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13,
冷戰對立下的沈默孤軍 :他們七次出征阻泰國赤化,在金三角掙扎求生存
Photo Credit:泰北義民文史館照片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冷戰時代的大背景下,在東南亞地區意識形態斗爭火熱化時刻,政治領袖的決策,決定了孤軍士兵的命運。他們無從扭轉局面,只能在金三角地區掙扎求存,為泰國剿共,換取在泰國土地長久安居。
2012年11月重訪泰北金三角美斯樂村,會見了10年前在美斯樂訪問過的國民黨老弱孤軍,參觀了〈泰北義民文史館〉。
此行讓我獲得更多金三角地區的國民黨孤軍史料,瞭解當年意識形態斗爭尖銳化,冷戰劇烈化的時代,孤軍的命運和遭遇。台、泰、美三方面為了阻止倒骨牌現象在泰國的出現,決定讓孤軍留駐金三角,發揮阻遏作用。生在冷戰時代,孤軍士兵身不由己,捲入意識形態尖銳斗爭的旋渦,忍受冷戰對立時代帶給他們的苦難,成為受害者和犧牲者。
蔣經國密令留駐泰北
訪問了美斯樂美輪美奐的〈泰北義民文史館〉, 喜獲孤軍張文煥著作〈滇緬邊區奮鬥史----段希文將軍〉和〈泰北義民文史館誌〉兩本書。
張文煥在書中記載,1961年,表面上台灣下令從泰北撤回國民黨軍隊,但是蔣經國和當時台灣情報局局長葉翔芝卻下密令,指示段希文將軍率領精銳部隊留駐泰北,只能撤退老弱兵員回台灣。段希文接到蔣經國的親筆函件,並獲泰國政府托人轉告信息,盼望段將軍領部留駐泰北山區。同時,段希文也接到中央情報局函件,盼望孤軍留在泰緬邊境。
同時,泰北義民文史館翻譯的〈泰國軍事最高統帥部文告〉清楚記載:
1961年,約4千餘人由段希文將軍和李文煥將軍率領的國民黨軍隊仍於泰、緬邊區從事反共活動.....鑒於我國(泰國)北部清萊府山區苗共猖獗,若用此反共部隊剿辦苗共,乃恰當之處理方法。經與段、李二將軍商談,達成協定,接受我(泰)政府補給,負責剿辦清萊苗共。該部隊於1970年12 月10 日開始出征,至1975年,經5年時間,6次圍剿,終將該地區苗共擊潰。該部官兵不怕犧牲,作戰勇敢,能吃苦善戰。5年來此部隊總計傷亡2百餘人,為我(泰)國家流血流汗立下不可磨滅之功勞。
7次出征阻泰國赤化
據泰北義民文史館的資料顯示,國民黨孤軍為求生存,爭取定居泰國, 12年內,7次為泰國出征。7次出征,基本上擊潰共產游擊隊在泰北的堅強根據地,在泰北阻擋倒骨牌論的實現,扮演歷史性的作用。
1970---孤軍首次協助泰軍出征,追剿苗共。700人出征,傷亡50多人。1971----第二次出征,600多人出征,傷亡十多人。1972----第三次出征,1000人出征,傷亡7人。1973----第四次出征,800人出征,傷亡近30人。1974----第五次出征,700人出征,傷30人。1975----第六次出征,400人出征,傷亡6人。1981----考牙山之戰,403人出征,激戰22天,26人亡,35人傷。
在冷戰時代的大背景下,在東南亞地區意識形態斗爭火熱化時刻,政治領袖的決策,決定了孤軍士兵的命運。他們無從扭轉局面,只能在金三角地區掙扎求存,為泰國剿共,換取在泰國土地長久安居。

越共威脅泰東邊區
在孤軍7次出征的12年期間,正是倒骨牌論為很多人所接受的時期。在此時期,越戰爆發,美軍參戰。越共軍隊日漸居上風,1975年越共攻陷西貢,1979年揮軍攻佔柬埔寨,越軍逼近泰柬邊界,泰國面對強大威脅,笈笈可危,人們擔心東南亞可能出現倒骨牌效應。另一方面,赤柬1975年攻陷金邊,柬埔寨華人深受苦難,接着越軍侵柬,大批柬華人淪落泰柬邊界的難民營。在越共勝利後,百萬船民投奔怒海,淪落在馬來西亞、印尼等地的難民營,上演一幕幕的悲劇。
在那個年代,泰國東北部面對苗共威脅,泰國善於利用國民黨孤軍制止苗共威脅擴大。另一方面,在東部亞蘭鎮地區,泰國面對更強大的越共威脅。越共大軍虎視眈眈,隨時可能越境進攻泰國。泰國又善於利用柬埔寨各個抗越勢力和大批難民,阻止越軍進一步挺進。
1980年初,筆者在曼谷取得泰國軍方情報部的准證,並在星洲日報常駐曼谷記者鍾開基的陪同下,一起進入東部亞蘭鎮邊區泰國戰地軍營,會見泰軍情報部軍官,感受到當時的戰爭氣氛。筆者看到隱藏在矮樹林中的泰軍坦克嚴陣以待,防越軍越境企圖撲向首都曼谷。
在前線軍營的茅屋中,筆者發現一幅共軍企圖一口把整個泰國吞下的政治漫畫,並在獲得准許之後,拍下照片。這幅漫畫顯示泰國人當時極其擔心倒骨牌理論即將變成事實。
過後,筆者參觀了兩個難民營,收容數以萬計的戰爭難民,其中有不少是柬埔寨華人難民。當時大批華人難民圍繞着我們,傾訴他們遭遇的苦難,使我的心靈深受衝擊。
時過境遷,回首過去,無限慷慨。在那個年代,意識形態的斗爭,帶給東南亞華人巨大的禍害。2012年11月,在泰北小中國美斯樂會見國民黨殘障孤軍,又引起我憶起1980年的泰柬邊界戰區之行,想起當年流落在難民營中的大批龍的傳人。
冷戰帶來巨大禍害,為東南亞許許多多無辜華人帶來難以形容的悲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