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蘭多槍擊】FBI公布槍手與警對話 自稱「伊斯蘭戰士」非仇視同性戀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FBI公布的紀錄中,馬丁隻字未提對同性戀者的仇恨,或想針對同志夜店發動攻擊。《紐時》指出,FBI一直將奧蘭多槍擊案當作可能是反同仇恨犯罪來偵查,但20日公布的紀錄並未提供任何線索支持此理論。
聯合報導,美國聯邦調查局(FBI)20日先公布了一小部分佛州奧蘭多槍擊案發生時警方與殺手馬丁(Omar Mateen)的部分通聯紀錄,電話錄音經初步修飾,去除馬丁向「伊斯蘭國」(IS)及其首腦宣誓的細節,以避免淪為替那些聖戰士宣傳。但前述作為招致眾多批評,像共和黨高層就指行政部門為刻意淡化凶手與伊斯蘭極端組織的連結。幾個小時後,FBI又公布了一份更完整的紀錄,包括未經刪節的、馬丁犯案時致電911的電話錄音文字稿。
中時報導,美國警方公布奧蘭多槍手第一次通話,持續了50秒時間(如下):
警察:這是911緊急電話,通話正在錄音。
馬丁:以仁慈的和有益的真主的名義(阿拉伯語)
警察:什麼?
馬丁:讚美真主,為先知祈禱,祝福先知寧靜(阿拉伯語)。我告訴你,我在奧蘭多,我發動了槍擊。
警察:你叫什麼名字?
馬丁:我的名字是,我宣誓效忠於(略去)。
警察:好的,你叫什麼名字?
馬丁:我宣誓效忠於(略去),願真主保佑他(阿拉伯語),以(略去)的名義。
警察:好的,你現在在哪兒?
馬丁:在奧蘭多。
警察:奧蘭多什麼地方?
馬丁致電911時是6月12日凌晨2時35分、距警方發動3小時攻堅前半小時,當時他在奧蘭多同志夜店「脈動」(Pulse)中,表明是「伊斯蘭戰士」,還稱會製造更多血腥。他以阿拉伯語向911說:「我在奧蘭多,槍擊案是我幹的」、「我向巴格達迪(Abu Bakr al-Baghdadi)宣誓效忠,為了伊斯蘭國,願主保佑他。」巴格達迪是IS的最高領導人,目前被歐美及中東多數國家列為頭號恐怖分子。馬丁隻字未提仇恨同性戀,但曾說美國必須「停止轟炸敘利亞及伊拉克」。《紐約時報》在報導中分析,凶手的動機可能不是反對同性戀。
中央社報導,馬丁還聲稱夜店外放了一輛裝有爆裂物的遙控汽車、自己穿有與法國恐攻相似的炸彈背心,然後警告「在未來幾天,你們會看到更多這類攻擊發生。」不過FBI表示,在夜店現場與犯嫌車上,都沒發現爆裂物背心或炸彈。FBI特勤幹員哈伯(Ron Hopper)告訴記者:「當凶手發出這些殺氣騰騰的聲明時,他沉著得令人發寒,而且經過深思熟慮。」
東網報導,奧蘭多警方到場後曾與馬丁短暫槍戰,但馬丁退回夜店內,之後的3小時對峙中沒有人開槍。最終,特警於5時15分撃斃馬丁。FBI特工霍珀透露,曾於逾500名證人身上取證,相信夜店恐襲是一宗本土激進主義事件,並不涉及外國恐怖組織。槍襲造成49人死亡和53人受傷。據醫院職員表示,至今仍有4名傷者處於重傷狀態。
FBI公布的紀錄中,馬丁隻字未提對同性戀者的仇恨,或想針對同志夜店發動攻擊。《紐時》指出,FBI一直將奧蘭多槍擊案當作可能是反同仇恨犯罪來偵查,但20日公布的紀錄並未提供任何線索支持此理論。FBI仍然保留了案發當時後半段、殺手與人質談判人員的部分對話紀錄。

中央社報導,與此同時,共和黨掌控的聯邦參議院20日駁回共和黨和民主黨各自提出兩項立場相左的槍枝管控措施修正案,凸顯在槍管這個總統大選激戰年熱議的議題上,兩黨長期鬥爭有多嚴重,以及美國全國步槍協會(National Rifle Association)在國會龐大的影響力。奧蘭多12日發生美國近代最嚴重開槍濫射案,兩黨一個月後將正式提名總統候選人,參議員卻無法對美國最敏感的議題之一達成妥協。
民主黨所提的兩項修正案,是希望禁止被列入FBI觀察名單或禁飛名單者購買軍火,並對有意在槍枝展和網路上購買軍火者加強精神狀況與背景審查。共和黨的提案立場則恰恰相反,大體而言是反對限制擁槍權,主張美國憲法第二修正案保護人民這項權利。他們提議被列入FBI觀察名單者希望購買武器時,必須等待72小時,讓政府有時間尋求法院命令,在必要時阻止購買;另一項提案則是希望加強背景審查體系。民主黨反對這兩項提案。
中時報導,不管哪項法案都需在參議院獲得至少60票,才可進行下一步。但共和黨在參議院只有54席,而民主黨也只有46席。共和黨參議員麥康奈爾(Mitch McConnell)指控民主黨只是想要製造話題,並表示共和黨並未利用提案推廣黨派意見或製造競選廣告內容,而是提供一個能真正解決問題、保護美國人不受恐怖主義威脅的提案。民主黨參議員瑞德(Harry Reid)也反指控共和黨的提案只是作秀和轉移焦點,事實上美國全國步槍協會在他們背後鼓掌叫好。
聯合報導,不過,美國最高法院20日拒絕審理一項跟康乃迪克州禁止購買或持有攻擊武器有關的案件,與大法官是否同意限槍無關,但這項決定等於是默許康州以及其他州或地方政府實施限槍令。美國目前有七個州和華盛頓特區制定了禁止攻擊武器的法律,包括康州、紐約州、加州、夏威夷州、馬里蘭州、麻州和新澤西州。此外,明尼蘇達州和維吉尼亞州也加強管理攻擊武器。
Tags:
超越運動場上的勝利,定義屬於自己的成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運動競賽中,總有站上頒獎台、榮獲金銀銅牌的高光時刻,但每每在賽事裡,即使遭逢意外受傷,仍要堅持運動精神、完成比賽的運動員們,也值得獲得全場觀眾們的熱烈鼓掌。場外勿以一時成敗論英雄,成功應由運動員自己來定義。如同Nike秉持Just do it的精神!鼓勵大眾全力以赴、放手一搏,何謂成功?將無所定義!

0.03秒,對日常生活中的你我,可能只是一個彈指的瞬間;解鎖手機的指尖滑動,可能都遠多於這剎那。但對於2023年成都世大運游泳賽道上的台灣選手王冠閎來說,這卻是奪得金牌或銀牌的差距。在200公尺蝶式的決賽中,與日本選手寺田拓未僅有0.03秒的差距,王冠閎以1分55秒69的成績奪下銀牌,也為接下來的亞運增添信心。無關排名,王冠閎在賽事中的全力拼搏,更值得所有人鼓掌喝采。事實上,從甫落幕的世大運,到即將登場的2023年杭州亞運,甚至延續到眾所期待的2024年巴黎奧運,贏與輸或許是運動場上寫實的成功象徵,但無論是否如願奪牌,展現竭盡所能對勝利渴望的運動員,或許更值得人們的尊敬與鼓勵。
個人的成功 需要時間來累積

逐漸受到國人關注的田徑場上,陳奎儒肯定是引起熱議的體壇新星。在2017年台北世大運的男子110公尺跨欄項目中,跑出了13.55秒的成績,不僅奪得銀牌,更打破全國紀錄。隔年2018雅加達亞運再以13.39秒紀錄突破自己樹立的全國紀錄,睽違48年由台灣選手拿下男子110公尺跨欄銀牌。但你可曾想過,幼年時的他曾需穿鐵甲衣、輔助器來協助正常行走。
陳奎儒身旁的訓練團隊成員們,總是會給予他「一直很努力地在進步」的評鑑,他也曾在媒體訪問中說道:「從小到大我都不是最好的,因為不被看好,所以每次我都想做到最好。」如鐵一般的意志,逐步精進、超越輸贏,達成看似不可能的目標,讓陳奎儒終能踏上東京奧運的最高殿堂,與美國、牙買加的頂尖選手們同場競爭。

「雖無法改變家庭環境,但我能改變自己的命運!」拳擊甜心黃筱雯,從小父母離異、父親更多次吸毒入獄,仰賴爺爺開計程車扶養長大,接觸拳擊運動後,靠著自己的雙手,擊敗原生家庭的束縛,扭轉自己的命運,在東京奧運一舉奪銅,在2023年世錦賽更拿下第二面金牌。
無論在田徑場、拳擊場上的運動員們,即使有場邊教練與支援團隊的陪同,仍是需要一人扛起身心靈的龐大壓力。成功絕非一蹴可及,一時的輸贏並無法定奪每一位運動員的成就,因為往往在跌倒之後的重新邁步前進,步伐會更加地堅毅有力,運動員背後的故事也將更加的立體、鮮明而耀眼。
大我的勝利 不受限於運動場上
近年來,從持續吹起熱血旋風的HBL高中籃球聯賽,以及2023年成都世大運中華男籃締造隊史新猷的第11名佳績,加上赴日參加世界大學籃球系列賽,擊敗美國NCAA一級球隊與地主日本白鷗大學球隊的政大雄鷹籃球隊,再看到因COVID疫情睽違三年重啟的威廉瓊斯盃籃球邀請賽上,中華藍和中華白兩隊的拼搏表現,都讓台灣民眾們重拾起對於籃球運動的熱愛。在球類運動的團隊項目裡,成敗或許會因個人如英雄般的表現而影響輸贏,但藉由團隊凝聚眾志成城的力量與態度,更可讓球隊中的每一位球員都互相砥礪與交互成長,所展現出共好、共榮的團隊精神遠比隊伍能否奪牌的成果還更值得我們感動與學習。

另一方面,步出競技場外,運動員也能夠在社會中發揮其影響力,藉由不同方式來啟發更多新世代,感受運動的正向力量,進而創造更好的社會良性互動,這何嘗不也是一種運動的勝利呢?空手道競技場上的「小清新」文姿云,就曾在Nike與Teach For Taiwan團隊的邀請下前往花蓮,陪伴當地8所偏鄉小學的62位學童們,擔任一日老師,親自寫教案、帶領學童們上課、進行分組競賽,而文姿云也希望透過個人對於空手道運動的執著及拚勁,讓更多孩童們能體驗運動精神的重要性,進而對自我人生產生更多的決心與動力。
而身為中華男籃主控的陳盈駿,如同他控球後衛的角色,在籃球場外更是完美的詮釋「分享」的精神。陳盈駿攜手Nike,以他的生活口號「Have a nice Ray」,走訪偏鄉從事公益活動,透過籃球運動,教育基層孩童,更分享身為籃球運動員會面臨的挫折與挑戰,鼓勵偏鄉孩童勇於挑戰自己不設限。讓運動的成功定義不僅侷限場上的勝負,反而將運動的精神扎根全民心中,亦是一種廣義的勝利。
屬於未來的勝利,全世界共享

透過運動所彰顯出的成功,更可能是屬於全人類的。馬拉松界知名的Breaking 2計劃,就是一項無關世界排名與競賽輸贏的範例。挑戰人類在體能上的極限,當那1:59:40的紀錄終於達成,勝利並不僅屬於Eliud Kipchoge一人獨享,而是全人類共同努力的成就。
文化上的成就更可以透過運動的表現形式,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023年9月即將舉行的第19屆亞運,首度將Breaking(霹靂舞)列入正式競技比賽項目,同時亦將於2024年首次登上巴黎奧運,體壇人士更積極倡議將其延續至2028年洛杉磯奧運。目前正努力進行亞運培訓的台灣Breaking(霹靂舞)國手孫振就曾表示:「正因有著長達50年的嘻哈文化來支撐,才能孕育出Breaking如此獨特的競技舞蹈,進入奧運殿堂。」

更多女性投入運動領域的未來,也是全球體壇發展上的一大成功。身處變革最前線的全球女性,正重新定義著運動的意義,Nike全球女性品牌副總裁Liz Weldon曾說到:「在過去的50年裡,我們在展現了反叛精神的同時,也引領著進步的方向—Just Do It。我們一直鼓勵世界各地人們只管放手去做。」女性透過競技體育、健身等不同形式的運動,為體壇注入一股充滿靈魂、齊心團結,以及不受框架約束的感動。無分性別族群、人人皆能動起來的下一代,相信必將是運動的一大成功。

運動場上的贏與輸或許是運動成就的光與影,但頒獎台上的光榮僅僅只是一位運動員生涯的驚嘆號。但背後無數動人的運動故事與運動員展現的不服輸的精神,是一個接一個的逗號與未完待續。正如Nike持續支持各領域頂尖好手追求卓越,秉持Just Do It的精神,鼓勵運動員放手一搏,成就屬於自己定義的成功。
漫畫設計:劉若瑜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