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衛本土(上)︰你不能抽起不談的經濟脈絡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近年本土派政治觀引來不少爭議,當中不乏年輕世代的聲音,本文提出更寬㶒的香港經濟觀,擴濶社區民主和民生的視野,不希望人們討論「大中華、中港問題」時選擇性忽略它。
前言
這篇文章旨在提出一種以保育和發展本土為出發點的經濟觀,並和香港主流價值一直擁抱的自由市場邏輯作對比。之所以相當「反潮流」地寫這樣的一篇理論性長文,是因為我們認為本土思潮興起至今,似乎還未有以本土視角為出發點,對經濟發展的觀念作出反思。這篇文章希望填補這個空隙,或至少打開這個討論。
我雖然是文章的執筆者(因此文責應由我負),但其實內裡很多觀點,都是我和小麗民主教室的幾位友好成員長期討論的結果,所以我也決定文章由小麗民主教室發表。
寫這篇文章更直接的緣起,是我們對梁天琦在一次論壇發言的討論。最後文章的很多論點雖然並非直接回應他,但我們相信梁的說法在近來本土派的論述中有相當的代表性,因此仍然保留他的發言作為討論的引子。
今年六四晚會爭議的其中一個焦點,是在於如何詮釋香港在八九民運的一段歷史。持本土論述的學生和輿論領袖批評支聯會的六四晚會主張「建設民主中國」,是有意無意滲入了中國的民族主義,而這卻正是捍衛本土自主所需要擺脫的意識。一個報導1就引述了本土民主前線的梁天琦在一個論壇上的發言︰
他(梁天琦)指出8964當年紀念六四的行徑與大中華思想、中國國族的身份認同無關,他引史實和數據說明當年悼念六四,主因乃當時港人對前途的恐懼和對民運學生的同情,但可惜後來悼念六四的形式只滿足了民族面向和心理面向,政治面向卻不足。
梁天琦:「香港史就是一部脫離共產黨,追求自由的史詩。所以,回歸只會是更深重的奴役,唯有脫離統一,獨立建國才能解殖。」
這是相當漂亮的論述,是對香港過去歷史的意義的一個很吸引、甚至很浪漫的解讀。這是論壇發言,我們當然不應苛責梁天琦過份簡化歷史。但這段歷史有其不應被忽略的複雜性,梁天琦沒有提到的一些歷史事實不應跳過。因為對這些史實的準確理解,其實是對於確立一套不偏頗的本土經濟觀,乃至對於捍衛本土整個事業本身,至為關鍵。
一段被忽略的中港經濟史
梁天琦所描繪的這個本土形象忽略了的是一段經濟史:八九前後的整個八九十年代,恰恰是香港在經濟上擁抱共產中國的年代,而其中很多香港人追求的自由,是在中國大陸通行無阻低價買地開血汗工廠的自由。大陸改革開放,香港的有產階級覺得香港地租貴人工高,貪圖大陸法制落後、地價平、人工低,紛紛將工廠北移。這不但導致了大量工廠工人失業,也掏空了香港原有的輕工業基礎,香港進而真正成為純粹的「金融中心」。
面對工業資本北移,港英政府和後來的特區政府繼續「積極不干預」,原來的工廠用地就被用來發展房地產,香港也進入了全民炒樓炒股搵快錢不投資本土實業的年代。也是在這個背景下,「本土」一點一滴地流失:本土工業以外,本土農業2也被視為低增值,大量農地荒廢、被改為其他用途(例如起樓,或被用來囤地)。工業北移代表的是一整代人價值觀的轉變,實業被炒樓炒股搵快錢取代,香港進入由「金融中心」支撐起經濟繁榮的時代,而代價,就是本土的發展和需要被拋棄、被荒廢、被犧牲。
這個進程在主權移交前的港英時代已經開始,一度因八九而中斷,隨後又立即恢復。有好些投機者甚至還會抱著呂大樂所說的3「經濟自由化會推動中國民主化」的中國意識,這個一面搵錢一面還可以無痛推動中國民主保存香港獨特地位的意識。
梁天琦所描繪的本土形象,需要補上這一段的經濟史,我們才能真正捕捉到那個時代香港人完整的中國想像,或所謂的「大中華」意識的真正面貌。至少當時香港最有金融、人力、社會資本、最有政治和經濟能動性的一群精英之中,不但對共產中國沒有擺脫的意思,他們甚至看到大陸商機處處,於是放棄香港北上投資。
我們甚至可以說,中港的經濟「融合」正是始於此時:當時的說法,叫「前舖後廠」,指產品在大陸生產,在香港發售,被視為是最當時得令的賺錢方程式。
無論他們是純粹「搵錢投共」,還是同時希望讓中共「走資」可以帶來中國的民主改革,他們的行動對香港八九十年代的經濟結構轉型都是決定性的,他們也同時成為了中港經濟融合的先行者。而今天人們被高地價壓榨,相當大程度其實源自炒樓遊戲,也就是說,當年輝煌不只是基於對本土發展的掏空,也是在於透支今人之福祉。在這個意義上,如果說「大中華」意識對香港的社會發展有過甚麼實質而深遠的影響的話,那正是透過他們把香港的工業資金北移來實現。
自由市場邏輯與大中華意識
重提這些歷史,不是想說甚麽香港人有原罪要懺悔,或香港人都不是那麼愛自由云云,也不旨在批評參與其中的香港人。對那時的香港人來說,深圳河北邊有快錢,為什麼不賺?畢竟,靈活多變,不錯過每一個賺錢的商機,不是從來都被視為我城最自豪的德性嗎?用最少的成本賺最多的錢,這叫效率,叫營商有道,叫服膺市場原則,叫對股東負責,就是前稱領匯的領展,今天也是這樣為自己辯護。抽走資金對香港經濟結構的長遠影響,對他們來講根本無關重要。
但這樣的後果,就是本地的人才培訓、產業科技升級等基礎投資乏人問津,香港只能靠來來往往的熱錢炒賣和旅遊業來支撐經濟發展,沒有生產自家產業、品牌,單獨面對國際市場的能力與基礎。一切只跟著錢走,沒有發展本地文化與經濟的使命感,以至長遠的承擔和投資缺乏,後果就是失去經濟的自主性。
當大陸經濟實力進一步變強,香港企業別無他路,就只能繼續投資大陸而不是自家的企業,依賴大陸市場,同時大陸的熱錢資金就走進香港的股市樓市,旅遊產業全面以迎合大陸客來導向。香港被大陸「溶合」就只是時間問題。我想說的是,這套「自由市場」邏輯4,對今日香港被中國經濟「溶合」的影響,不容忽視也不應低估。我們甚至可以說,這才是真正對香港有害的「大中華」意識的基礎。
2023迎向雲端浪潮,掌握職場躍進方程式,培養雲端硬實力就在此刻!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未來,「雲端」將成為企業運作過程不可或缺的數位競爭力之一,而臺灣雲端服務商龍頭AWS即將於2月23日舉辦AWS線上雲端培訓日,免費傳授基本雲端概念技術,並幫助參與者認識雲端、學習AWS提供之上百種的免費雲端服務。
回首2022年來勢洶洶的數位轉型浪潮,數據運算、資料儲存、提升安全性等雲端技術早已成為企業製程最佳化、擴充業務規模、創造價值的重要利器,而在新的一年中,數據分析公司也指出,整合AI分析平台上雲不只能有效降低部署時間、減少人力成本,亦是在可見的未來中,提升商業價值、邁向永續轉型的科技大勢。因此,許多企業也延續轉型浪潮餘波,積極導入大數據、人工智慧(AI)、機器學習(ML)等進階數據科技,並搭配各式雲端服務來強化企業內部運轉效能,迎戰全新的市場挑戰。
數位革新不落人後,AWS助您入門雲端
當「雲端」從產業發展、轉型的熱門關鍵字轉變為2023年不分產業別,都有強烈需求的職場必備硬實力,每一位在產業中耕耘奮鬥的從業人員、或是初入社會職場的新鮮人,又該如何提升自我,加緊腳步跟上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數位革新呢?
好消息是,臺灣雲端服務商龍頭Amazon Web Services(AWS)即將於2023年2月23日的下午2點至5點,舉辦AWS線上雲端培訓日(AWSome day),透過專為雲端新手設計的一系列實用入門課程,一步步帶領大家了解雲端技術以及AWS服務。
專業講師彙整雲端精華,基本服務、創新應用一次滿足
AWS線上雲端培訓日是針對雲端新手所量身打造的免費入門實用課程。課程內容由AWS的資深業務發展經理KC Liang,以及AWS技術培訓師Stanley Huang共同帶領,兩人將從雲端趨勢、技術概念、產業應用等角度逐一介紹,並透過深入淺出地介紹及示範儲存、資料庫管理、運算和網路、資訊安全等基本雲端概念技術以及AI機器學習、區塊鏈、5G及衛星通訊等熱門創新服務,讓您即刻上手AWS高達100多種的免費服務。

課程結束後,除了獲得AWS提供的培訓證書、養成雲端技術能力,亦能了解如何透過雲端服務掌握市場優勢,所以無論是對雲端服務感興趣的新鮮人、企業或資訊相關的高級主管,還是擁有豐富開發經驗的工程師或技術人員,AWS線上雲端培訓日都能為您建立雲端技術概念、拓展應用視野,為個人或公司帶來正面性的影響。
更棒的是,AWS線上雲端培訓日不只開放免費報名,凡完整參加並填寫會後問卷的參與者皆可參加抽獎,有機會將Air Pods(第三代)與AWS客製露營燈免費帶回家!此外,若您是新用戶,在活動前註冊AWS免費帳號並填寫贈品申請表單,還能直接獲得「AWS不鏽鋼智慧型保溫瓶」,歡迎點此了解更詳細活動規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