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他只是翁山蘇姬的替身?緬甸新總統碇喬的一百天

他只是翁山蘇姬的替身?緬甸新總統碇喬的一百天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2016年3月15日,緬甸上下議院投票選出新任總統碇喬,完成緬甸首次政黨輪替,他也成為第一個非軍方支持的文人總統。外界無不好奇,這位當時在翁山蘇姬於軟禁住家大門的階梯上,向門外激動的群眾演說時,貼身立於她背後的中年男子是誰?

作者:翁婉瑩(南洋誌

碇喬是誰?詩人之子、政治世家、電腦工程師

2016年3月15日,緬甸上下議院投票選出新任總統碇喬(Htin Kyaw),完成緬甸首次政黨輪替,碇喬成為第一個非軍方支持的文人總統。

外界無不好奇,這位當時在翁山蘇姬於軟禁住家大門的階梯上,向門外激動的群眾演說時,貼身立於她背後的中年男子是誰?

出生於1946年的碇喬,其父為開創緬甸新文學運動的著名詩人敏杜溫(Min Thu Wun)。他於1990年代表當時在野的全國民主聯盟(簡稱「全民盟」,NLD)當選國會議員,但軍政府並不承認1990年的選舉。

敏杜溫與翁山蘇姬同樣畢業於英國牛津大學,他讓兒子碇喬就讀培養西化知識份子及名流菁英的仰光衛理公會高中(English Methodist High School),而和翁山蘇姬成為同學。不過,在1960年緬甸軍事強人奈溫(Ne Win)即將發動政變奪權之際,翁山蘇姬的母親瑪金姬,帶著當時15歲的翁山蘇姬飛往新德里,名為國父遺孀派駐印度擔任大使,實為排除異己的流放生涯。少女少男的翁山蘇姬與碇喬,就此走上歧異的人生道路。

碇喬在仰光大學先後取得經濟學與計算機科學碩士學位,並在該校擔任電腦工程師;1971至1974年間,分別赴倫敦大學與東京進修電腦科學。1980年後,他任職於政府部門,擔任對外經濟部、企劃與財政部副主任。

翁山蘇姬在印度完成中學學業後,就讀英國牛津大學;畢業後短暫赴紐約聯合國總部工作,而當時由來自緬甸的吳丹(U Thant)擔任聯合國秘書長。

1973年,碇喬迎娶了NLD的創黨元老吳倫(U Lwin)之女素素倫(Su Su Lwin),而素素倫在2012年與2015年兩度當選下議院議員。1972年,翁山蘇姬也與英國籍丈夫麥可阿里斯Michael Aris)結婚。

1988年緬甸的「8888民主運動」爆發軍政府血腥鎮壓(註一),當時在仰光照顧母親的翁山蘇姬,以國父之女的身分被反對陣營推舉,領導緬甸人民對抗軍政府。至此開始,碇喬與翁山蘇姬的生命才重新有了交集。

1992年,碇喬辭去政府公職。在台灣會被稱為「政二代」的他,曾因協助翁山蘇姬的民主運動而被捕入獄。而自2012年起,他開始管理以翁山蘇姬之母命名的「金姬基金會」。

事實上,碇喬2015年才正式加入NLD。在該黨以超過半數席次贏得當年的國會改選,卻遲遲無法與掌握修憲否決權的軍方協商,修改「翁山蘇姬條款」(註二),讓翁山擔任總統候選人。

修憲協商破局,2016年3月,NLD推舉碇喬擔任總統候選人。而在2015年的國會改選期間,翁山蘇姬便已表示:「我的權力將凌駕於總統之上。」

碇喬總統的一百天

以緬甸政府發布的政府權力順序來看,特別為翁山蘇姬創設的「國家顧問」(State Counsellor)一職僅次於總統,高於兩位副總統,相當於議會制國家的「總理」。但在國內外,翁山蘇姬就是緬甸的實質領導人。

當外界解讀碇喬僅是翁山蘇姬的替身,但面對當前緬甸的種種情勢,這對行事低調,擁有家世與學歷背景又受翁山信賴的碇喬,並不是首要的課題。

從4月1日正式上任至今,碇喬總統即將過完如履薄冰的第一個一百天。

軍方勢力虎視眈眈

緬甸總統五年一任,由上、下議院選舉產生。總統選舉人團由三部分組成,分別來自民族院(上議院)代表各省和邦的議員、人民院(下議院)代表各鎮區的議員,以及上下兩院的軍方代表議員。

每部分提名一位總統候選人,經全體議員投票,得票最多的候選人當選總統,其他候選人則依得票多寡為第一與第二副總統。

而2016年總統選舉,由NLD提名的碇喬以第一高票當選總統,至於軍方提名的明穗(Myint Swe)、NLD的代表亨利班提育(Henry Van Hti Yu)分別當選第一與第二副總統。

其中引發爭議的是,當總統無法行使職權時,得以代之的第一副總統明穗,曾是緬甸軍事強人丹瑞(Than Shwe)的心腹,目前仍被美國列於制裁的黑名單(註三)。

再加上依憲法軍方仍掌握內政部、國防部與邊境事務部三個重要政府機關,以及一旦發生「威脅國安」事件,即可接管政府的國安委員會;而軍方在上下議院擁有憲法保障的四分之一席次(註四),但修憲門檻為四分之三多數同意,在欠缺軍方的支持下,任何修憲案皆無法通過。

站在碇喬之後的第一副總統明穗,其軍事強權背景尚未走遠,加上軍方的種種牽制,讓碇喬的總統之路陰影重重。

總統碇喬與緬甸新政府的選擇

  • 維持執政權力的最佳選擇:被犧牲的羅興亞人

今年6月20日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胡賽因(Zeid Ra'ad Al-Hussein)提出報告,首度指出對羅興亞人(Rohingya)的長期迫害,可能構成「危害人類罪」(crimes against humanity),這是國際犯罪,代表嚴重、普遍、全面的人權侵害。

過去50年軍政府掌政期間,緬甸惡名昭彰的人權紀錄,包括對言論、出版與集會遊行的限制、使用嚴密的情治網路監控人民與社團活動、統治階級的貪污,以及用暴力橫徵人民的財產與勞力。

雖然前總統登盛自2011年就職後,陸續解除網路封鎖(Facebook、Twitter、BBC、Youtube等)、放鬆言論與出版限制,並釋放政治犯,加上目前翁山蘇姬領導的NLD已成為執政黨,但緬甸的人權之路依然崎嶇。其中最受矚目的「羅興亞人」人權問題,NLD與翁山蘇姬卻始終保持迴避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