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差別在於,他們失去了「選擇」的自由——我在希臘難民營當義工的兩週

差別在於,他們失去了「選擇」的自由——我在希臘難民營當義工的兩週
Idemoni難民營的日|Photo Credit: 黃柏翰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我知道我何時結束,我隨時可以選擇離開,他們卻不行,他們無法選擇何時結束,他們可能要待在帳棚超過半年,他們不能決定自己要去到哪個國家。

文:黃柏翰

在希臘與馬其頓的邊界,有一群流離失所的人,住在帳棚裡,不知道未來在哪裡。這裡的人絕大部分來自敘利亞,其次還有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因著戰亂被迫離開原有的家,一路經過土耳其,搭上橡皮艇來到希臘,期望能夠獲得歐盟的安置。原本他們憑著敘利亞護照,就可順利通過多國邊境,卻在抵達希臘後遇上馬其頓與其他巴爾幹半島國家自2016年3月初起接連關閉邊境,就此卡在希臘無法前進,已至少三個月。他們許多是受過良好教育,原本有著安穩職業與居所,老師、理髮師、獸醫師、大學生、貨車司機,不分職業,因為戰爭都成為了難民。

Idemoni難民營的夜
Photo Credit: 黃柏翰
Idemoni難民營的夜

難民營以Idomeni村的貨運火車站為最大聚集地,在2016年5月時約有10000人停留於此,周圍15公里內還有各大小難民營,數百至數千人不等。聯合國難民署(UNHCR)、無國界醫生(MSF)等NGO、獨立志工前來協助,提供乾淨水源、食物、物資、公共衛生設施。難民營的生活條件可想而知並不好,還好食、衣、住的基本需求都能夠被滿足,甚至有些人能在自己的帳棚經營一些小生意,如製作Falafel捲餅(一種中東料理)、從鎮上批日常用品來賣,甚至有專門跑腿買東西的工作,儼然形成一個小型社區。

相較之下,醫療、教育是比較不容易達成的部份。醫療面,醫療人員永遠不足以負擔龐大的需求;教育面,小孩因戰亂而缺乏教育,雖有志工成立了學校,給幼童遊戲學習的空間,也針對孩童則提供英文、德文等語言教育,但問題是無法穩定的提供教育,因為志工老師來來去去,小孩也缺乏受教育的動力與約束。有趣的是,還有一群志工致力於娛樂,如馬戲團、樂團表演、提供運動器材等,這些是我從來沒想過的,逃難時需要娛樂?聽起來不可思議,但這也很重要,愉快的心情讓人更有動力面對生活的困難。

難民營內的Falafel跟炸物攤販
Photo Credit: 黃柏翰
難民營內的Falafel跟炸物攤販
帶來歡樂的馬戲團
Photo Credit: 黃柏翰
帶來歡樂的馬戲團

我在這裡待了兩個星期,協助Hot Food Idomeni準備營養熱食,協助Team Banana把水果分配給小孩及懷孕婦女,協助倉庫組(主負責組織為Czech Team)將所收到的捐贈分類整理,還有各小型組織,很令我佩服的是,有些組織只是一群來到希臘才認識彼此的志工,因著想要更長遠的協助難民,就在此成立了NGO。除了這些比較外在資源的提供,我也進到帳棚裡和他們交朋友,了解他們的經歷,與他們分擔一些煩惱,詢問他們的需要並試著為他們尋找資源。

Hot Food Idomeni發放熱食
Photo Credit: 黃柏翰
Hot Food Idomeni發放熱食

走在營區的路上,很難不會聽到有人對你大叫一聲「My Friend!」,可以感受到他們真的很高興見到我們,有時是成年人邀請我坐下來喝杯茶,有時是小孩則想找我一起玩,或他們只是想打聲招呼,表達歡迎(我想這可能是他們人生中學會的第一個英文單詞,連三歲小孩都朗朗上口)。好幾次都被招待水果、餅乾、咖啡、甚至是他們自己要用餐時,邀請我一起共享。所遇到的人,幾乎都非常的熱情歡迎我們,有時我覺得有點不好意思,我們是希望能夠帶給你們一些幫助,怎麼反而一直被你們招待呢?

我後來才理解,這並不是一個上對下的施捨關係,而是一個朋友間互相幫助的關係。敘利亞朋友對我說:「你們拋下許多來到這裡幫助我們,我們理當要照顧你們阿。」他們能夠招待朋友,心裡是非常愉快的,雖有缺乏,但仍能夠給予,並享受給予的喜悅。我也為他們感到開心(一是表示他們還有能力給予,二是他們還樂意給予,都令人感到開心),雖然失去了這麼多,但並沒有破壞他們對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感。

但「My Friend!」有時也是令人不知所措的一句話。一次我與朋友走在路上,有位女士主動前來向我們求助,表示他腳上的鞋子已開口笑,希望能幫他找到另一雙合適的。我們當然很樂意,便拿出紙筆記下鞋子尺寸。但需要鞋子的人可不只他一位,當其他人發現我們有能力找到衣物,開始兩個人、四個人、附近帳棚的人都圍過來。最後我一個人拿到了至少20雙鞋的清單,這是件好事,他們說出需要,我們才有機會協助。但一些人因此認得我能取得物資,這時叫「My Friend!」的原因,可能就只是希望我幫他們找鞋子。

有時我趕著進行其他工作,就只能跟他們說聲Sorry;有時我們被當成聖誕老公公,好像要什麼都能輕易的變出來,令我感到不被尊重;又有時我帶著物資,群眾一擁而上,物資的有限就造成紛爭,這也是我所覺得痛苦的。因為這樣,我不喜歡做這種單人分派大量物資的工作,或許交由組織進行大量發送,可以更有條理。自此以後,我多是進到帳棚,建立關係之後了解需要,對雙方都是尊重,比起大量分配雖然效率低落,但卻更尊重彼此為「人」,兩種方式都需要。

這家雖然幾乎不會講英文,但我藉著比手畫腳找到適合的運動鞋,他們很開心能再次踢足球!
Photo Credit: 黃柏翰
這家雖然幾乎不會講英文,但我藉著比手畫腳找到適合的運動鞋,他們很開心能再次踢足球!

不只大人,連小朋友都是很願意分享的。我們陪一群小孩子玩球時,遇到一位很會指揮別人的孩子M,看起來很矮小,卻已經13歲了,在這群小孩子裡是年紀最大的。剛開始覺得他真霸道,要求大家都照著他的規則玩,但最後,他留下來陪我們聊天,說他在這裡的學校學了什麼英文,給我看他包包裡收藏的各國撲克牌。過了幾天又遇到他,他很開心的分給我們他的水果果汁。我說「你自己留著阿,這個很健康你可以多吃一點。」他回答「我已經吃了一包了。」說完就塞給我們一人一包,又把他包包裡面的OK繃拿出來,貼在他被蚊蟲叮咬的地方,多的一個要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