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不必監聽通話內容,美國就能吃定你:史諾登的稜鏡揭密

不必監聽通話內容,美國就能吃定你:史諾登的稜鏡揭密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這是《政府正在監控你:史諾登揭密》書中的摘要,討論美國國安局蒐集元資料(meta data)能夠揭露的驚人訊息。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我曾見識過政府最黑暗的角落,他們害怕的就是光線。」―—史諾登

就在美國強力指責中國情治單位透過華為入侵美國電信網路的同時,你是否還記得,2013年來自愛德華史諾登(Edward Joseph Snowden),那份戳破美國政府監聽計畫的轟動文件?

2013年5月,英國《衛報》記者格林華德(Glenn Greenwald)在香港與史諾登見面,從他手上接過上千萬份秘密文件,文件中記載著美國國家安全局規模巨大的監聽計劃(稜鏡計畫),美國政府彷彿佈下了天羅地網,沒有一人能倖免;隨後格林華德以身為媒體人的自覺,透過《衛報》向大眾揭露了這份文件,而史諾登則遭受美國通緝而遠走俄羅斯避難。

「掌權者唯有在機密牽涉自己的利益時,才會對洩密感到憤怒;保密法規不是用來保護國家安全,而是要懲罰侵害掌權者利益的那些人。」 格林華德

王丹也沉重指出:

「史諾登以一個公民的身份,站出來抵抗政府侵犯他所信仰的民主。執政者總是以國家安全的名義,來掩飾擴張權力的事實。但是,一個國家最該守護的國家安全,其實就是民主;任何侵害到民主的作為,就是在傷害國家安全,都應該要被揭露。」

今年五月,一本由格林華德親筆寫下的事件紀錄《政府正在監控你:史諾登揭密》正式出版了。在這場捍衛自由與隱私、權利與權力的戰鬥之中,真正的公民與媒體究竟該如何挖掘真相,追求應有的正義?

格林華德親述的精彩故事,正要開始: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記者格林華德(右)因協助史諾登揭發美國政府監聽計畫,於今年獲得普立茲公共服務新聞獎。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美國不必監聽內容也能吃定你,因為通訊習慣將出賣你更多

廣義而言,國安局蒐集兩類資訊:內容與元資料。此地「內容」指的是實際監聽人們的電話通話或閱讀他們的電子郵件和線上聊天,以及檢視網路活動,如瀏覽歷史及蒐尋活動。同時,「元資料」 的蒐集,涉及到蒐羅有關這些通訊的資料。國安局稱之為「有關內容的資訊」而非內容本身。

例如,一則電郵的元資料記載誰發訊給誰、何時發出電郵,以及發訊人的位置所在。若是電話通訊,元資料包括發話人及受話人的電話號碼、交談時間、位置所在以及用來通訊的裝置類型。國安局在一份有關電話通訊的文件中,列舉取得及儲存的元資料。美國政府堅稱,史諾登檔案所爆料的監聽大多只涉及蒐集「元資料、而非內容」,試圖暗示這種監聽行為不具入侵性,或至少不及於攔截內容的同等程度。范士丹明白地在《今日美國報》上主張,蒐集所有美國人電話紀錄的元資料,根本「不是監聽」,因為「並不蒐集任何通訊的內容」。

這些不誠懇的主張遮掩住事實,即元資料的監偵至少可與攔截內容同樣具入侵性,而且經常更凶猛。當政府曉得你打了電話給哪些人、又有哪些人打電話給你,加上所有電話對談的確切長度;當政府可以列舉你的每一封電郵、你從哪裡發出電郵,便可以描繪出你相當完整的生活、交友、活動圖象,甚至包括某些你最親密、隱私的資訊。

美國公民自由聯盟挑戰國安局蒐集元資料計畫,提出一項供詞,普林斯頓電腦科學教授愛德華.費爾田(Edward Felten)在供詞中說明為什麼元資料監控可以透露許多隱私:

考量下述假設性的例子:

一名年輕女子打電話給她的婦科醫生;然後立刻打電話給媽媽;再打給一名男子,在過去幾個月她經常在夜裡十一點過後和他通話;接下來又打電話到一家提供人工墮胎的家庭計畫中心。可能立刻浮現一條故事軸線,光憑檢視單一一通電話的紀錄是辦不到的。

誠如費爾田教授所說,由於語言差異、閒聊天、使用俚語或刻意設計的密語,竊聽電話的確不容易。他認為:「由於沒有具體結構,很難以自動化方式分析通話的內容。」相形之下,元資料是數學性質:乾淨俐落、準確,因此易於分析。

誠如費爾田所說,元資料經常「代表內容」:

電話元資料可以曝露我們極大量的習慣與交往關係。打電話的模式可以洩漏我們何時醒著、何時睡覺;如果有人固定在安息日不打電話,或是在聖誕節撥打大量電話,則可以研判他的宗教信仰;也可以得知我們的工作習慣、我們的社交性向;我們有多少朋友;甚至我們是否參加社團或政黨。

與反恐無關,美國間諜要的是徹底滲透經濟與外交

關切政府將這類敏感資訊用在許多方面,尤其有道理,是因為歐巴馬總統和國安局雖一再聲稱,可是事實卻很清楚地反向指出國安局大量活動根本無關反恐,或甚至與國家安全無關。史諾登檔案有極大多數顯示為經濟間諜行為:針對巴西石油巨人巴西石油公司(Petrobras)、拉丁美洲的經濟會議,以及委內瑞拉和墨西哥的能源公司進行竊聽電話和攔截電子郵件;以及國安局的盟友,如加拿大、挪威和瑞典對巴西礦業及能源部,以及其他若干國家能源公司進行偵監。

美國國安局和英國政府通訊總部有一份文件詳載許多偵監對象,明顯屬於經濟性質: 巴西石油公司、SWIFT 銀行系統(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Telecommunication,譯按: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 銀行同業透過該系統交換電文,完成金融交易)、俄國國營石油公司(Gazprom),以及俄國航空公司(Aeroflot)。

多年來,歐巴馬總統及其高級官員猛烈抨擊中國使用其監聽能力爭取經濟優勢,同時堅稱美國及其盟國從來不幹這種事。《華盛頓郵報》引述國安局發言人說,國防部(國安局的頂頭上司)「『的確從事』電腦網路利用探索」,但是它「⋯⋯ 不在任何領域,包括『網路世界』從事經濟間諜活動」。

國安局矢口否認其進行的經濟間諜活動,可從其本身文件得到證實。國安局為其所謂「顧客」進行之利益活動,有一份「顧客」名單,不僅包括白宮、國務院和中情局,也包括純粹經濟性質的機構,如聯邦貿易代表署、農業部、財政部和商務部等。

書籍介紹

政府正在監控你:史諾登揭密時報出版
──《衛報》記者格林華德與美國前情報局科技專員史諾登合作,揭發美國全球監聽計畫的唯一公開全紀錄。

photo credit : 時報出版

6/7由時報主辦的新聞自由公民論壇,邀請各界媒體人與談,歡迎參加。Photo Credit : 時報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