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視覺年代,歡迎收看電台

在視覺年代,歡迎收看電台
Photo Credit: Acred99, CC BY-SA 3.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視覺主導、社交媒體支配的年代,電台也不得不跟隨轉型,以影片直播節目。這種轉變所影響的,不單是媒體或觀眾的體驗,而是觀眾與媒體間的互動關係。

文︰倫

小時候總覺得收聽電台節目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扭開收音機,調校一下天線角度,由一把神秘又遙遠的磁性聲音開始每天的節目,一段段烽煙(phone in)傾訴各自的生活與感情事,然後以高貴優雅的音樂作結。

在此期間,主持、聽眾互不相見,卻每日每夜相約在大氣電波之中,甚至有聽眾邂逅到心儀對象,最經典的一對(對我而言)莫過於常歡與何里玉。

聽視並行的電台節目

港台一早已有電視部,製作電視節目,早年亦已發展數碼電視,更已經成為免費電視台(希望大家仍然記得)。而商台雖然沒有電視台或電視部,但官方應用程式中有一項為「視電台」,主持人會在節目中以視像錄製一部分節目,放到官方網站。

自從Facebook更新直播功能後,有一些節目on air的時候更會同時進行Facebook直播。更甚者,商台數周前進行節目重整,艾粒轉到晚上節目時段,節目中途會進行直播,或預先拍攝一些片段,在實時的電台節目中以直播和片段與觀眾進行交流。

這種聽視並行的節目,聽起來應該會令觀眾(聽眾?)很忙碌,又要收聽節目,又要碌Facebook進行互動。

從前烽煙上電台要過五關斬六將,要與節目主持交流總有難度。而主持只靠口才、聲音與聽眾交流,根本不需要裝扮自己,甚至可以做其他事情,反正不會有聽眾見到,但如今觀眾不必打電話烽煙,直接在Facebook直播時留言已經可以交流,甚至可以立時評頭品足。

社交網絡支配一切,電台必須轉型

電台現在的主要功能,除了陪伴一眾司機度過每天的工作外,就是在每年一度的公開試中播放一心與Chris所唱的綠袖子。畢竟在網絡和智能手機普及之後,電台作為主要消閒途徑的年代已經過去。

在這個被社交網絡支配的年代,電台要留住聽眾或吸納新聽眾必須依靠基數大、覆蓋率高的社交平台。所以電台直播節目、拍攝片段,其實也可算是為了迎合大眾,要知道在這個視覺主導的年代,只能夠聽一個兩小時的節目太沉悶了,要改變才得以存活,只能稍作轉型,從電台成為視電台,在聽覺之中加上視覺元素。

那麼,電台與電視的分界線在那?如果我可以收看一個電台的節目,與看電視有什麼分別?其實許多分界線早以被視覺年代搞得模糊不清,如現在的電視節目許多時都拍攝得像一齣電影,令觀眾安坐家中看電視亦得以享受到電影般的視覺效果。

視覺主導,媒體分界變得模糊

電台與電視分不清,電視與電影亦很模糊,其他媒體傳媒亦加入拍片時代(《半本》二期都以片段來宣傳)在視覺主導的年代,要吸睛吸like吸收視,總得要給觀眾一些動態視覺效果。同時,不同媒體的分工已經不明顯,畢竟要生存就要有新意,能看的電台,根本已經破除了故有思維。

雖然電台的廣播劇已經少之又少,但不難想像終有一天,電台廣播劇都會直播或拍片,甚至會再mix and match變成電影般的視電舞台廣播劇。

在視覺先行的時代下,媒體之間的界線變得如此模糊,甚至我們可以大膽想像在未來的日子裡,媒體的分工最終將會被打破。媒體只會剩下一種形式,而這所謂的「新媒體」的雛型,大抵就是我們今天早已不能擺脫的Facebook和Youtube的結合體。

而這種媒體的轉化,最終受影響的不單是媒體,或者是觀眾的體驗本身,而是觀眾與媒體間原本良好的互動關係,最終因為觀眾和媒體之間的距離(包括時間和空間)的急速收窄,導致互動的效果終會被消解。

其中的例子就是,觀眾由以前電台局外人的身分,得以成為一個窺望者,透過視像進入了錄音室,了解電台主持的行徑,由評斷DJ的聲音、節目主持技巧,變成討論他們當天的衣著、化妝和身型,可以完全與節目無關。早前聽到一個電台節目,主持人說:「請等等!今天沒有化妝,要先戴上眼鏡遮掩!」聽起來有一點荒謬,但這正是所有人都要面對的新挑戰。

本來舒舒服服收聽一下電台聆聽一下別人的故事、主持的笑話,變成看著影像幾位主持坐著做節目,很忙碌,我寧可關上視像,收聽電台,繼續享受那份浪漫氣氛。

本文獲授權轉載,原文見此

責任編輯:tnlhk
核稿編輯︰周雪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