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美國大氣暨海洋署:「厄爾尼諾」已走,「拉尼娜」要來了

美國大氣暨海洋署:「厄爾尼諾」已走,「拉尼娜」要來了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雖然厄爾尼諾現象結束,東南亞旱災告一段落,但很可能又要面對水災。

自2015年3月開始、被太空總署稱為「哥吉拉(Gozilla)」的厄爾尼諾現象,終於告一段落。繼澳洲氣象局在5月底宣布這件事以後,美國商務部大氣暨海洋署的科學家們也再度確認,厄爾尼諾現象一點也不剩了。

去年3月開始肆虐全球各地,導致東南亞、部分非洲國家與印度飽受旱災之苦,並且讓全球溫度節節攀升的厄爾尼諾現象,歷經15個月後,終於結束。首先是澳洲氣象局研判與聖嬰有關的指標後在5月底指出,本期已經降到中階等級。此次堪稱是有紀錄以來登上最強大厄爾尼諾現象前三名的氣候變化,其他兩次分別落在1997-1998年間、1982-1983年間。

科學家們主要是以太平洋熱帶氣溫變化,以及大氣隨之而起的改變做判斷。根據台灣交通部中央氣象局的解釋,當赤道太平洋附近,在北緯5°到南緯5°、西經170-120°之間區域,3個月移動平均的海溫指標連續5個月比平均值高0.5℃時,就會被認定為是厄爾尼諾現象。由於到5月底時,赤道太平洋東部與中部的海面溫度已經大部份回歸到平均值,也因此被視為厄爾尼諾現象已結束。

不過,大氣暨海洋署氣象預測中心則是預期未來在7月到9月之間,海面溫度下降到較正常值低超過0.5度的機率大約是65%,到了秋天機率會大幅提升到75%。換言之,屆時地球將進入拉尼娜現象。

拉尼娜現象代表著大西洋地區將會有更多颶風,美國西南部雨量會比平均值要來得低,太平洋西北部的雨量則是會增多,包括澳洲、東南亞雨量會增加,但是非洲部分地區、亞洲、南美與加拿大的氣溫則是會比較低。厄爾尼諾現象與拉尼娜現象(El Niño/La Niña)會循環發生。

相關文章:

氣象分析師告訴你,為什麼今天台北創下百年高溫
一天內將回溫10度以上⋯⋯氣象專家:「急凍」的發生恐更劇烈
「聖嬰」再度降臨:五張圖帶你看聖嬰現象及對東南亞經濟的影響

新聞來源:

So Long, El Nino; Hello, La Nina(美國之音)
美國太空總署說聖嬰走了(中廣新聞網)
澳洲氣象局:本期聖嬰現象已結束(央廣RTI)
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 Diagnostic Discussion(美國商務部大氣暨海洋署)
聖嬰現象(ENSO)(中央氣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