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電影冷知識】「星空奇遇記」橫跨數個銀河系的尋人任務

【電影冷知識】「星空奇遇記」橫跨數個銀河系的尋人任務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電影中的可汗橫越整個銀河,只為了救出那些跟他一樣在戰爭中被放逐的基因改造兄弟。真實世界中的情誼和為了情誼所付出的努力,一點都沒有輸給虛構的科幻情節。

「我的名字是可汗!」(My name is Khan!)

闇黑無界:星際爭霸戰》(Star Trek Into Darkness)中,班尼迪克康柏拜區(Benedict Cumberbatch)飾演的角色可汗(Khan)來自《星艦迷航記II:星戰大怒吼》(Star Trek II: The Wrath of Khan)。這個電視影集第一季就出現的反派人物,又來自於「星艦迷航記」(Star Trek、港譯「星空奇遇記」)系列之父金羅登貝瑞(Gene Roddenberry)暗藏在記憶深處的一個中國人。

羅登貝瑞用Khan Noonien Singh這個角色公開尋人,試圖聯絡上他失散的二戰戰友。那個他隊上的中國飛行員的名字就叫做Kim Noonien Singh。

羅登貝瑞在二戰期間自願從軍,成為394轟炸中隊的飛行員。

1942年到1945年之間,羅登貝瑞在逺東戰場的菲律賓、瓜達康納爾島之間執行任務,期間也很可能轟炸過台灣。他在獲得飛行十字勳章和空軍獎章等榮譽後光榮退伍。

戰後,羅登貝瑞短暫當過警員,但在他替警局長官寫稿的過程中很快發現自己寫作的天份,不久就轉職電視編劇。

可汗這個基因改造過的超人角色,其實在影集《星際爭霸戰》(Star Trek)開播沒幾集就已經出現。原本被編劇寫成了金髮的北歐超人形象,還娶了個十足北歐名字Erricsen。但製作人羅登貝瑞大筆一揮,就把角色改成了名叫Khan Noonien Singh的亞洲人。

可汗這個角色成為整個「星艦迷航記」世界觀中最成功的反派,寇克(James Kirk)艦長一聲「Khaaaaan」怒吼更是創造系列電影中空前絕後的情緒高潮。《闇黑無界》平行宇宙中,這句經典台詞轉讓給了史巴克(Spock)來嘶聲怒吼。

歷經了電視影集和電影在全世界的大力傳播,但羅登貝瑞仍然沒找著他的中國飛行員。

固執的他決定再試一次:這次是第二代影集《銀河飛龍》(Star Trek: The Next Generation)中人造人百科(Data)的生父,隱居在Omicron Theta殖民地的科學家Noonnien Soong。

最後,歷經數百年、橫跨數個銀河系的尋人任務,終究成了星艦企業號(Enterprise)極少數未能完成的任務。1991年羅登貝瑞過世前,仍未見到他思念的戰友。

這個故事不禁讓人想起演過《大地春雷》、《晚秋》的台灣演員魏甦/魏蘇。

他另外一個更為人所知的藝名叫做「魏龍豪」。是的,就是您熟悉的「吳兆南、魏龍豪上台一鞠躬」的相聲大師魏龍豪。

這鼎鼎大名的藝名其實是魏甦親弟弟的名字。同樣在戰爭中失散,同樣透過無遠弗屆的傳播媒體反覆播送千萬次的「吳兆南、魏龍豪上台一鞠躬」,遺憾的是魏甦和羅登貝瑞一樣終究未能和朝思暮想的親人/友人再見一面。

電影中的可汗橫越整個銀河,只為了救出那些跟他一樣在戰爭中被放逐的基因改造兄弟。真實世界中的情誼和為了情誼所付出的努力,一點都沒有輸給虛構的科幻情節。

延伸閱讀

相關文章

本文經作者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葉郎:異聞筆記 / Dr. Strangenote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鄒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