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延畢發訊提醒老師「當」他,教授:高延畢率、失業率將影響勞動人口

為延畢發訊提醒老師「當」他,教授:高延畢率、失業率將影響勞動人口
Photo Credit:Weihao.chiuwiki.CC BY SA 3.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台大應力所教授王立昇表示,教育不需逼學生進入社會,但要輔導學生盡早找到性向,若學生愈來愈晚進入職場,社會勞動力將減少,是整體國家人力資源問題。

今年應屆畢業生即將進入就業市場尋職、成社會新鮮人,但主計總處最新公布的失業率與受雇員工人數,均顯示出勞動市場持續受不景氣影響,外界擔憂接下來失業率會不斷升高。

日前交通大學教授梁世佑在臉書貼文,指有學生為了考研究所而選擇「技術性」延畢,還特別來訊提醒,自己從來沒有去上過課,希望教授「當掉他」,引發熱議。

ETtoday報導,梁世佑認為,學生不該傳這樣的訊息,因為只要不交期末作業,自然就會不及格。此舉反而提醒他有這名學生的存在

梁世佑說,他的課是要排隊加選的,這位學生佔有了一個名額卻不珍惜,也犧牲了別人的可能受教權,「所以,我應該順你的心意,讓你被當嗎?」「我的內心產生了一個小惡魔的念頭,剛好給你六十分過關。」

近年來大學生輔系、雙主修風氣漸盛,延畢情形越來越普遍,根據教育部統計,2015年延畢率達6.5%,許多學生也表示「不想要準時畢業」,已成國家人力資源問題。

聯合報導,政大社科院余姓畢業生曾延畢一年,她觀察,很多延畢同學除了不希望課排太密集,有時間嘗試不同領域課程外,也坦言雖然科系看起來出路多,但反而容易摸不清方向,「不如緩一緩,更認識自己後再決定」。

台大應力所教授王立昇表示,學生多元嘗試的背後,凸顯台灣教育在大學前沒有讓學生適性探索的機會。他強調,教育不需要逼學生進入社會,但要輔導學生盡早找到性向,若學生愈來愈晚進入職場,社會勞動力將減少,是整體國家人力資源問題。

勞動部:每位大學畢業生,平均只有0.55個工作機會

自由報導,勞動部統計,平均每位求職者有1.93個工作機會,然而求職者的平均工作機會卻沒有和教育程度成正比。專科學歷求職者平均每人有1.7個工作機會,然而大學和大學以上學歷者卻只有0.55個工作機會。

勞動部統計處處長羅怡玲指出,大學以上學歷的求職者,卻在就業市場有「勞力過剩」情況。此外,若以教育程度別區分台灣失業狀況,大學學歷以上的高學歷族群,是失業率最高的族群。

聯合報導,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認為,台灣目前服務業吸納就業的力道很強,可穩住失業率;但這些職缺中有很多屬於低薪服務業,雖可以穩住情勢,並非長久之計。

總統蔡英文提出推動五大創新產業,並在就職演說中強調,要改善年輕人的困境;邱俊榮推測,根據新政府未來在產業、勞動市場的態度,就業市場短期會有「陣痛期」,但產業順利若轉型升級,可創造薪資條件較佳的工作機會,對於就業市場和整體經濟都有正面效果。

新聞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