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冷知識】「星空奇遇記」橫跨數個銀河系的尋人任務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電影中的可汗橫越整個銀河,只為了救出那些跟他一樣在戰爭中被放逐的基因改造兄弟。真實世界中的情誼和為了情誼所付出的努力,一點都沒有輸給虛構的科幻情節。
「我的名字是可汗!」(My name is Khan!)
《闇黑無界:星際爭霸戰》(Star Trek Into Darkness)中,班尼迪克康柏拜區(Benedict Cumberbatch)飾演的角色可汗(Khan)來自《星艦迷航記II:星戰大怒吼》(Star Trek II: The Wrath of Khan)。這個電視影集第一季就出現的反派人物,又來自於「星艦迷航記」(Star Trek、港譯「星空奇遇記」)系列之父金羅登貝瑞(Gene Roddenberry)暗藏在記憶深處的一個中國人。
羅登貝瑞用Khan Noonien Singh這個角色公開尋人,試圖聯絡上他失散的二戰戰友。那個他隊上的中國飛行員的名字就叫做Kim Noonien Singh。
羅登貝瑞在二戰期間自願從軍,成為394轟炸中隊的飛行員。
1942年到1945年之間,羅登貝瑞在逺東戰場的菲律賓、瓜達康納爾島之間執行任務,期間也很可能轟炸過台灣。他在獲得飛行十字勳章和空軍獎章等榮譽後光榮退伍。
戰後,羅登貝瑞短暫當過警員,但在他替警局長官寫稿的過程中很快發現自己寫作的天份,不久就轉職電視編劇。
可汗這個基因改造過的超人角色,其實在影集《星際爭霸戰》(Star Trek)開播沒幾集就已經出現。原本被編劇寫成了金髮的北歐超人形象,還娶了個十足北歐名字Erricsen。但製作人羅登貝瑞大筆一揮,就把角色改成了名叫Khan Noonien Singh的亞洲人。
可汗這個角色成為整個「星艦迷航記」世界觀中最成功的反派,寇克(James Kirk)艦長一聲「Khaaaaan」怒吼更是創造系列電影中空前絕後的情緒高潮。《闇黑無界》平行宇宙中,這句經典台詞轉讓給了史巴克(Spock)來嘶聲怒吼。
歷經了電視影集和電影在全世界的大力傳播,但羅登貝瑞仍然沒找著他的中國飛行員。
固執的他決定再試一次:這次是第二代影集《銀河飛龍》(Star Trek: The Next Generation)中人造人百科(Data)的生父,隱居在Omicron Theta殖民地的科學家Noonnien Soong。
最後,歷經數百年、橫跨數個銀河系的尋人任務,終究成了星艦企業號(Enterprise)極少數未能完成的任務。1991年羅登貝瑞過世前,仍未見到他思念的戰友。
這個故事不禁讓人想起演過《大地春雷》、《晚秋》的台灣演員魏甦/魏蘇。
他另外一個更為人所知的藝名叫做「魏龍豪」。是的,就是您熟悉的「吳兆南、魏龍豪上台一鞠躬」的相聲大師魏龍豪。
這鼎鼎大名的藝名其實是魏甦親弟弟的名字。同樣在戰爭中失散,同樣透過無遠弗屆的傳播媒體反覆播送千萬次的「吳兆南、魏龍豪上台一鞠躬」,遺憾的是魏甦和羅登貝瑞一樣終究未能和朝思暮想的親人/友人再見一面。
電影中的可汗橫越整個銀河,只為了救出那些跟他一樣在戰爭中被放逐的基因改造兄弟。真實世界中的情誼和為了情誼所付出的努力,一點都沒有輸給虛構的科幻情節。
延伸閱讀
- Star Trek II背後的故事:Inside Secrets of the Making of Star Trek II: Wrath of Khan and "Space Seed"!
- 神人網友找出羅登貝瑞服役期間事蹟:Gene Roddenbury......Decorated B-17 pilot.
相關文章
本文經作者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葉郎:異聞筆記 / Dr. Strangenote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鄒琪
Tags: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方穎豐的小夢想成就少棒之家的大志氣!安麗與棒球校長為小小球員建立以「家」為核心的棒球夢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從不會教棒球到成為少棒界的棒球校長,方穎豐憑藉著對教育的使命與對體育的熱愛,在台東成立少棒之家。這一路走來,歷經許多挫敗與艱難,幸好有各方志同道合的人支持,尤其是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十年來的贊助,讓少棒之家至今仍持續培育小小選手,在棒球的路上勇敢追夢。
談到少棒,許多人一定會立即聯想到台東,因為不少優秀的棒球選手都來自台東,其中少棒之家更可說是棒球選手的育成中心,如中華職棒統一獅的左投林詔恩、U12世界少棒錦標賽季軍成員簡紹翔。而培育無數小小球員追夢的少棒之家,背後的重要推手則是在少棒界有「棒球校長」之稱的方穎豐校長。
從事教育工作長達35年的方穎豐校長,原不是棒球專業,而是體育班的導師。因原本帶領棒球隊的教練離去,讓他因緣際會接手棒球隊。但剛開始,他才發現自己不會教棒球,連打擊都常揮棒落空。為了帶領球隊,他開始研讀棒球相關書籍,請教棒球教練、前輩,仔細、認真地觀看每一場棒球比賽。初期,棒球隊出賽常常十比零提前結束,方穎豐在球場告訴自己,「孩子在球場的每個成長階段都是重要的,我應該要對這些孩子負責任,我一定要在這紅土球場站起來。」約十年的時間,他不僅讓球隊拿到台灣區比賽的第一個冠軍,還成為球場常勝軍。

棒球是人生的縮影必須築夢踏實
對棒球如此執著,並不是因為以主流價值觀而言,棒球隊可培養孩子的團隊精神、對挫折的容忍力、強大自己的心理素養等。對方穎豐來說,棒球其實就是人生的縮影。他帶領球隊並沒有過多複雜的想法,純粹因為孩子喜歡棒球,那就讓他們好好打棒球。而棒球運動在台灣的發展又剛好有職業球隊,所以就以打到冠軍、打到職業隊作為夢想與目標。他以「築夢踏實」的精神,期望從一場場比賽中,為這群孩子建立生活的態度,面對困難、阻礙如何再站起來。
少棒之家的雛型源自張家五兄弟
為什麼會想成立少棒之家?方穎豐說到,他原先在基隆的學校服務,在偶然的機會帶隊到台東比賽,他驚豔台東的孩子打起棒球就如同他們唱歌般,個個都是天生好手,不論是球感、打擊、運動神經都非常優秀,各方面的協調性極佳。因為校長任期及家庭等因素,方穎豐請調至台東任教,之後便積極籌組棒球隊,想一圓棒球夢。
方穎豐回想,少棒之家最早的雛形來自於「張家五兄弟」。當時球隊有個阿美族的小孩張進德,擁有棒球天賦與極佳的球感,但卻因為家庭因素必須轉學,無法再參加棒球隊。於是,連族語都不會說的方穎豐,只好帶著學校裡會說族語的護理人員,一同去拜訪學生家長,想勸說張進德的阿嬤讓他繼續留在棒球隊,甚至承諾會提供張進德的三餐、住宿、球具裝備以及生活照顧等。
護士將方穎豐的承諾如實翻譯給阿嬤後,沒想到阿嬤回覆讓護士大笑說,「校長你賺到了。阿嬤說,我有五個孫子,全部都給你。」就這樣,他硬著頭皮帶回五個小孩,將校長宿舍改為兄弟五人的住所,平時除了上學、訓練外,同時提供食宿、生活起居照料。
不只是棒球隊 而是充滿關愛的「家」
方穎豐說,張家五兄弟是讓他堅持在棒球教育這條路上,一直往前走的重要因素。當時,張家大哥張進德才小學五年級,雖然球技不凡,卻有學習障礙。最小的弟弟張偉聖,也才幼稚園,正是需要有人陪伴、關心的年紀。
為照顧張家五兄弟,再加上台東學童的狀況,方穎豐開始思考,他想要的不只是棒球隊,他想要給這群孩子一個家。家不是只提供三餐溫飽,棒球訓練而己,家是有人可以輔導他們學業,照顧他們生活、關心他們的成長。所以他將棒球隊取名為「少棒之家」,讓參與球隊的學童們都一起住校,一起訓練,一起上課,他像爸爸一樣關心、照顧這群孩子的生活。
因為少棒之家給球員們的不僅是球技訓練,方穎豐如兄、如父的照顧,讓這群來自台東的棒球選手有了家的溫暖,在學習及訓練上都更加認真,日後這群選手紛紛以不凡的成績回報方穎豐的關愛。張家五兄弟中的老大張進德、老二張進龍、老三張育成以及最小的弟弟張偉聖,都在職棒的領域中有不錯的表現。方穎豐笑說,這是他有史以來投報率最好的招生,不僅一次招到五位選手,而且還有四個在職棒領域擁有傲人的成績。

「小夢想 大志氣」翻轉少棒之家的未來
少棒之家成立後,面對孩子的住宿、三餐、裝備、球具、球衣等,龐大的開銷讓方穎豐一度喘不過氣來。此時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甫成立,以「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召募公益合作夥伴,讓方穎豐看見了持續下去的希望。
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資深公關經理黃南瑄表示,安麗在三十周年慶時成立「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希望秉持著安麗以人為主、利他共好的宗旨,透過基金會幫助需要資助的團體。2013年基金會展開「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少棒之家即為第一屆頭獎的得主,因此牽起雙方的合作。

方穎豐笑說,安麗「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是他寫過最難寫的企畫案,短短6頁卻比其他機構要求的50頁還難寫。不過在安麗甄選的過程中,卻是讓方穎豐收穫最多的。他在撰寫計畫書與評審提問的過程中,逐一檢視自己有哪些沒做到,哪些可以加強,讓他在經營少棒之家時有了更多的想法,也讓少棒之家更好、更完善。
懂得感恩、惜福的少棒之家
少棒之家成立至今,方穎豐表示這是集眾人之力才有如今的成果。少棒隊球衣上繡著「惜福」二字,源自於最早支持他成立棒球隊的贊助商洪百吉先生,洪百吉不要方穎豐在球員球衣上印上企業名稱,而希望以「惜福」代替,讓孩子懂得感恩並珍惜所得一切來自眾人的力量。
十年前,安麗與方穎豐因為「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開起合作機緣。十年間,安麗的會員也陸續提供各方面的協助,例如提供營養協助,帶著孩子做營養午餐等,也由於安麗的協助,更多人看到少棒之家,瞭解少棒之家,紛紛加入資助的行列。近年,少棒之家更是安麗「愛陪伴課輔計畫」的合作對象,提供孩子課業輔導,希望孩子不僅球打得好,學業也能保持水準。
過去十年,安麗透過「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以及「愛陪伴課輔計畫」幫助弱勢的孩子,希望他們有翻轉未來的機會。未來,安麗會繼續透過多元的評審以及完善的甄選機制,針對具影響力且可持續執行的兒少專案進行合作贊助,讓弱勢孩子也能成功追夢、實現自我,擁有不一樣的未來。
◎小夢想 大志氣 追夢計畫
看更多追夢計畫故事
參與追夢計畫網路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