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造者遊樂園——加州灣區Maker Faire初體驗

自造者遊樂園——加州灣區Maker Faire初體驗
leighklotz@Flickr CC BY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自造者」一詞是新創事業圈以及媒體不時提到的詞彙,我一直到離開職場在美國重返校園之後,才在友人的極力邀約下,真正踏入了一場Maker Faire

還在科技公司的新創事業團隊工作的時候,時常聽聞自造者市集(Maker Faire)的消息,尤其在3D列印近年來成為熱門話題,「自造者」一詞更成為新創事業圈以及媒體不時提到的詞彙,我一直到離開職場在美國重返校園之後,才在友人的極力邀約下,真正踏入了一場Maker Faire,而且是直接造訪自造者市集的源頭,每年於San Mateo舉辦的灣區自造者市集(Bay Area Maker Faire)。

或許是第一次,即便今年的自造者市集並沒有像是Megabot的Mark II以強力漆彈砲向日本水道橋重工的Kuratas宣戰(機器人戰鬥)的震撼場面,今年的自造者市集還是有許多值得分享與關注的現象與話題。

首先,不同於傳統的商展,自造者市集有非常多「無用」的展示內容。不管是小型的室內攤位或是室外的大型展示,自造者與自造團隊呈現給數以萬計的參觀者的內容,很多並非成熟的產品或是有明顯商業潛力的作品。例如複雜靈活的仿生機械、以簡單的木板以及電子感應設施建構而成的遙控賽車跑道、巨大的機械烏賊、或是讓參觀者操作的大型聯動機制以及樂高積木同好會的作品展出。甚至許多自造者並不是租用攤位展示他們親手打造的作品,而是穿戴在身上、或是乘坐其中(例如仿生結構的電動車或是腳踏車)漫遊在參觀者之間好吸引好奇的目光。

這類「無用」的作品往往是整個自造者市集最受歡迎的風景,因為不管對於參展的自造者或是參訪的遊客,他們所要展示或是體驗的,並非是立即獲利或是發揮實際功效的商品,而是才華的展現與靈感的觸發,以及最重要的是一種親手製造的精神與感受,而非與使用者高度疏離的全球供應鏈的產出。

san mateo maker faire 2
Photo Credit:黃令名
2016灣區自造者市集舉辦的遙控戰船賽事。

然而,在市集中展出已經商品化的內容,包括無人機(Drone)與開發者電路板,還是跟其他大量生產的科技產品一樣,早已經高度整合進全球分工的產業鏈之中。

另外一個自造者市集值得觀察的重點,就是不管是參展者還是參觀者,來源相當地多元。參展者方面,除了發起自造者市集的雜誌還有推出商業化產品的美國本土與國際廠商之外,還包括同好團體(例如低科技機器人格鬥大賽ヘボコン)以及學校。在戶外展場最吸睛的就是一所高中推出的穿戴式瓦愣紙機械鎧甲,雖然沒有任何的動力或是高科技,但是小朋友可以穿戴在身上瞬間變身兩米高的「瓦愣紙機器人」,相當引人注目。

室內展場則有韓國成均館大學的學生展示專案成果。除了作品或產品的展出之外,現場還有無人機飛行比賽與遙控船海戰表演,無人機比賽的選手更是來自世界各地。

參觀者方面,出乎我源自於刻板印象的預料,灣區自造者市集不僅僅只是矽谷的創業者與工程師的集會,也成為當地人生活中的重要活動,也是外地訪客此時到訪灣區的重點。尤其有非常多的參觀者父母親帶著小孩體驗各種自造者相關的活動,從小就開始接觸各種自造作品與科技產品的刺激,讓「自己動手做東西」的精神融入生活之中。

san mateo maker faire 1
Photo Credit:黃令名

農產品與園藝展區中,則可以發現中老年的為主的客群在此採購各式小農產品或是在家製作各式食物產品的工具。對外地訪客來說,Maker雜誌的攤位前擺有一個巨大的地球,供參觀者拿貼紙標示自己來自何處,可以看到訪客來自美國甚至是世界各地,舊金山灣區這幾天的旅館住宿費用也因此水漲船高。

最後,要注意到的是,雖然進入第十年的灣區自造者市集仍然保有相當鮮明的自造者或是開發者精神,但也不難從主流大型科技公司的進駐以及驚人的攤位租金發現自造者市集商業化的趨勢。Google、Intel、TI以及Nvidia等大型科技廠商都有設立攤位,部分廠商像是TI有展出開發板等與自造者市場有關的產品,而像是Google與Intel則是設立大型的品牌行銷攤位,並不展示自家產品,而是設計自造者體驗活動、發送紀念品。

google maker faire
Photo Credit:黃令名

例如Google讓參觀者使用焊錫製作小別針,並且在整個會場發送製作小別針活動與觀賞遙控船海戰時保護眼睛用的「Google眼鏡」;Intel則是讓參觀者用貼紙、水銀電池與LED燈泡製作紀念品,並且請到DJ現場表演吸引參觀者目光。全國連鎖書店Barns & Noble也在會場內設有多處攤位,出售相關雜誌、書籍,以及無人機乃至星際大戰的機器人玩具,甚至還有與自造者毫無關係的Haagen Daz冰淇淋在現場免費發送冰淇淋。

總體而言,作為一個第一次造訪自造者市集的參觀者來說,整個活動呈現的自造者精神以及眾多吸引人的「無用之用」科技的確讓人感到新鮮,在現今,絕大部分的科技產品都是由全球分工產業鏈生產的時代,整個活動呈現的精神以及對於「低科技」的重視,也確實讓人足以重新思考與反省製造者與手中的技術物的關係。

相對於台灣這個注重「產值」、三五年就要見到明顯金錢回收的社會,自造者是集中許多參展者純粹的才華展現、靈感交流以及展現技術美感的行動,無疑是相當強烈的刺激。不過就如同所有從次文化和在地脈絡生成的活動與社群一樣,進入第十年的自造者市集活動,也似乎也呈現了越來越商業化的趨勢,未來是不是能夠持續原初珍貴的價值,值得一年一年地關注下去。

責任編輯:曾傑
核稿編輯:楊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