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巧慧專訪:喜歡動漫不行嗎?課程不只是國英數,而是要打開眼界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如果你的父親是美麗島事件的辯護律師,你會選擇一個什麼樣的人生志願?
「我從小看著父親在工作上幫助別人,而我的口條和思慮都不錯,數學又不好(笑),所以立志要當律師。我考上律師進入事務所後,卻才發現這個選擇並不適合我;過去會需要律師來解決社會問題,現在卻像是進到一個大機器裡頭。我很不喜歡與人尖銳辯論,比較喜歡從不同中找到共識,但這樣的個性是很難成為一位訴訟律師的,還常體會到挫敗。」
父親為前民進黨主席蘇貞昌、現為超越基金會執行長的蘇巧慧,語重心長地談起這段人生經歷的抉擇 。
當發現了律師工作並非如己所願,蘇巧慧決定暫緩事業到美國留學;她在波士頓大學取得LLM學位,到賓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繼續攻讀法學博士,研究領域已跳脫個案辯護,轉為從宏觀的角度來關注法學領域中關於當代中國、公民投票和人權保障議題等。2009年,為迎接肚裡的新生命,蘇巧慧決定回到台灣,隨後接下了超越基金會執行長的身份。
(相關報導:別再唯有讀書高,各界達人走入校園推廣「達人文化」)

蘇巧慧在超越基金會接受關鍵評論網的訪談。(畫像為蘇巧慧和龍男‧以撒克‧凡亞思導演的兩個女兒)
轉過彎的人生才有意思
成立於2011年的超越基金會,在2012年要進入另一個社會參與的階段時,,他們決定選擇一個較難立竿見影的社會議題:青年職涯選擇。
相較於告訴孩子「唯有讀書高」,超越基金會領著動畫師、甜點師傅、人權律師、聲優配音員、手工製皂師、汽車美容等各界專家達人進入校園舉辦講座,讓孩子提早接觸各行各業,打破「只有讀書好」的迷思。
「偏鄉有人在做,但中間的孩子誰來照顧?第一名也有痛苦的地方,只是較少人去關心,所以我們宗旨是為青少年介紹各行各業,重新定義成功的典範;一開始是有育幼院正在籌辦『自立計劃 』,希望我們能帶孩子們多多認識職場,舉辦之後獲得不錯的迴響,更因此受到學校歡迎而邀請進入校園。」
因為不喜歡與人尖銳爭辯,蘇巧慧在擔任律師時,總覺得並非如魚得水,如今投身教育,她終於能把無窮的想像力轉為執行力:「從律師到教育基金會的執行長,我的人生很幸運轉了一個彎,因此特別想讓更多人體會。我們的社會百分之九十都是在培養孩子的國英數能力,因此需要翻轉,讓課程不只是國英數,而是要打開眼界,改變教學的目的。」
改變的力量,就像添加柴火
台灣對廚師、木工、黑手、裝潢師傅等達人角色並不看重,相較之下,日本社會卻對「專家達人」非常敬重,那是文化氛圍的培養和透過教育體制建構的成果;對此,蘇巧慧表示:
「有時看這個社會像鐵板一塊不會動,但它可能已在到處冒泡,只是水就是沒有滾,而我們能做的就像持續添柴火,等待水開的那一天;我們常說教育問題很多很雜,但現在已有很多團體在推動,『Teach For Taiwan』著重在偏鄉課輔,或者千里步道協會等十一個全國性NGO所組成的『優質戶外教育聯盟』則是主張最好的教學不是發生在課堂,是走到戶外去看外頭的世界,而當我們在講職場體驗,其實也是同樣『認識世界』的概念。所以有這麼多人都在做,我相信只要力量串聯起來,其實是很有機會可以翻轉,能夠做的就是不要放棄。」

超越基金會帶領動畫達人肯特導演到樹林高中與同學分享。(Photo Credit:超越基金會)
超越基金會面對最多的質疑便是基金會的政治色彩,但經過這兩年來的努力,向青年介紹達人的角色開始深植人心:
「我們一開始在邀約時,很常會在活動前接到公關電話說負責人沒辦法出席,所以我對第一批願意擔任我們的達人們始終心存感激,在做了兩年之後,也漸漸有了口碑和信任。前陣子我跟一位合作對象在電話中洽談,談得過程很融洽,最後我都會善意地提醒對方是否知道基金會董事長是誰?電話中那頭說道:『你們不就是做教育的基金會,也滿有成果的。』我們聽了都非常開心,因為『在還不知道董事長是誰之前,就願意跟我們合作』是對我們最大的稱讚。至於政治色彩的部分,目前我們的目標就是改變社會,做的雖然是活動,可是最後影響的卻是政策;我們會盡量避免因個人的選舉而讓公益沾染政治色彩,但政策這部分一定會碰觸,畢竟我們的目標就是改變教育政策。」
一個媽媽的微小心願:認識了「差異性」,你才會找到自己
認識真正的自己,來自於發現和別人的不同;身為兩個女兒的母親、丈夫是阿美族紀錄片導演龍男‧以撒克‧凡亞思,蘇巧慧談起一段發掘「差異性」的生命歷程:
「越是走出自己熟悉的環境,走入大環境,才能發現自己與周遭的差異,而發現差異的過程就是發現自己。我的先生是在離開家鄉後,才對阿美族有更多認同,我則是在去美國讀書時,讓我對於身為台灣人的認同更為深刻,也更認識了自己。所以當我認識了這個差異,我想建構一座橋樑去把差異的兩邊連結起來。我的這個生命經驗,也是造成這個計劃產生的原因之一。孩子就是『自己』,達人就像這個『大環境』,而超越基金會就是在搭一座橋樑,讓孩子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快看到更大的世界,然後可以認識自己在世界的位置;而當你知道了自己的位置,你就會站得比較好,這過程也在型塑社會去尊重多元,只有社會能尊重多元, 孩子也才會尊重多元。」
於是,超越基金會把「發掘珍貴差異性」的觀念帶進學校,也帶給圖像世代的孩子一個願景。
每一次進到校園,超越都要在一百分鐘內舉辦一場「三明治嘉年華」,前後為遊戲,中間為演講,遊戲是經過設計且融入時事話題,而為讓學生放鬆,活動在學生進場就播放音樂,螢幕上會播放影片,就像朋友般和孩子們閒聊:「喜歡動漫不行嗎?奇裝異服不可以嗎?你二十歲想變成什麼樣的人?」

樹林高中活動現場。(Photo Credit:超越基金會)
「每次銀幕出現『喜歡動漫不行嗎?』全場都會大笑,好像積累的心情,一下子被打中了。過程也曾收到很感動的回應,像永仁高中的一位康同學這樣回應:『我在國小和國中時的繪畫方面非常出色,但因為家境的關係,我恨不得逼自己要用力的唸書。聽完了邱顯智律師的演講,讓我最有感觸的是:要做自己喜歡的事。真的好感謝您們,沒有這次的演講,我真的會把自己逼的很痛苦。』」
因為蘇巧慧的先生-龍男‧以撒克‧凡亞思從事導演工作的緣故,她有很多到片場走走的機會,一次他們前往阿榮片場,挑高五層樓的空間正在拍攝電影《花漾》,有件事引起了蘇巧慧的注意,最後成為了超越基金會達人計劃的初衷:
「最吸引我的是劇組孩子,這些小孩從小就在片場長大,一定會覺得拍戲是日常生活的一部份,我當時就希望我的小孩從小就要來劇組看看,或許以後就會是導演。這是我們的初衷,也可算是一位媽媽的微小心願。」
附註:超越達人計畫在邁入第三年之際,決定舉辦「暑期大作戰」,希望透過校園甄選,透過群眾募資,讓更多人重視且實際支持適性教育的行動,並讓更多孩子受惠,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受到啟發,為台灣的未來奠定希望的種子!詳情請見:2014超越達人暑假大作戰計劃

只有社會能尊重多元, 孩子也才會尊重多元。(Photo Credit:超越基金會)
Tags:
以引擎創造汽車, Mercedes-Benz 又將如何以 AI 重新定義汽車?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AI 人工智慧,正在快速改變你我世界。從客服中心的對答到文章的生成, AI 似乎越來越無所不能。與你我生活息息相關的移動生活同樣沒因此例外, AI 不僅讓座艙內車載資訊系統的語音系統聰明應答,更可逐步取代人類掌握方向盤自動駕駛。巧合的是,積極利用 AI 改變汽車樣貌與功能的,更是 130 多年前發明汽車的 Mercedes-Benz!
從 Siri 、 Chatbot 、 ChatGPT ,到 Bing 搜尋引擎, AI 成為了生活中不可忽視的存在。 AI 發揮分析語言及推測使用者意圖的強項,讓過去需要人類親力親為的服務與對談,成為了 AI 當前最火熱的應用功能。汽車產業中也有相同運用,座艙內的車載資訊系統正是最好例子。透過聲控操作車輛功能,讓駕駛不再需要用手一鍵一鍵地輸入指令,更輕鬆直覺,也更便利安全。但 AI 的強大可不僅於此,透過對圖像能力的處理與深度學習,更一步步實現全自動駕駛願景。
AI 於汽車產業的應用,放諸全球每個汽車品牌都在積極努力。身為汽車的發明者, Mercedes-Benz 曾以內燃機改變了人類的移動方式,以當前的發展趨勢看來, Mercedes-Benz 很有可能要再度運用 AI 科技,改變汽車於人類歷史中的定義。
AI 能帶給車主何等的科技便利? 以 Mercedes-Benz 的 MBUX 多媒體系統發展來說明
開車時要如何讓旅程更添便利與樂趣?從收音機的發明開始,車廠們從不停止創新。在安全的基礎上,設置更進階的汽車音響、透過衛星訊號的導航系統、利用連網能力引入更多元的功能等。 Mercedes-Benz 於 2018 年推出 MBUX 多媒體系統,更開拓了汽車產業的全新領域。雖然聲控不算是最新的科技,但搭載於當時 A-Class 上的第一代 MBUX 多媒體系統,可以透過 AI 學習,讓駕駛使用如「我覺得冷」的人性化口語,命令車輛聰明自動地調高空調溫度,並結合大尺寸的觸控螢幕與高度個人化設定,達到因人而異的介面風格。此外,亦可發揮 AI 運算與學習能力,分析駕駛愛聽的音樂類別、常去的餐廳等安排建議,直接顯示於介面上。

立基於第一代基礎, 2021 年第二代 MBUX 多媒體系統迎來了更智慧的更新。延續前一代的大尺碼螢幕規格,創造出更大且前所未見的顯示介面。且不僅針對駕駛,更能針對座艙內的每位乘客進行貼心功能。後座乘客也可以直接與 MBUX 語音助理溝通、夜間拿取前方置物箱內物品時副駕駛座室內燈主動開啟等等。針對駕駛部分更是無微不至,駕駛要倒車時系統會自動收起後擋玻璃電動遮陽簾、要調整後視鏡時駕駛只需注視欲調整的後視鏡,就可直接進行控制;不僅如此,更研發出擴增實境抬頭顯示器,讓導航路徑可與前方環境合而為一,駕駛無需低頭觀看地圖。
而在第一代 MBUX 多媒體系統研發不到五年時光內,第三代 MBUX 多媒體系統將於 2023 年問世,啟用 5G 模組,加強即時連線的應用能力。在車輛靜止時,要於車上進行視訊會議、觀看 TikTok 影片或是玩個 Angry Bird 都不成問題。更強大的沈浸式體驗也是第三代 MBUX 多媒體系統的強項,將讚譽為柏林之音 Burmester® 環場音響系統結合環景式內裝照明,讓燈光可隨著音樂節奏改變照明效果,再搭配 Dolby Atmos® 音效科技,打造聲歷其境的環繞音響體驗與體感震動,大幅豐富聽覺體驗。

AI 如何創造安全未來 看看領先的 Mercedes-Benz 怎麼做?
無論是汽車發明前的馬車,或是搭載著內燃機或電動馬達的汽車,駕駛皆是以人為主。車輛上的介面亦應以使用者為導向,盡可能增加駕駛便利性與行車安全。畢竟人非機器,駕駛過程會受到各種身體、心理狀況影響,行車安全也會隨之起伏,而往往意外就是在此分心或失誤中產生。
正因 AI 科技的日新月異,如何能改善行車安全,成為了工程師們的重要課題。透過感應器的資料收集,再結合圖像判斷能力與豐富的大數據,以及 AI 強大的深度學習,讓輔助駕駛科技一步步地朝向「自動駕駛」邁進。也因當前自動駕駛科技的發展火熱,國際汽車工程師協會( 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SAE ) 將自動駕駛以自主能力區分,從 Level 0 到 Level 5 區分出六種自動駕駛等級。當前諸多車廠都已達到的 Level 2 ,於定義上仍屬於「輔助」階段,非真正的自動駕駛科技,意味著駕駛不能離開方向盤,駕駛必須時時監督輔助駕駛功能。簡而言之,仍是人為主、科技為輔的階段。
而 Level 3 開始,自動駕駛科技可以適度地接管車輛。當系統要求,駕駛需要立刻接手車輛操控,換言之,駕駛可在某些路況或路段交由車輛自動駕駛; Level 4 則是實踐了高度自動,基本上除了極端的氣候或環境影響外,駕駛不須時時注意方向盤、油門等操控,車子都能執行自駕。如計程車的自駕服務,方向盤或油門踏板可能無須安裝等。而到了 Level 5 ,則是完全交由系統自主操控,在「任何條件」下車輛都能自動駕駛,無需人類操控。
Mercedes-Benz 不僅於 MBUX 多媒體系統中高度結合 AI 科技發展,在自動駕駛輔助上有著領先業界的地位。 2023 年 Mercedes-Benz 成為了全球首家於美國內華達州獲得 Level 3 有條件自動駕駛國際認證的汽車品牌,在特定的路線上與特定條件中,駕駛可以將駕駛任務交由系統來執行。

你以為 Mercedes-Benz 於自動駕駛的領導地位僅此於此嗎?其實不然。 Mercedes-Benz 其實也已成功開發出 Level 4 自動駕駛科技,被德國聯邦汽車運輸管理局核准在斯圖加特機場的 P6 停車場中使用,實踐無人自動停車技術。意指當駕駛開車進入此停車場後,點擊智慧手機應用程式並發送到預先預定的停車位,駕駛就可離開, Level 4 自動停車功能會自動把車輛停妥到指定車位。駕駛再也不用辛苦於停車場中找尋車位,再也不用擔心自己停車技術不佳而無法停好車。一切的停車動作,交給 AI 掌控的 Level 4 自動停車功能即可。

身為汽車發明者 Mercedes-Benz 更要重塑汽車未來樣貌
從過去的汽車發展軌跡可以發現,過去重點以硬體設備為主;而當前或是未來汽車的核心價值,則會奠基在車廠於車內系統的軟體科技水平之上。許多車廠為了迎合此改變,期望透過與其他科技公司合作,串接現有軟體介面,試圖縮短革新的時間,但對於汽車發明者 Mercedes-Benz 而言,更專注於自有系統與架構研發。適度地與 NVIDIA、Google 等 科技大廠聯手開發,目的就是要打造完整的自有科技團隊與生態系。這點或許是品牌的自我高度期許,也或許是身為汽車發明者的責任使然。
AI 正改變人類社會中的各個層面,其中也包含汽車產業。以硬體定義車輛品質的時代已然過去,在使用者體驗上考驗著眾車廠如何以使用者體驗為核心,發展車用軟體系統,以創造消費者於車輛內的全新體驗。未來汽車產業將不會只是傳統製造業,更須引進科技業的核心追求突變。 Mercedes-Benz 近年來的發展路徑,不僅是最佳說明,也為車壇發展開啟了一條明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