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TNVR不是解決流浪動物問題的第一步,「寵物登記」才是關鍵

TNVR不是解決流浪動物問題的第一步,「寵物登記」才是關鍵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TNVR要成功,需要大規模、高密度的結紮,「他們甚至以『軍事行動』般的結紮和放養犬普查,來形容自己的絕育計畫」。可見縝密的計畫和公權力的介入甚至主導,對解決流浪動物問題來說是必要的。

文:黃靖雅

《動保法》零安樂死政策越來越逼近實施日期,卻因「悶死狗」「園長死諫」等大型動保案件接連爆發,動保基層機關和擔心流浪動物安危的動保人士,似乎陷入了壓力鍋,看不到政府端出零安樂死的完整配套措施,主張和反對零安樂死延期執行的兩派人士,開始攻防。讓圈外人也不免質疑零安樂死有那麼難嗎?

外界一直很難理解「零安樂死」難處在哪?需要多少條件到位,零安樂死才能無痛上路?除了強制寵物登記、強制絕育需要絕對的公權力主導外,TNVR、棄養通報、非法繁殖業者通報、推廣領養、飼主責任教育,早已是民間動保團體多年來努力的目標。

民進黨籍立委吳思瑤、陳曼麗7日上午舉行公聽會,主題「零安樂死政策停看聽」,就遭到力主零安樂死的動保團體抨擊,指出既已立法的政策,哪容猶疑變卦?公聽會中先由各地方收容所代表,上台匯報工作進度,並反映第一線人員的難處;接下來再由與會的各界代表發言。

各縣市動保機關的最大難處,在人力嚴重不足,連資源最充沛的台北市,都仍有兩名獸醫缺額,徵了半年徵不到人。台南市動保處代表則在公聽會上強力建議,應修改飼主未寵物登記先勸導才開罰的條文,別讓人力已經緊繃的地方動保機關,再行無效之工。

連獸醫缺都補不足了,何況壓力更大、待遇更差的動保員和收容照護人員。資料照,黃靖雅/攝│台灣'動物新聞網

資源和公部門一樣匱乏的民間團體,各自傾盡全力「抓漏」,雖延緩了動保結構的崩塌,但流浪動物數量仍未見大幅下降,是因為沒有政府制定通盤計畫,樂於協助的民間力量未能集中,反而分散了。而在會議中,不難看出大多數人都同意寵物登記和TNVR是最急迫、最需要引進公部門力量重點加強的部分。

懷生相信動物協會執行長郭璇在會議中表示,2015年參加了國際犬隻族群管理高峰會,並實際走訪超過30個國家後,以流浪動物問題和台灣類似的可倫坡(斯里蘭卡首都)和索菲亞(保加利亞首都)為例說道,TNVR要成功,需要大規模、高密度的結紮,「他們甚至以『軍事行動』般的結紮和放養犬普查,來形容自己的絕育計畫」。可見縝密的計畫和公權力的介入甚至主導,對解決流浪動物問題來說是必要的。

為維持生態平衡,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擬禁止民眾餵食遊蕩動物。此為示意圖。 李娉婷/攝
TNVR要做得更科學化、更細膩,才不會有後遺症。示意圖,李娉婷/攝│台灣動物新聞網

TNVR真要做起來有很多細節要注意,光是R這個環節,就有很大的學問,攻擊性強的、太親人的犬隻不能R,特定地區也不能R,TNVR的執行標準應因地制宜。

在原放地點部分,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副教授顏聖紘認為,以環境、生態保育為目的的國家公園或淺山區,為保護野生動物的生存空間,不適宜作為流浪動物的原放點,「把天生野犬從這些區域移除後,我們需要動物馴養員來協助牠們和人相處」。另,他也認為既然動保法明定保護對象為「犬、貓及其他人為飼養或管領之脊椎動物」,修法應考慮「延伸性」,不宜變成犬貓專法。

生物系博士賴亦德則直言,TNVR不是解決流浪動物問題的第一步,只要還有棄養,結紮率再高都沒有用,因此他主張,首先應用寵物登記來防止棄養,管制有主動物結紮,然後控管寵物買賣,這些都做到了,TNVR才可能發揮效果,「零安樂死需要的不是時間表,而是明確的進度表。」

無論是動保機關、學者、動團、獸醫師、寵物業者都同意:落實寵物登記非常重要。台灣之心愛護動物協會長期下鄉絕育,執行長劉晉佑表示,協會為偏鄉飼主解決犬隻生生不息的困擾,同時為其中超過八成的犬隻施打寵物登記晶片,透過免費絕育去「交換」飼主責任。民間團體都能想出辦法來,協助增加寵物登記率,擁有公權力的動保機關也不應再擔心「民眾反彈」而畏首畏尾。

圖為台灣之心愛護動物協會下鄉絕育照。資料照,江幸芸/攝|台灣動物新聞網

部分力圖轉型的寵物業者,似乎也很適合做動保機關和飼主間的公衛傳聲筒。新北市寵物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張御丞表示,業者包辦毛孩的食衣住行育樂,公會成員站在接觸飼主的第一線,很樂意協助宣導飼主責任,加強寵物登記、降低棄養、協助認養。

席間另有部分與會者提出,能否讓「獸醫院」成為強制寵物登記政策中的一環。台北市獸醫師公會理事長譚大倫則認為,獸醫師能宣導正確觀念,但沒有公權力可強制飼主寵物登記,也不太可能要求獸醫當「抓耙子」去通報未寵物登記的飼主。

被吳思瑤、陳曼麗邀請參加會議的新科農委會副主委翁章梁,在匯集各界意見後,當場做出數項令人振奮的承諾,此外,他也應立委要求,承諾農委會將在3個月內,針對零安樂死配套措施做出通盤檢討,制出一份可行的計畫書。吳思瑤也強調,召開公聽會不是要推翻修法、推諉責任,是希望面對政策準備不足的現實,承擔迎接未來嚴峻的挑戰。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楊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