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戴耀廷:香港或要罷工、罷市、罷課 贏在2047前難只靠一代人

【專訪】戴耀廷:香港或要罷工、罷市、罷課 贏在2047前難只靠一代人
Photo Credit: Tyrone Siu /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戴耀廷作為法律學者,也接觸過不少年輕人,他認為是香港目前困局令社會思潮激進,從一系列事件可以看到,並非90後開始的年輕人特別激進。至於身份認同、抗爭手段、立法會選舉的問題,他各有不同看法。

戴續稱,他深深明白年輕一代並不好受,不滿的人有所增加,可是還是要思考如何解決問題。如果你很想實踐A這個目標,要問的是社會如何一起走到A,究竟互相攻擊是否有用?還是應該促成合作呢?香港抗爭陣營本身就分散薄弱,倒不如省點氣力一起凝聚共識。依目前情況來說,香港確實可能有人真去嘗試極端抗爭的方式,要試過徹徹底底失敗了,或許他們才會願意跟別人合作協調。戴表示不希望等到那一步,希望只要大家目標理念相近,許多實踐方式大可商討如何妥協。加上,長遠的抗爭過程,與其等待警察殺人,嘗試更激烈的抗爭模式,莫過於「罷工、罷市、罷課」(三罷)。像1925年的省港大罷工有很大威力,只要大家夠決心,現在並非絕不可能,但要癱瘓全個城市,越撕裂的社會越不可能。要做到這種規模的抗爭,那不是一代人的事,也不只有年輕人的事,更不是一些政黨、一小撮人自己主張就可以成功,更不是過程中不斷攻擊其他人可以做到。

最後,未來立法會選舉與策略投票有關的「雷動計劃」,戴雖然預期計劃有一定年輕人參與,或許是他們對Telegram的資訊工具也比較熟悉,可是計劃的重點對象未必是年輕人,卻是希望參與策略投票,傾向理性思考選票運用的人,除了有一定學歷的年輕人有興趣,為數不少應該是中產,估計全港合起來這些選民大約最多有20至25萬人。戴教授稱這次計劃主要參考台灣選舉洪耀南先生的民調系統,而香港因為各區選民投直選議席只有一票,背後的統計和「人工智能」(AI)運算會比台灣更複雜。戴教授解釋,雷動計劃不會只為泛民政團而設,也不是純為香港眾志那類年輕政團而設,假如本土派政團「竟然」有興趣參與雷動計劃,又不想與泛民陣營掛勾,戴並不介意額外設計一個本土版,但預期他們不可能參與。事實上,本土派陣營之間鮮會有所協調,若各區本土派名單未能勝出,將會浪費極多選票。至於泛民陣營對雷動計劃的意向,便要看他們如何思考這次立法會選舉,正如香港願意參與策略性投票的選民,相信比較重視政治選舉的理性思考。

【上篇】

【專訪】戴耀廷:困局令人激進,本土抗爭漠視中共,仲天真過民主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