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何時才會真正站在一起?不要讓罷工到了台灣只變成「弱弱相殘」

勞工何時才會真正站在一起?不要讓罷工到了台灣只變成「弱弱相殘」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筆者呼籲空服員職業工會更要大力聲援地勤罷工,並籌組自己的工會,而不是淪為資方派系間鬥爭的工具。

文:魏國華、陳莉

過去一週,各種聲援華航空服的文章在網路上廣為流傳。

許多人在轉發時,往往加註自己的意見,其中這個意見讓人印象深刻:「外國科學家做實驗發現,連猴子發現待遇不平等時,都會憤怒地拿水果丟管理員;但在台灣,大家則是會群起圍剿水果拿得比較多的猴子。」

別笑,因為這真實上演。

空服罷工成功後,出現了各種攻訐的文字,不是來自別人,多數就是來自華航內部的攻擊。有人攻擊他們不該站出來,有人抱怨他們只為自己方便,更有文字不堪入目,髒話連篇,最後冷冷地說這是一場「最美麗的罷工與漂亮外拍的麻豆」(嚴重職業歧視)。

的確,空服職業工會這次的罷工不若多數外國工會,提前數天預告,讓旅客及時改行程。但讓旅客不便,勉強還算事小,因著台灣人真的被資方壓抑太久了,大家願意諒解這一次。

「When there is no enemy within, the enemies outside cannot hurt you.」

但同事們呢?如果華航勞動條件一再惡化,被影響的不只空勤,必然也有其他部門的同事。一個部門罷工,其他同事工作忽然加重,直接被推到前線面對旅客怒火,加班加到凌晨三點(罷工結束後也還有待善後事項),再加上他們平常日子也不好過,絕對也會爆發。忽略了即將來自內部的炮火,這可以看成是職業工會太年輕,忘記了內部也會有阻力。

罷工,對台灣人來說是很新的觀念,幾乎是反叛的革命思想。但,地勤們或其他人員的怒火,真的去對了方向嗎? 如果自己的勞動條件不好,為什麼不站出來發聲呢?

地勤絕對該站出來找回自己的權益。這幾年,華航為了削減營運成本,地勤人員福利也大幅被削減。往返機場車資,絕對也是一大負擔。

站出來,沒有不對。但真的不需要攻擊自己的同事。他們是歷經了代表資方人馬的企業工會不斷打壓,才自己出走組工會、爭權益。 本來應該和勞工站在一起的工會,卻最先攻擊這些爭權益的同事們。

CHINA AIRLINES STRIKE_華航罷工
Photo Credit: EPA / 達志影像

這些空服員跟著《勞資爭議處理法》走程序,經歷了「協商」、「調解」,和華航資方強烈要求的「仲裁」(但被桃園市府拒絕,認為華航勞資爭議不少,應該多和員工溝通),最後才經過工會會員投票,發動「罷工」。

但仲裁被拒絕後,6月21日,企業工會發文:「我們嚴正譴責桃園市政府執法不公……迫使本會淪為勞勞相對的窘況」。 職業工會幹部則表示過,發動罷工前,資方只在勞動部要求下,和他們見過一次,但不肯就任何事項做出討論。

6月23日,「桃市府卻不予仲裁;操縱民粹,挑起勞工對立,完全是一個不負責任的政府」。看來企業工會認為所有員工若真愛華航的話,就應該忍氣吞聲下去。

而在罷工成功後,6月25日,企業工會發了這樣的聲明:「偏袒罷工空服人員,讓8,000多名地勤同仁情何以堪,造成極大反彈,更讓外界認為有吵有鬧才有糖吃,默默辛苦工作的同仁卻成白癡。」

爭權益就爭權益,這樣情緒化的字眼,請問誰在挑起勞勞相殘?同文中的三點聲明更包含:「全體華航員工福利將比照公司同意的罷工七項訴求,並非僅有職業工會會員才能獨享。」

空服員職業工會的需求是針對空服員而設,地勤和其他部門的華航員工,若發現自己的勞動條件跟以往相比,惡化了許多(以空勤來說就是因為工時計算方式改變,休時被壓縮,而非外界簡化的「該在哪裡打卡上班」)請不要說服自己「這是共體時艱」,如果不滿,請站出來。

但要針對自己真正的需求。 而不是任由職業工會領頭,什麼都要比照辦理,卻忽略了地勤和其他同仁真正的需求。

這不是幫忙爭權益,這是讓勞工變成鬥爭的工具

每個人的職場上的不平等一定有急需該被改善的地方。如果你有不平,則鳴。而不是看到人爭取到了權益,卻覺得他們貪婪自私,不顧公司、不顧大局。

他們的爭取,正是在幫這公司有更好的向心力。待遇若不錯,外面許多人都羨慕,誰會想離開?華航的員工流失率自然也不會那麼高。

最後,筆者們呼籲職業空服工會更要大力聲援地勤罷工,籌組屬於自己的工會,而不是淪為資方派系間的鬥爭工具。

「We are only as strong as we are united, as weak as we are divided.」台灣勞工們,希望我們很快就能學會站在一起。

責任編輯:李牧宜
核稿編輯:楊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