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資深媒體人:18歲首次可投票、「安倍經濟學體檢」⋯⋯為何這次參議院改選依然這麼平靜?

日本資深媒體人:18歲首次可投票、「安倍經濟學體檢」⋯⋯為何這次參議院改選依然這麼平靜?
Photo Credit: 路透社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日本投票權年齡降到18歲的首次參議院選舉,選舉氛圍卻異常的冷淡,缺乏明確爭論點和有足夠規模能與自民黨正面交鋒的中間偏左在野黨是兩大原因。

文:福島香織(自由撰稿人)|翻譯:賴庭筠

預計於7月10日舉行之第廿四次日本參議院議員普選在即,選戰卻異常平靜。應該說,日本的選舉已經平靜很久了,儘管這是將投票年齡降低至18歲後,第一次舉行的選舉。

根據讀賣新聞進行的民意調查,18、19歲的選民對於選舉的「關心程度」,回答「非常關心」、「稍微關心」的比例合計為58%。相對於50至60歲、60至70歲、70歲以上的選民皆有七成以上關心選舉,可以說年輕人關心選舉的程度的確較低。其中,回答「一定會去投票」的18、19歲選民僅有37%,而整體的平均是65%。目前很難期待投票率會因投票年齡降低至18歲而大幅提升,進而透過投票觀察年輕人的意見。

既然日本學校教育的第一線大多屬中間偏左,那麼降低投票年齡對中間偏左政黨應該較為有利。然而,日本並沒有能夠影響年輕人投票的高水準中間偏左政黨。即使年輕人想要投票,實際上也苦無理應支持的政黨與候選人。此外,一時受期待有可能刺激年輕人投票而於媒體盛行的SEALDsT-nsSOWL,也因明顯與共產黨有所往來,反而難以獲得普通年輕人的共鳴。

選戰之所以平靜,缺乏明確的爭點也是主因之一。

一般來說,此次選舉被稱為「安倍經濟學選舉」,安倍政權的經濟政策應是最大的爭點。事實上,在野黨並未提出具體的經濟政策與執政黨競爭,亦未告訴選民消費稅延期肇因於安倍經濟學失敗。消費稅延期此一決定對選民來說是利多,提出會成為執政黨的英明決定,反而是為執政黨加分。儘管對於安倍經濟學的評價分歧,但在有效求人倍率(有效職位數量與有效求職人數之比)提升、失業率下降、稅收較民主黨政權時代提升方面,仍可獲得好評。雖然幾乎所有選民都無法感受到安倍經濟學的成果,但在野黨亦未提出簡單易懂、值得期待且完全不同於安倍經濟學的經濟政策,因此經濟政策並未成為爭點。

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為原本成為最重要爭點的議題應是安全保障或修憲。或許應該說,它們已是潛在的爭點。在野黨聯盟之所以致力於阻止執政黨的席次超過「三分之二」,是因為提出修憲案的攻防需要參眾兩院三分之二的席次。

然而這也只是潛在的爭點,朝野雙方都不敢拋出具體的安全保障政策、修憲案等議題做為爭點。站在自民黨的觀點,現在全面修憲──尤其是廢止憲法第九條與增加緊急事態條款的試水溫修憲案──成為爭點更是不利。在被所謂「戰爭過敏」的條件反射式反對論妨礙而無法討論的情況下,不但無法加深選民的理解,在短暫的選舉中也只會建立負面的形象。

事實上,目前仍有過半數的選民未能脫離戰後和平教育的思考框架,一心認為維持憲法第九條才是維持和平之道。

加上民進黨(編註:今年三月由日本在野黨民主黨、維新黨合併的新政黨)必須提出獨特的安全保障政策,對抗執政黨的修憲案與安全保障政策,卻只與視自衛隊違憲並稱「國防預算是殺人預算」的共產黨站在同一陣線,除了主張絕對和平主義這樣抽象的概念,並未能提出具體的安全保障政策。

若論及沖繩基地的問題、重新檢視日美安保條約與日美地位協定的問題,理應提出與美軍有關之日本國防強化政策,卻沒有看見此類討論。此外,選民對於國際情勢的變化、日本面臨的安全保障風險等議題不僅遲鈍,亦傾向敬而遠之。「至少只要維持憲法第九條就能守護和平」這樣的想法並不是安全保障政策,而是一種希望,彷彿只要相信就能獲得救贖的宗教。

在這樣的情況下,預期投票率可能停留在百分之五十幾,不會太高,甚至可能較上次選舉低。因此擁有一定票源的自民黨很有可能一黨過半,加上其他修憲勢力,應能取得三分之二以上的席次。

相信有不少選民對2012年12月以來的安倍政權感到不滿,亦不支持安倍經濟學。然而,由於目前缺乏具一定規模能與自民黨正面交鋒的中間偏左在野黨,因此對安倍政權的不滿票不具力量。因不滿某政黨而以將就的心態選出的民主黨政權,暴露了其施政能力的低弱。包括撒錢政策、事業評鑑、第一時間因應東日本大地震的行動粗糙、未能妥善處理釣魚台海域的漁船衝突問題等天災人禍,甚至被揶揄是「失落的三年」。此痛苦經歷會使選民學習,不會再重複「只要不是自民黨,其他任何黨都可以」的投票模式。

最後簡單說明目前日本的社會情勢──學校教育的第一線有強烈自由派色彩,隸屬於大學的知識階級亦以中間偏左為主流。媒體因朝日新聞、每日新聞、東京新聞等皆反安倍政權,因此地上波電視的節目幾乎都是反安倍政權而走批判路線。

但即使日本滿是自由派、反安倍派的知識份子與媒體,卻沒有培育出解決選民不滿的政治家與政黨。我認為那起因於知識份子與媒體怠慢,以及政治家們努力不足。儘管我自己的立場偏保守派、右派,而對安倍政權抱持大致上肯定的態度。然而只要我想到,中間偏左立場的式微、中間偏左政黨的真空將導致日本選民不關心政治,進而降低政治家的品質、政治的品質,我就強烈希望自由派一定要奮起。

相關評論:投票年齡下修至18歲有差嗎?一場還沒開始就知道結果的「安倍經濟學」信任投票

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楊士範
核稿編輯:楊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