之處。牠們的確就在周遭。」
編譯:范震華/審校:賴慧玲、吳小蟲
如果你正在家裡閱讀這篇報導,請轉頭看看四周,雖然周遭也許一塵不染,但你很有可能已經被十幾隻甚或數百隻微小的節肢動物包圍了!
請先不要大聲尖叫,根據美國一項研究,平均每戶人家都和近百種昆蟲一起生活。往後你也許可以試著接受這件事實──蟲蟲在你家其實是個常態,不需要大驚小怪,而且有蟲蟲當你室友還可能很不錯。
探查住家生物多樣性 平均每戶有近百種蟲
為了探討人類跟昆蟲的共存關係,昆蟲學家博通(Matt Bertone)和他的同事(註1),在2012年調查了位於北卡羅萊納州(North Carolina State)首府羅利市(Raleigh)市中心周圍近50公里(30英哩)內的50個家庭,結果發現每棟房舍大約有著32到211種(註2)節肢動物,平均每戶人家和93種昆蟲(註3)一起生活著。
「我看見很多在野外從未見過的昆蟲出現在這些家戶,也有許多是昆蟲學家曾經設法捕捉但未成功的蟲子。」博通說。

這個有史以來第一次針對美國住家環境調查昆蟲生物多樣性的研究,總共調查了超過500間房間,採集到超過一萬筆標本,研究保守估計總共辨認出300個科579種節肢動物。此項研究結果於2016年1月發表在《PeerJ》期刊。
「我們派出二、三位昆蟲學家調查這些房子,他們必須一邊趴伏在地上,一邊用手電筒搜尋蟲影,並將所有發現到的東西都蒐集到小玻璃瓶裡。」博通說。為了蒐集蟲蟲,研究人員們使用鑷子、網子和像吸塵器一樣的吸蟲管來採集所有活體或已死去的樣本。
「這樣探索性的研究幫助我們瞭解屋子裡有哪一種節肢動物出沒,」博通補充道,「過去沒有人做過這麼詳細的盤點,而我們的研究發現,住家環境裡的生物多樣性遠超乎人們的想像。」
大多數昆蟲都是和平同居者
這表示你家已經被蟲蟲大軍攻占了嗎?研究者提醒民眾,螞蟻、飛蚊、蜘蛛、和鰹節蟲都是美國住家中最常見的昆蟲;而相較之下,蟑螂和白蟻所佔的比例其實不高。
「絕大多數被我們發現的居家節肢動物並不是害蟲。他們通常只是和平的同居者,例如65%的房子裡都有的姬蛛科(Theridiidae) 蜘蛛。要不然就是偶爾闖入的意外訪客,像是搖蚊(midge)和葉蟬(leafhoppers)。」博通補充道。

昆蟲學家相信有許多昆蟲只是短暫停留的過客,「雖然我們搜集到的昆蟲種類超乎預期地多,但這並不表示所有昆蟲都能活蹦亂跳地生活在每個家屋裡。大多數的昆蟲因為沒有具備住在人類生活環境的能力,通常很快就會面臨死亡。」博通在一份新聞稿中解釋。
有趣的是,一些研究者認為這些居家昆蟲不僅不是害蟲,反而可能是益蟲。該篇研究的共同作者、雙翅目昆蟲學者特勞特溫(Michelle Trautwein)表示,昆蟲扮演的腳色或許類似人們腸內的細菌,使用了我們不需要的空間和資源並抑制壞菌的生長。然而,這一個論點還有待科學家們進一步研究。
特勞特溫補充,「這個研究只是讓我們看見居家昆蟲的第一道光,還需要更多的研究才能探照出更完整的全貌。」
「這個研究打開了新的視野,帶我們更深入地進行令人興奮的科學探詢。現在,我們開始認識共處一室的昆蟲,接著更能專注地研究牠們,看看這些昆蟲是否在居家生態系裡提供了我們所不知道的重要生態服務?哪些昆蟲帶來的微生物對我們健康有好或壞的影響?甚至,我們還可以研究這些昆蟲是否因為演化出不同的特徵,而變得更適應與人類共存。」
研究還有一個驚奇發現,在調查的554間房間中,只有五間沒有蟲出沒。博通表示,「人們通常覺得自己的生活環境與大自然有所區隔,事實上,可能只是因為我們無法察覺到關聯之處。牠們的確就在周遭。」
- 註1:共同完成研究調查工作的人包括加州科學博物館(California Academy of Sciences, CAS)以及北卡羅萊納自然科學博物館(North Carolina Museum of Natural Sciences)的研究員。
- 註2:文章所指的「種」,為形態種的簡稱。
- 註3:本文章所指的昆蟲為廣義的節肢動物,包含蜘蛛等。
參考資料
- Bertone et al. ,(2016) Arthropods of the great indoors: characterizing diversity inside urban and suburban homes. PeerJ 4:e1582
- National Geographic(2016年1月19日),500 Kinds of Bugs May be Living in Your House
- 英國衛報(2016年1月19日),Hundreds of tiny spiders, lice and more crawling through US homes, study says
- QUARTZA(2016年1月20日),Americans are living with hundreds of unseen insects in their homes
- ZME Science(2016年1月22日),There are probably hundreds of bugs living in your house
本文同步刊載於環境通訊網,經環境資訊中心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楊之瑜
Tags:
百年汽車製造商憑什麼談環境永續?奧迪環境基金會與學生團隊跨界對談,共同為環境努力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作為百年汽車製造商,尤其是像奧迪這樣的大型領導企業,對環境的影響想必是不可忽視。既然如此,奧迪能怎麼做?又能以什麼樣的方式來達成永續?
奧迪創新獎Audi Innovation Award (AIA)是奧迪自2018年起,為了尋找具有創意且能夠改善人們生活方式的新創團隊所舉辦。本屆奧迪創新獎更首度邀請學生團隊加入競賽,獲選的提案將能獲得獎學金。台灣福斯集團暨台灣奧迪總裁安薩瑞(Rahil Ansari)表示,今年奧迪以永續城市為主題,邀請了來自台灣頂尖大學的學生團隊,各自提出他們對城市永續的創意想法,藉由與學生交流,更能為奧迪帶來新鮮氣息,以及充滿活力的新創氛圍。

台灣學生挑戰國際競賽,實踐想法超興奮
本屆的評審委員,也是奧迪環境基金會的資深顧問Matthias Rossmann博士指出,這個深具啟發性的獎項,不僅將德國、台灣的企業與人才匯聚在一起,為了追求一個有意義的共同目標,彼此分享、激盪,是一件相當令人感到興奮的事情;更希望透過學生們新穎的眼光,來點亮這個世界的多種可能。
在台灣的四個團隊中,包括了代表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的蘇姮侒、清華大學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的林芮伃、臺灣科技大學應用科技研究所的張培旺,以及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的林曜宇。張培旺靦腆地表示,在參加之前,其實並不知道AIA是一個什麼樣的競賽,所以做了很多事前的準備;在實際參加後,更是認同AIA的理念,很高興有機會可以把自己腦中的想法,化為現實可行的作法。而來自清大的蘇姮侒也有同樣的感受,能夠把所學變成所用,甚至更進一步的推展擴大,是這次參加活動最大的收穫。

刻寫在DNA中的新創力,轉化成永續科技的動能
針對本次競賽的主題「永續城市」,學生們最初的確感到有些困惑。作為百年汽車製造商,尤其是像奧迪這樣的大型領導企業,對環境的影響想必是不可忽視。既然如此,奧迪能怎麼做?又要用什麼樣的角度來談永續?Matthias Rossmann博士認為,事實上,這正是全球的汽車製造商所面臨的挑戰,而奧迪願意正面接受這樣的考驗,並且做出承諾。因此在2009年成立了奧迪環境基金會,就是希望借力使力,將與環境相關的問題,透過科技、技術的力量來解決。藉由解決這些全球性問題的過程中,奧迪環境基金會更期待引發每一位奧迪人對環境的熱情與認識。

Matthias Rossmann博士同時也分享了奧迪環境基金會所進行研發的兩個項目。首先是與德國柏林大學合作,用於對付目前無所不在的塑膠微粒的智慧過濾器。這個過濾器被設計成適合安置在城市的下水道系統中,除了直接過濾掉有害的塑膠微粒之外,更重要的是收集這些東西的來源、型式,並且數據化,就能建立城市中的塑膠微粒熱區,以便針對這些地方進行防治、宣導及改善的工作。另一個非常有趣的項目則是與海德堡大學合作,開發配備了先進傳感器技術的無人機,用來監測樹林中的狀態,對於有志於保護植物生態系統的人來說,這無異為最有力的幫手。

從移動到居住,為下一個世代而生的解決方案
永續、環保的實踐,不再只是自備環保餐具和環保袋而已,奧迪環境基金會把這個影響巨大、需要全球一起努力的環境議題,視為一個創造的契機,一個能夠透過創新思維、前端科技,打造出更適合人們生活的環境的機會,也是幫助我們的地球資源能夠永續循環的機會。
在精彩刺激的競賽之後,2021年的奧迪創新獎AIA圓滿落幕,所有參加的團隊不只具備很強的新創能量,也提出了非常有趣、複雜的設計。而學生團隊的優秀表現,更是令評審耳目一新且印象深刻。Matthias Rossmann博士表示非常期待將來能有機會,與這些學生們一起工作,嘗試更多的可能性。安薩瑞總裁(Rahil Ansari)也提出了願景,希望透過這樣的共識以及共同努力,可以加速打造一個永續的、宜居的、對所有人都更好的,專屬於下一個世代的居住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