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你可以反韓 但不會讓台灣比較好

你可以反韓 但不會讓台灣比較好
Photo Credit: Carrie Musgrave CC BY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台灣這幾年,關於韓國的消息特別多,從韓國的經濟發展突飛猛進,國民所得超過台灣,到之前總統大選民進黨候選人謝長廷將自己的美化愛河經驗比美韓國新任總統李明博的清溪川整治,還有總統馬英九2008年競選時提出類似李明博747經濟改革口號的633(經濟增長率回到6%,4年內失業率降至3%,2011年國民年所得2萬美元、2016年國民所得3萬美元)等,如雨後春筍般地迅速佔領了報章雜誌的頭條,南韓彷彿一夕之間突然變成了台灣人民非常關心的一個國家。

韓國的「暴紅」,除了是因為受到前幾年開始透過韓劇風行全亞洲的「韓流」影響之外,這波對韓國消息的特別關心,其實更是許多歷史、地理、政治與文化等等因素環繞糾結,交互作用下的結果。

請大家回憶一下,小時候是否曾經聽自己爸媽提過他們去韓國旅遊後對該國的印象?至少我所認識的長輩們都告訴我,二、三十年前對韓國的印象,就是一個「雞不拉屎,鳥不生蛋」極度貧窮的國家。它雖然和台灣並列亞洲經濟快速發展的四小龍,但實際國民所得和生活品質根本落後台灣一大截。

Photo Credit: mendhak CC BY SA 2.0

Photo Credit: mendhak CC BY SA 2.0

當時中國大陸處於封閉鎖國的狀態,所有韓國人所認知的中華文化,只能透過台灣來學習吸收。由於台韓兩國(中華民國與大韓民國)那時尚有正式的邦交關係,於是兩國交流還算頻繁,但主要只有韓國來台灣學習的留學生,根本沒有幾位台灣去韓國留學的留學生,畢竟那時的台灣人基本上以中華文化的正統自居,怎麼看得起地處邊陲,又大量參考消化了中華文化的韓國呢?

尤其當1992年南韓政府宣佈和中國大陸建交,與台灣斷交以後,台灣民心有股被自己兄弟之邦嚴重欺騙背信的感覺,於是在心理上更對韓國產生了非常複雜的愛恨情仇。

韓國的經濟基礎在過去一直不如台灣,更別提他們的民間消費力量和流行文化的影響力了;但經歷過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破產危機後的韓國,舉國上下一心,集中全力,加速發展經濟,在短短的10年之內,發展出三星電子、LG電器、Naver(Line這個通訊軟體的母公司)等傲視全球的國際知名品牌,現代和KIA等汽車工業的龍頭,也在世界市場上站穩腳步,而他們的偶像劇和流行音樂更是席捲了整個亞洲。

反觀台灣,在過去的十年來進步有限,政黨內鬥,大大消耗了原本的精力,也弱化了自身的實力,導致經濟原地踏步,民心無奈焦慮。於是台灣人對照看到韓國的大躍進,心中難免充滿一種嫉妒又不甘心的感覺和憤慨。

再加上韓國近幾年來在發展經濟的同時,還不斷宣傳自身文化力量的強大,甚至打算把端午節划龍舟申請為韓國獨有的世界文化遺產;說中國人自古以來的民生飲料豆漿是韓國老祖宗的發明;把中醫裡頭的針灸療法變成是韓國的韓醫技術;連孔丘老夫子根據某位韓國歷史學者的考據後都認為應該是土生土長的韓國人。

這讓大部份以中華文化承襲者自居的台灣人相當難以接受,一股怨氣,摻雜著這些年來的新仇舊恨,到現在一次爆發出來。

Photo Credit: Republic of Korea CC BY SA 2.0

Photo Credit: Republic of Korea CC BY SA 2.0

前幾年適逢金融危機爆發,全世界經濟陷入不景氣,韓國因為資源貧瘠,地狹人稠,高度仰賴外界資源和進出口貿易,經濟體質相對脆弱,爆發了經濟可能崩潰的傳言,於是原本就和韓國處於競爭關係的台灣,更加大肆報導韓國也許會像冰島一樣,舉國破產的傳聞,在報章雜誌上面不時能看到類似像下面這樣的報導

南韓靠著聞名世界的泡菜賺進大筆外匯,但是隨著金融海嘯越演越烈,賣再多的泡菜恐怕還是還不了長期高舉的外債。繼冰島之後,南韓被點名可能將是下一個經濟破產的國家。市場也擔心,一旦南韓崩潰,恐怕也將跟冰島一樣擴散成區域性危機,甚至就連台灣也難逃被波及。

我每次看到這種類似唱衰韓國,沾沾自喜的報導,都覺得十分可笑,而且覺得這種心態實在非常要不得。

說真的,韓國不好,難道台灣就會因此而變好嗎?韓國倒了,雖然有些外銷訂單會順利移轉留向台灣,但有更多韓國品牌例如三星和LG對台灣下的代工訂單將被取消,反而造成台灣勞工失業的窘境;更何況亞洲的韓國要是經濟崩潰了,引發的將是更嚴重區域性的集體恐慌,會導致更多企業停業關門,更多勞工失去工作的悲慘下場。

牽一髮而動全身,覆巢之下無完卵,正是這個道理,我們又怎麼能在此時這樣對別人的窘境幸災樂禍呢?

於是,大家從這個例子就能知道,當我們再怎麼幸災樂禍,再怎麼批評謾罵別人的時候,也許別人真的因此而江河日下,甚至真的走上敗亡的結局,但我們卻不會因此而變好;更糟糕的情況是,如果我們老是喜歡用這種批判性的眼光和態度來「唱衰」他人時,別人一定也會想用相同的手法和心態來對待我們,結果就是你來我往,互相攻訐,心懷怨懟,永無寧日。

這種負面想法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就像一個毒蘋果的種子會長出來的毒蘋果樹一樣,即使枝葉繁茂,也一無是處,甚至還會到處危害眾人。

Photo Credit: Carrie Musgrave CC BY 2.0

Photo Credit: Carrie Musgrave CC BY 2.0

與其當一個毒蘋果的種子,長成一個佈滿毒蘋果的大樹,還不如一開始就當一個好蘋果的種子,最後成為一個人人可以在底下休憩納涼,享受甜美果實的好蘋果樹;與其把精力用來和別人比較,甚至用來批評別人,不如將焦點移轉到自己身上,讓自己不斷精進,並且在成功之餘,還試著對別人提供幫助,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