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巧慧專訪:喜歡動漫不行嗎?課程不只是國英數,而是要打開眼界

蘇巧慧專訪:喜歡動漫不行嗎?課程不只是國英數,而是要打開眼界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如果你的父親是美麗島事件的辯護律師,你會選擇一個什麼樣的人生志願?

「我從小看著父親在工作上幫助別人,而我的口條和思慮都不錯,數學又不好(笑),所以立志要當律師。我考上律師進入事務所後,卻才發現這個選擇並不適合我;過去會需要律師來解決社會問題,現在卻像是進到一個大機器裡頭。我很不喜歡與人尖銳辯論,比較喜歡從不同中找到共識,但這樣的個性是很難成為一位訴訟律師的,還常體會到挫敗。」

父親為前民進黨主席蘇貞昌、現為超越基金會執行長的蘇巧慧,語重心長地談起這段人生經歷的抉擇 。

當發現了律師工作並非如己所願,蘇巧慧決定暫緩事業到美國留學;她在波士頓大學取得LLM學位,到賓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繼續攻讀法學博士,研究領域已跳脫個案辯護,轉為從宏觀的角度來關注法學領域中關於當代中國、公民投票和人權保障議題等。2009年,為迎接肚裡的新生命,蘇巧慧決定回到台灣,隨後接下了超越基金會執行長的身份。

(相關報導:別再唯有讀書高,各界達人走入校園推廣「達人文化」

P1050561_meitu_1

蘇巧慧在超越基金會接受關鍵評論網的訪談。(畫像為蘇巧慧和龍男‧以撒克‧凡亞思導演的兩個女兒)

轉過彎的人生才有意思

成立於2011年的超越基金會,在2012年要進入另一個社會參與的階段時,,他們決定選擇一個較難立竿見影的社會議題:青年職涯選擇。

相較於告訴孩子「唯有讀書高」,超越基金會領著動畫師、甜點師傅、人權律師、聲優配音員、手工製皂師、汽車美容等各界專家達人進入校園舉辦講座,讓孩子提早接觸各行各業,打破「只有讀書好」的迷思。

「偏鄉有人在做,但中間的孩子誰來照顧?第一名也有痛苦的地方,只是較少人去關心,所以我們宗旨是為青少年介紹各行各業,重新定義成功的典範;一開始是有育幼院正在籌辦『自立計劃 』,希望我們能帶孩子們多多認識職場,舉辦之後獲得不錯的迴響,更因此受到學校歡迎而邀請進入校園。」

因為不喜歡與人尖銳爭辯,蘇巧慧在擔任律師時,總覺得並非如魚得水,如今投身教育,她終於能把無窮的想像力轉為執行力:「從律師到教育基金會的執行長,我的人生很幸運轉了一個彎,因此特別想讓更多人體會。我們的社會百分之九十都是在培養孩子的國英數能力,因此需要翻轉,讓課程不只是國英數,而是要打開眼界,改變教學的目的。」

改變的力量,就像添加柴火

台灣對廚師、木工、黑手、裝潢師傅等達人角色並不看重,相較之下,日本社會卻對「專家達人」非常敬重,那是文化氛圍的培養和透過教育體制建構的成果;對此,蘇巧慧表示:

「有時看這個社會像鐵板一塊不會動,但它可能已在到處冒泡,只是水就是沒有滾,而我們能做的就像持續添柴火,等待水開的那一天;我們常說教育問題很多很雜,但現在已有很多團體在推動,『Teach For Taiwan』著重在偏鄉課輔,或者千里步道協會等十一個全國性NGO所組成的『優質戶外教育聯盟』則是主張最好的教學不是發生在課堂,是走到戶外去看外頭的世界,而當我們在講職場體驗,其實也是同樣『認識世界』的概念。所以有這麼多人都在做,我相信只要力量串聯起來,其實是很有機會可以翻轉,能夠做的就是不要放棄。」

前進校園_樹林高中_動畫達人肯特與學生_超越基金會05

超越基金會帶領動畫達人肯特導演到樹林高中與同學分享。(Photo Credit:超越基金會)

超越基金會面對最多的質疑便是基金會的政治色彩,但經過這兩年來的努力,向青年介紹達人的角色開始深植人心:

「我們一開始在邀約時,很常會在活動前接到公關電話說負責人沒辦法出席,所以我對第一批願意擔任我們的達人們始終心存感激,在做了兩年之後,也漸漸有了口碑和信任。前陣子我跟一位合作對象在電話中洽談,談得過程很融洽,最後我都會善意地提醒對方是否知道基金會董事長是誰?電話中那頭說道:『你們不就是做教育的基金會,也滿有成果的。』我們聽了都非常開心,因為『在還不知道董事長是誰之前,就願意跟我們合作』是對我們最大的稱讚。至於政治色彩的部分,目前我們的目標就是改變社會,做的雖然是活動,可是最後影響的卻是政策;我們會盡量避免因個人的選舉而讓公益沾染政治色彩,但政策這部分一定會碰觸,畢竟我們的目標就是改變教育政策。」

一個媽媽的微小心願:認識了「差異性」,你才會找到自己

認識真正的自己,來自於發現和別人的不同;身為兩個女兒的母親、丈夫是阿美族紀錄片導演龍男‧以撒克‧凡亞思,蘇巧慧談起一段發掘「差異性」的生命歷程:

「越是走出自己熟悉的環境,走入大環境,才能發現自己與周遭的差異,而發現差異的過程就是發現自己。我的先生是在離開家鄉後,才對阿美族有更多認同,我則是在去美國讀書時,讓我對於身為台灣人的認同更為深刻,也更認識了自己。所以當我認識了這個差異,我想建構一座橋樑去把差異的兩邊連結起來。我的這個生命經驗,也是造成這個計劃產生的原因之一。孩子就是『自己』,達人就像這個『大環境』,而超越基金會就是在搭一座橋樑,讓孩子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快看到更大的世界,然後可以認識自己在世界的位置;而當你知道了自己的位置,你就會站得比較好,這過程也在型塑社會去尊重多元,只有社會能尊重多元, 孩子也才會尊重多元。」

於是,超越基金會把「發掘珍貴差異性」的觀念帶進學校,也帶給圖像世代的孩子一個願景。

每一次進到校園,超越都要在一百分鐘內舉辦一場「三明治嘉年華」,前後為遊戲,中間為演講,遊戲是經過設計且融入時事話題,而為讓學生放鬆,活動在學生進場就播放音樂,螢幕上會播放影片,就像朋友般和孩子們閒聊:「喜歡動漫不行嗎?奇裝異服不可以嗎?你二十歲想變成什麼樣的人?」

前進校園_樹林高中_超越小學堂_超越基金會02

樹林高中活動現場。(Photo Credit:超越基金會)

「每次銀幕出現『喜歡動漫不行嗎?』全場都會大笑,好像積累的心情,一下子被打中了。過程也曾收到很感動的回應,像永仁高中的一位康同學這樣回應:『我在國小和國中時的繪畫方面非常出色,但因為家境的關係,我恨不得逼自己要用力的唸書。聽完了邱顯智律師的演講,讓我最有感觸的是:要做自己喜歡的事。真的好感謝您們,沒有這次的演講,我真的會把自己逼的很痛苦。』」

因為蘇巧慧的先生-龍男‧以撒克‧凡亞思從事導演工作的緣故,她有很多到片場走走的機會,一次他們前往阿榮片場,挑高五層樓的空間正在拍攝電影《花漾》,有件事引起了蘇巧慧的注意,最後成為了超越基金會達人計劃的初衷:

「最吸引我的是劇組孩子,這些小孩從小就在片場長大,一定會覺得拍戲是日常生活的一部份,我當時就希望我的小孩從小就要來劇組看看,或許以後就會是導演。這是我們的初衷,也可算是一位媽媽的微小心願。」

附註:超越達人計畫在邁入第三年之際,決定舉辦「暑期大作戰」,希望透過校園甄選,透過群眾募資,讓更多人重視且實際支持適性教育的行動,並讓更多孩子受惠,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受到啟發,為台灣的未來奠定希望的種子!詳情請見:2014超越達人暑假大作戰計劃

前進校園_樹林高中_圓滿大合照_超越基金會04

只有社會能尊重多元, 孩子也才會尊重多元。(Photo Credit:超越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