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木星是太陽的第5個行星,其大氣層含氫和氦,且有大量輻射,比足以令人致死的劑量高出1000多倍,位處太陽系最強大的磁場。
經過5年的太空漫長旅程,美國航太總署(NASA)無人木星太空探測船「朱諾號」(Juno),今天將進入木星軌道,在距離其4100公里上空繞行,是首次有人類探測器如此接近木星。朱諾號未來20個月將探索木星,以助科學家了解木星以及太陽系的起源。
蘋果報導,朱諾號香港時間今天早上11時18分將點燃主引擎,預計花35分鐘調降時速至1950公里,期能進入繞行木星軌道。但繞行相當危險,因木星上輻射物質是致命濃度的逾1000倍,太空船若靠太近將被烤焦。木星有太陽系最強的磁場,強度是地球的14倍,其自轉速度也最快。朱諾號計劃首席研究員波頓說:「木星是極致版行星,木星一切都很極端。」
木星大氣層由氫與氦組成,距地球約8.7億公里,據信是太陽系最早出現的行星,直徑14萬2984公里,比地球寬11倍、質量大300倍,是太陽系最大行星。
朱諾號有3組太陽電池板陣列,共負載9項儀器將可蒐集木星的磁場和大氣成分等資料,NASA朱諾號計劃科學家列文指出,水將是最重要關鍵,「木星水量是理解其形成的關鍵,因此對於理解太陽系如何形成至關重大。」
自由報導,NASA今透過8.7億公里外「朱諾號」回傳的訊號,確定朱諾號已成功通過木星最危險的輻射帶,順利進入木星軌道。朱諾計畫的全體人員在歡慶之餘,表示這也是另一段挑戰的開端,未來他們將透過朱諾號分析木星大氣成分與比例等項目,來進行首顆行星與太陽系起源的研究。
聯合報導,朱諾號太空船是在2011年8月5日由美國太空總署發射,主要任務就是研究以氣態形式構成的木星如何生成,並且確認木星內部是否存在固態岩石內核,藉此探索太陽系是如何形成的線索。
而在任務結束之後,朱諾號將會直接衝入木星大氣層,並不會原路折返回地球。
而朱諾號同時成為人類近十幾年內首次以環繞木星觀測為目的所發射的太空船,並且創下以最快速度(約每小時13萬英哩)進入行星引力軌道的紀錄,因此在稍早準備進入木星引力軌道時也讓不少天文學者、相關工作人員捏足冷汗,畢竟進入軌道穩定之前,朱諾號必須以足夠速度跟上木星運轉,同時也要藉由點燃主引擎進行降速,預計從原本速度降至每小時1212英哩,以利木星引力「抓住」太空船本體,並且成為木星軌道的一份子。
Fly with Juno to #Jupiter on your computer. How to install the @NASA_Eyes app https://t.co/jlaWtE9CbW https://t.co/unJ8lttPk8
— NASA JPL (@NASAJPL) July 5, 2016
Main engine burn is go. I’m burnin', burnin', burnin' for you, #Jupiter. pic.twitter.com/b3SHm3Gphj
— NASA's Juno Mission (@NASAJuno) July 5, 2016
中央社報導,朱諾號進入木星軌道時,所面臨的最大難題是速度的控制,經過精密計算後,朱諾號於今早反向啟動主推進器長達35分鐘,以時速1950公里(秒速542公尺)的速度來減速,成功進入太陽系中體積最大的行星的公轉軌道,預計在任務結束墜毀前將繞木星公轉37圈。
根據NASA資料,朱諾號是繼伽利略號(Galileo)自毀後最接近木星的人造探測船。
當時由於伽利略號行前未經消毒,為避免地球上的細菌汙染到可能藏有生命的木衛2號,控制人員最後決定於2003年9月21日引導伽利略號撞上木星,並在進入木星大氣層時以摩擦產生的高熱殺菌,並未汙染木星。
若想觀看朱諾號從點燃主要引擎到成功進入木星軌道的過程,可以看看NASA先前的直播影片:
新聞來源:
向下扎根的永續教育,才能延續到未來:文曄集團透過捐贈《2222--未來選擇地》門票,提供新北市國小學童沉浸式體驗永續環境的學習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文曄集團透過捐贈「2222 未來選擇地」永續概念展之門票,邀請新北巿國小學校班級學童教育觀展的公益活動。藉由永續展的互動式體驗可激發學生更多思考,提供學生多元學習的機會,響應永續教育議題,亦共同倡議永續發展理念。
聯合國在2015年9月宣布的全球發展框架——「2030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共列出17個項目,涵蓋了社會發展、經濟、環境等各個面向,期待全球國家可以一起努力,在15年內實現永續發展的目標。在這17個項目中,與氣候/環境相關的內容就有5項,包括SDG 11永續城鄉、SDG 12責任消費及生產、SDG 13氣候行動、SDG 14保育海洋生態,以及SDG 15保育陸域生態。由此可見,環境的變化是如何牽動了全球的神經、關乎每一種生物的生存可能。在永續發展已經成為全球共識的今天,我們距離永續目標的實現,依然迫切且遙遠,身為居住在地球上的一份子,我們該做些什麼?又該怎麼做?
今天的選擇,決定世界的走向
由李奧納多迪卡皮歐基金會及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共同捐贈,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及綠屋共同主辦籌劃展出的《2222--未來選擇地》展覽,以倒敘法打造出一個假設的、 200年後的地球,帶著參觀者一起從2222年的未來,一步步倒回2022年的今天。在展覽中,參觀者將親身經歷未來生物多樣性消失、無自然的世界,再回到我們的生活現況——極端氣候、冰川融解、雨林消失、海洋污染、塑膠微粒⋯⋯希望藉由展覽,與身處於地球暖化時代的人們,溝通永續議題的重要性;也讓大家更了解地球正在經歷什麼樣的變化,拋出值得思考的議題,呼籲所有地球公民能夠一起展開行動。
每一個孩子,都是形塑未來的關鍵
作為提供全球專業電子零組件通路服務領導品牌的文曄集團,在實踐SDGs、ESG(環境Environment、社會Social、公司治理Governance三個面向的縮寫),以及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等與環境永續相關的課題,向來不遺餘力。而文曄教育基金會,更本著「多元學習,翻轉教育」以及「關懷弱勢,回饋社會」的理念,投入資源與心力,帶動偏鄉的教育的多元性。2019年開始的「遠鄉閃閃——文曄校園攝影深耕計畫」,就立志要提供孩子們另一種觀看的方式,以及更多元的學習角度。

「我們從2019年開始接觸偏鄉的孩子們,教他們攝影,和他們一起觀察生活周遭的細節。透過孩子的眼睛來看,這個世界真的充滿了各種驚喜,他們拍學校角落中的生態、拍同學、拍自己,也拍一片天空充滿神奇色彩的瞬間、拍一個池塘閃閃發光的樣子。孩子們告訴我們:『原來我們生活的地方,有這麼多美麗的東西。』我聽了好感動好感動。」文曄教育基金會執行長林秋寶與我們分享道。這個經驗,讓林執行長更加相信,孩子不僅僅是未來,更是需要我們保護、引導的未來。
在這次展覽發起之際,文曄集團希望藉由展覽中的互動式體驗,激發孩子們思考,讓永續教育向下紮根,共同倡議永續發展的理念。因此特別購入1000張特展門票贈予新北市各小學,邀請孩子們參與這次展出,期望透過企業影響力,為台灣教育探索新的可能。索票小學包含新北巿嘉寶國小/思賢國小/私立育才國民小學/民義國小/後埔國小/海山國中/汐止國小/修德國小/和美國小/大坪國小/瑞濱國小/平溪國小/鼻頭國小/麗山國小等。

對地球好一點,就能帶來改變世界的機會
「永續即日常」,是文曄集團對永續議題的中心思想,因此不管是公司營運的模式、內部的工作環境規劃,或者員工的永續精神教育,文曄集團從未停下滾動式修正、持續從內部向外擴散的腳步。包括在物流上導入先進電子系統,全面無紙化的庫存管理;將包裝減量、注重回收,從上到下貫徹環境責任。而辦公室的環境規劃,則強調低碳、減碳並期許零碳,例如改採節能的電器產品,以及中午休息時間關燈,一方面省電,另一方面也能讓員工好好休息。
林執行長說:「永續、環保的概念並不是遙不可及的big words,而是跟每天的生活息息相關。你從睡醒開始,要用什麼牙膏、穿什麼衣服,早餐要喝茶還是喝咖啡?去上班要搭車、開車還是走路?每一個選擇,都在影響環境。所以我們不只企業的營運強調永續,更在潛移默化中,讓每一位員工對環保更有感。比方我們做食安的教育,幫助大家了解怎麼計算食物的碳足跡;之前辦的減肥比賽,總共有400多人報名參加,最後參與回測的也有將近300人,大家一起減掉了890公斤左右,腰圍總少了692寸。這個活動很受員工歡迎,好玩、有挑戰性,對地球和自己的身體都好。」林執行長熱切地分享著文曄集團對環境永續的努力,在在顯示出對這個議題的重視度,以及為地球付出的熱情。

「到了2050年,你會希望自己成為怎樣的大人?而200年後,你留給未來的孩子們,又是一個什麼樣的地球呢?」這是《2222--未來選擇地》展覽所拋出的問題,也是文曄集團對孩子們、對未來,所感到的責任。這次捐贈票券給新北小學的行動,只是為實踐「將永續觀念向下紮根」的一個起點。文曄集團希望繼續探索新的方式,讓孩子們了解環境永續的重要性,提醒全球所有公民都必須攜手合作,降低破壞,與地球和諧共存。開始行動吧,從今天起,為成為我們所期望的世界改變者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