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他們要傻傻的吹風淋雨保護樹木?樹是文化景觀,不是有工程就要排除的地上物

為什麼他們要傻傻的吹風淋雨保護樹木?樹是文化景觀,不是有工程就要排除的地上物
作者提供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一篇五千字的長文解釋,為什麼這群人要傻傻的輪班來守護這群不會為自己發聲的樹木?

3月以來,臺灣的街頭抗爭新聞不斷。服貿、核四、樂生、石虎、蔡學良案,針對體制的衝撞力量,從各個方面一波接著一波的湧現。沒有人知道,這個社會的集體憤怒,還將升高到什麼程度。

作者提供

作者提供

而在所有這些鬧得沸沸湯湯的運動當中,有一場發生在城市角落裡的抗爭,是比較少受到人們注意的。這起事件發生在臺北市的心臟地帶,有一群人,在車潮熙來攘往的光復南路旁,已經輪班露宿了一個多月。開始的時候,這場抗爭只是幾個人擋在了怪手的前方。而在將近一千個小時過去以後,他們已經透過社群網站的傳播力量,成功地在這裡組織起一場亂中有序的長期抗戰。

這群人是護樹志工,正在為光復南路的路樹保存而努力。在街邊,他們建立起簡單的物資站,在人行道側鋪著貨物棧板或者巧拼地墊,靠著牆沿坐在短短的遮雨棚下,每日每夜,守護著成排差點被政府與建商聯手「移除」的路樹。

實際上,為了即將在光復南路旁蓋起來的大巨蛋,有許多自日治時期便已種植在松山菸廠裡的樹木,都已在未能妥善移植保存的質疑聲中遭到砍伐。至於被政府核定移植的珍貴老樹,則因缺乏適當的移植工程與移植後照護,已有近半死去

而在這次引發抗爭的路樹移植過程當中,施工單位更曾試圖用吊車將未能妥善斷根的樹連根拔起,或用怪手將樹直接推倒。粗暴的施工,在護樹志工看來,根本是在戕害樹的生命。國立中興大學園藝系副教授、素有「樹醫生」之名的劉東啟先生,也在接受公視「我們的島」節目訪問時直言:「很少看到這樣子粗暴移樹的方法」。

路樹慘遭暴力移植的畫面,很快地在網路世界傳播開來,並且引來了不少民眾到場聲援。臺灣護樹團體聯盟發言人潘翰疆先生與幾位護樹志工,更是連日以抱樹(tree sitting)的抗爭方式,阻擋施工單位的進一步動作,同時也成功喚起社會的一些注意。

可惜的是,這起事件本身涉及媒體的廣告利益,而房地產廣告的投放,一向對傳統媒體的收益影響甚鉅。有關松菸護樹的報導,或也因此不能在仍然強勢的電視與報紙等傳媒當中,得到足夠的版面。每次在護樹現場,你總是能夠發現路過的民眾,十有八九會好奇地探看圍牆上的海報與標語,試圖從中得知這裡究竟發生了一些什麼事。這也顯示出:松菸的護樹行動,仍需要更多的宣傳奧援,將最基礎的訊息,傳遞到主流群眾的視線範圍當中。

作者提供

作者提供

光復南路的路樹,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松菸護樹」,其實是一場持續了數年的長期抗議,而4月底發生於光復南路上的事件,則可說是這場戰爭的繼續延伸。

松菸開發案衍出的諸多爭議,這裡暫且略過不談。但是,單就樹木保護的問題來說,早在2006年臺北市政府與遠雄建設簽訂大巨蛋的BOT契約以來,關於松菸廠區內近千棵老樹的保存,便曾引來公民團體的高度關切。

任何一個像大巨蛋這樣的大型開發案,都應與當地居民充分溝通,並且妥善處理原有的文化景觀(是的,老樹也屬於一種「文化景觀」──你知道樹木保護是臺北市文化局的業務之一嗎?)。特別當松菸廠區裡的老樹連繫著許多在地人的情感與記憶,並已有許多民眾出面表達對這些樹木的關切時,政府與建商若無法於開發的同時顧全樹木的原地保存,勢也應當謹慎執行老樹的移植工作。

可惜的是,在大巨蛋的施工過程當中,便傳出施工單位在環評未完成前,強以整地為名,於松菸廠區內逕行伐樹;或者未在適當的氣候條件、以適合的方法進行移植工程,乃至大批樹木的死亡等諸多爭議。城市土地的開發,犧牲的竟是建商與市府允諾妥善照護的老樹,這樣的情況,自然引來護樹團體的強烈抗議。

(關於松菸開發案當中樹木移植的爭議始末,可參閱民視「異言堂」節目製作、曾入圍2010年卓越新聞獎的專題報導「老樟樹之淚」)

無論如何,松菸廠區內老樹移植的爭議,仍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淡去,而大巨蛋的建築工程正也如火如荼地進行。到今天,國父紀念館對面升起的巨型鋼構,業已融為臺北城市地景的一部份。

然而,到了今年的4月20日以後,大巨蛋的施工單位竟又重蹈覆轍,草率地展開忠孝東路、光復南路的路樹移植工作。其工序之粗糙(毫無章法的一次性斷根、枝葉的過度修剪、在未做好養根工作的情況下以工程機具強行將樹連根拔起或推倒……等等),明顯未能妥善照護路樹的存活,遂再度引來了「殺害樹木」的撻伐聲浪。

若將這次事件放在過去松菸護樹抗爭的脈絡底下來看,則市府與建商的態度更引人生氣—因為他們絲毫不以過去在松菸廠區內伐樹移樹、招致反彈的經驗為戒為忤。相反的,施工單位在3月中臺北市體育局呈送市長、允許建商以一次性斷根施作路樹移植的專簽護航下,仍強硬動工,遂引來更為激烈的抗議,甚至造成了現場工人與群眾的肢體衝突。

Photo Credit: 台灣護樹團體聯盟

4月18日,市府公燈處回覆體育局的公文,尚提及大巨蛋周圍行道樹移植之工程,應循「二次斷根」、「間隔60-90日」、「工程會施工綱要規範第02905章」、「減少根群之損傷」等移樹原則,可惜公燈處的這些審查意見,皆未能導正接下來路樹的不當移植。

4月27日,由市議員許淑華所主持的協調會於市府召開。在數個小時氣氛火爆的會議過後,遠雄坦承其「督導上的疏失」,而市府、遠雄與護樹團體三方也達成了暫時協議,停工4日,並由議員方面向市府文化局確認光復南路的路樹,是否已進行過老樹的認定調查。協調會的結果,成功地為護樹行動爭取到喘息空間。但在光復南路現場,動工的謠言仍甚囂塵上,護樹志工仍不敢有一刻鬆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