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位諾貝爾獎得主︰綠色和平,不要再反基改了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109名諾貝爾獎得主聯署公開信,要求綠色和平停止反對基因改造農作物,特別是黃金稻米,又呼籲各國政府不要受其宣傳影響。
基因改造食物極具爭議,美國近年就有團體要求立法強制標籤含基因改造的食品。然而有反對者認為,這種標籤毫無意義,一來忽略了基因改造技術的多元及複雜,二來根本未能反映食物的安全程度,唯一作用是污名化基改食物。
即使多項研究顯示,目前市面上的基因改造農作物安全,科學界與大眾對基因改造食品安全的看法仍有極大差異。美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曾發現,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會員中有88%認為基改食物安全,但僅有37%大眾認同。
黃金稻米實驗遭破壞
其中一項基改農作物黃金稻米,源自科學家希望從稻米中加入β-胡蘿蔔素,以解決發展中國家缺乏維他命A所引致的問題。現時每年全球有100萬至200萬人死於維他命A缺乏症,另外有50萬人因而失明。
20160701更新︰加入以下三段解說「黃金稻米」計劃背景
黃金稻米由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Ingo Potrykus及德國弗賴堡大學的Peter Beyer共同研發,在8年研究後2000年於期刊《科學》發表論文,解釋黃金稻米的細節,當時被視為重大突破。
兩名科學家希望把黃金稻米送給發展中國家的農夫,因此跟農業化工巨頭先正達公司達成協議,把商業使用權給予先正達,並保留作人道援助、非牟利的使用權,換取該公司須支援兩人的非牟利人道援助計劃。

負責「黃金稻米」計劃的國際水稻研究所(IRRI),因上述協議能以非牟利方式參與研發及推廣黃金稻米。IRRI表明,有關公司不會因為IRRI所研發的黃金稻米品種而獲得任何收益。
然而綠色和平以及不少環保組織,基於其完全反對基因改造農作物的立場,一直反對黃金稻米。2013年,在菲律賓試種黃金稻米的農田,甚至遭反基改組織破壞。
199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Richard J. Roberts及Phillip Sharp撰寫了一封公開信,要求綠色和平撤回其反對基因改造技術的立場。
諾獎得主聯署要求停止反基改
信中提到,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曾指出,2050年時為應付人口增長的需求,全球食物、飼料及纖維的生產需要翻倍。然而以綠色和平為首、反對現代植物配種技術的組織,不斷忽略這個事實,並反對生物技術在農業上的創新。
公開信批評這些組織發放不實訊息,誤導公眾相關技術的風險、好處以及後果,並呼籲綠色和平與其支持者重新審視全球農夫與消費者的經驗,承認科學權威組織、監察機構的研究發現,從而放棄他們反對基改——特別是黃金稻米——的運動。

他們又引述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指出估計有250萬人患有維他命A缺乏症,當中4成是來自發展中國家、不足5歲的兒童。信中最後呼籲各國政府不要接受綠色和平反對黃金稻米以至基因改造農作物的宣傳,並強調「基於情緒及教條、跟數據矛盾的反對運動必須停止」。
至今有109名諾貝爾獎得主參與聯署,包括41名醫學獎得主、33名化學獎得主、25名物理學獎得主、8名經濟學獎得主、1名文學獎得主及1名和平獎得主。
科學的重要
發起聯署的Roberts認為,綠色和平的所作所為具破壞性之餘,更是反科學,又指該組織及其盟友刻意恐嚇大眾。然而他並非反對綠色和平本身,相反他認同該組織不少行動,希望他們閱讀其公開信後「會承認自己在此事上犯錯,並把焦點放在他們做得好的事上」。
其中一名參與聯署的諾獎得主、細胞生物學家Randy Schekman表示︰「這些團體在全球氣候變化議題上非常支持科學,大部份也認同疫苗對抗疾病的價值,但在如全球農業未來的重要議題上,對科學家的整體看法不屑一顧,我感到非常奇怪。」
雖然簡單一封公開信,似乎難以令綠色和平等組織改變長久以來的反基改立場,但2008年化學獎得主Martin Chalfie認為,他們的身份也許能帶來些少改變︰「諾貝爾獎得主有甚麼特別嗎?我不肯定我們比其他曾檢視證據的科學家特別,但我們顯然因為那個獎而獲得更多曝光。這使我們有責任在人們不聆聽科學意見時,要站出來發聲。」
學界共識︰基改未有增加風險
目前的科學界共識,是基因改造技術研製出來的農作物,不會比傳統雜交、以化學物或輻射改變基因等方法危險。但反基改技術的團體卻單單針對基因改造技術,要求加上標籤。
就在上個月,美國國家科學、工程及醫學學院20名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發表報告,根據現有科學證據去了解基因改造技術的利弊。報告強調,不論是否以基改產生,每一種農作物的利弊都需要經過獨立研究、分析去得出結果,無法一概而論。
而在檢視過千份文獻後,負責報告的委員會認為,在基因改造農作物推出市場後多年,仍然未有證據顯示基改作物會增加健康風險。
20160701更新︰加入綠色和平回應
對於此公開信,綠色和平發表聲明回應認為「阻礙基因改造『黃金米』推廣的譴責皆屬不實」。聲明指黃金稻米由瑞士的農業化工巨頭先正達公司研發,其後由國際水稻研究所(IRRI)開始培育和測試,而IRRI「至今為止還未能有效證明『黃金米』能夠解決維生素A缺乏的問題」。
聲明又指,要解決維他命A缺乏症,不應靠昂貴的黃金米,而是「增加膳食多樣性、讓民眾有公平獲得食物的機會」等。並認為由於「菲律賓很多社區的公眾對於基因改造黃金大米表達的擔憂」,推行「基改黃金米」屬不負責任。
「綠領人才」現正夯,綠領職業大揭秘!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面對減碳壓力,各國政府加速推動淨零轉型,一起來認識近年新興的「綠領人才」吧!
面對減碳壓力,各國政府加速推動淨零轉型,使得近年來綠領工作需求成長快速,無論是節能、創能、儲能、系統整合,都需要更多人才投入;一起來認識這些綠領人才的工作內容!
綠領人才1:光電案場規劃師
光電案場規劃師是負責規劃和設計太陽能光電案場的靈魂人物,在太陽能發電項目的早期階段,負責評估場地、分析建物現況、土地利用、考慮環境因素,並規劃如何最有效地配置太陽能光電設施。
這些專業人員需要考慮光電模組的布局、設備的選擇、發電量的預估,同時要確保設施的安全性、環境平衡以及與當地社區的協調,需要同步評估技術、政策、法規、成本等多方面的考量。包含評估技術的可行性、效率及成本;處理預算和籌資,確保有足夠的資金來支持建置和運營光電案場,與銀行、投資者等對象進行談判和合作。同時也會參與詳細的建物與土地利用規劃、設計太陽能裝置的配置,最後擬定適當的執行方案。
適合有這些技能的人才:工程和技術知識、專案管理能力、太陽光電技術士、具電腦繪圖能力者、安全衛生管理、現場工務工程師、系統整合工程師。

綠領人才2:離岸風場施工經理
隨著離岸風電產業的從無到有,這項與海相伴的新興職業也因應而生,離岸風場施工經理作為「海上工頭」,需要管理船上的施工團隊。該職位作為施工船船長以及業主間的橋樑,在施工過程中扮演協調、判斷、下指令的關鍵角色,並同時負責管理設備運作的安全性,確保風場設備能安全順暢地運作,也需要臨場反應與即時調度,除了擁有豐富的工程知識,也需具備高度的專業和隨機應變能力。
此類人才所需技能可包含(但不限於):離岸風場施工專案(尤指大型施工船舶類)管理與協調溝通能力、鋼結構工程焊接技術、大型起重機操作經驗、安裝和拆除工程技術等

綠領人才3:綠電調度員
「讓每一度綠電發揮最大價值」是綠電調度員的終極使命。身為售電業中的綠電調度員,需要解讀電廠發電數據(供給)和企業用電數據(需求)的能力。由於再生能源會受到天氣影響發電量的高低,必須利用過往經驗和電力數據資料,透過事前預測和事後調整,制定適宜的綠電匹配規劃,確保每一度電廠發出的綠電,盡可能地為企業客戶所使用。
適合具備這些技能的人才:電力系統知識、數據分析、計算機科學、風險管理、團隊管理

綠領人才4:綠能融資顧問
綠能融資顧問是指在再生能源領域提供融資和財務建議的專業顧問。這些顧問必須擁有豐富的金融、投資和相關產業知識,致力於協助業者成功獲得綠能融資。
綠能融資顧問的工作涉及財務、工程、保險、法律等四大領域的盡職調查(註1),和一般企業融資不同的是,專案內容涉及電廠等能源基礎建設,綠能融資顧問需要親自至再生能源案場勘查,實地檢視專案進度、了解業者如何經營當地社區關係以及環境生態的維護,並透過上述資訊判斷潛在風險,針對案場的可融資性提出建議。也因為這份工作和能源轉型的永續發展相關,所以也對環境懷抱著「使命感」,期許自己的貢獻能讓臺灣乃至於全世界,都能更加靠近淨零永續的願景。

※註1:盡職調查(due-diligence, DD)為企業投資和併購案中常見的流程,旨在整理並評估有關特定業務、投資或交易等專案的重要資訊,通常包含財務、法律和技術等面向,以確保決策者在做出重要決策前有全面的瞭解,並能夠最大程度地降低潛在風險和不確定性。
*以上資訊部分由大同智能、伯威海事、陽光伏特家、富邦銀行提供。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