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貓王成為「冷戰武器」:看美國暴民文化如何摧毀共產政權,贏得冷戰

貓王成為「冷戰武器」:看美國暴民文化如何摧毀共產政權,贏得冷戰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眼看美國暴民文化如此摧毀共產政權,我們不禁納悶,民主福音人士為何還是對美國暴民文化一句好話也沒有?如果爵士樂、搖滾樂、漫畫、「粗俗」電影等文化產物都促成共產主義垮台,為何美國政治領袖從未將之高舉為自由明燈?

文:拉迪斯・羅素(Thaddeus Russell)

二戰以後,蘇聯軍人在戰事西線染上了一種病,病毒傳回家鄉後,很快就感染大量蘇聯人民,接著又擴散到東歐共產國家。幾年以內,共產黨領導就開始擔憂這種疾病將從內部摧毀社會主義蘇聯。不過,這株威脅共產主義存亡的病毒所引發的並非生理疾病,而是蘇聯總書記史達林及人民委員口中,存於蘇聯青少年內心的「無德之毒」,又稱「美國原始主義」(American primitivism)、「資本文化帝國主義」(capitalist cultural imperialism)以及「布爾喬亞世界主義」(bourgeois cosmopolitanism);不過說到底,這種病其實就是美國的暴民文化。

一九四六年,史達林幕僚長安德烈.日丹諾夫(Andrei Zhdanov)警告爵士樂「將毒害大眾心靈」,此後不久,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便禁止所有國家樂團演奏爵士樂,同時禁止薩克斯風與小喇叭弱音器(wah-wah trumpet mutes);除此之外,樂手還不能以勾弦方式彈奏貝斯,也不可以故意降低音色來營造「藍調音符」(blue notes)的滑音效果。此時的蘇聯政府甚至派出巡邏大隊,確保戲院與舞廳沒有播放任何帶有爵士風情的音樂。更甚者,男女舞客只能跳華爾滋、波卡舞(polka)還有俄羅斯土風舞,否則將遭到逮捕。至於爵士樂團的成員則全都被關進西伯利亞監獄,或者放逐至偏遠鄉鎮,接受所謂的「康復治療」。

蘇聯官方對爵士樂的懼怕絕對不是杞人憂天;但是政府眼看爵士樂風潮興起,還是無法力挽狂瀾。上百萬張私錄的爵士樂專輯開始在黑市流通,所謂的「風格獵人」(Stiliagi)則在蘇聯集團境內各大城市的大街上出現,男性身穿祖特風西裝,頭頂鴨尾造型(ducktails),女性則身穿緊身洋裝(根據一份蘇聯國有報紙指出:「緊到有礙觀瞻」),梳著蓬鬆的布放(bouffant)髮型。這群風格獵人拒絕工作,喜好飲酒,時常「三五成群作樂」,他們讀的是美國漫畫書,聽的是非裔美人音樂。

由於當時美製商品難以取得,許多風格獵人們只好自己動手做,把公發的呆板領帶手繪成醒目多彩的設計,或者在領帶上黏貼美國香煙包裝;此外,由於住在鐵幕後方的髮型師,往往不是沒看過美國明星的造型,就是拒絕幫客人設計類似造型,風格獵人只好互相幫忙,把鐵棒燙熱之後,替彼此上捲子,造成不少人雖然都頭頂時髦造型,但脖子上的燙傷也清晰可見。這群人以石蠟取代美製口香糖,同時盡其所能地偷渡經典的暴民美國音樂。

此外,由於取得困難,風格獵人被迫以極為巧奪天工的方式拷貝這些音樂,譬如說一位蘇聯醫學生就發現X光片上也可以刻鑿音訊紋路,因此發明出一套品質不高但可拷貝足夠音樂的機器。從此以後,風格獵人便靠著這項技術控制了蘇聯裡美國音樂的黑市,早期眾人偏好搖擺樂與布基烏基(boogie-woogie),後來市場也開始顧及咆勃樂與節奏藍調。

所有東歐共產國家都有風格獵人的現象,只是風格獵人在波蘭叫做「bikiniarze」、匈牙利叫「jampec」、捷克斯洛伐克則是「pásek」滿街跑。當時的各國警方並不逮捕這群暴民,而是在街上直接把他們的頭髮理掉、衣服剪毀。

至於戰爭末期被英美讓給蘇聯,因而納入蘇聯影響圈的東德內部,所謂的爵士「熱力俱樂部」(Hot Clubs)也在一九四五及四六年間出現於若干城市。根據史學家烏塔·波伊格(Uta Poiger)指出,這些俱樂部的「樂手時常即興發揮,上演長獨奏,聽眾則是跳舞又拍手,相當惡名昭彰」。在東德官方眼中,大受歡迎的爵士樂(特別是適合跳舞的幾種爵士類型)正代表了美國帝國主義入侵的前線,當時的東德《新德日報》(Neues Deutschland)就指控美國向共產青年「如山崩土流」般地傾銷「布基烏基爵士」。

一九五〇年,東德文化官員庫特.哈格(Kurt Hager)也認為,東德年輕人對好萊塢蓬鬆「搖滾」髮型的模仿,正是被美國征服的象徵。哈格表示,「他們的髮型就好像從頸子根部長出來的一朵原子彈蕈狀雲」。同年,另一位東德文化官員則宣布,只要抗拒爵士樂,德國同胞就是在捍衛「國家文化傳統」,使之不受「美國帝國意識形態」與「野蠻布基烏基文化」的侵害。東德官方也在一九五〇年下令解散民間爵士樂隊,禁止東德電台播放爵士樂,並且在邊境關哨沒入爵士樂專輯。在娛樂替代方案上,東德當時的青年事務機關開設了不少跳舞課程,講授「文明」舞蹈,意即臀部、手部、腿部沒有「太多動作」的舞步。

一九五〇年代,所謂的「哈布斯塔克族」(Halbstarke)——亦即受美國大眾文化影響,年輕氣盛、充滿侵略性的男子——被冠上試圖顛覆國家共產紀律的大帽。當時,黑幫首領溫納.格拉多(Werner Gladow)及其黨羽連續犯下東德境內多起武裝強盜案,事後德國官方在審判期間就主張,格拉多一干人等的犯罪行為是受美國文化影響所致。一家東德報紙更主張格拉多是受「美國各種描寫黑幫、犯罪、謀殺及其他聳動案件審理過程的大量放肆電影」所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