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你今天Pokémon GO了嗎?——從心理學的角度看這個火紅的遊戲

你今天Pokémon GO了嗎?——從心理學的角度看這個火紅的遊戲
Photo Credit:丁郁芙臨床心理師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遊戲」本身稱之為遊戲,是因為它是一個「有界線」的活動,但在這個遊戲中,玩家要能精確的切換現實與遊戲,確實比其他必須待在房間、網咖的遊戲還要在困難些。同時,不斷搜集、闖關、破解任務帶來的心理回饋,也容易讓玩家不小心「太認真」,而過度執著在執行任務與感受完成任務帶來的滿足感。

文:心理師想跟你說

最近最熱門的遊戲產業、網路話題莫非Pokémon GO不可了(編按: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寵物小精靈」)。除了伺服器因為用戶過多而超載、癱瘓之外,也連帶出現一些相關現象,像是玩家因太專注於遊戲而出車禍、開始有歹徒用這個遊戲來拐騙孩童或犯案等。究竟Pokémon GO創造了一個怎樣的架空世界,讓我們難以自拔?

經典再現,記憶復刻

對不少人來說,「寵物小精靈」都是兒時重要回憶的一部分,遊戲主題本身,對許多人來說有不少話題性。這種感覺有點類似漫畫被改編為動畫、動畫被改編為真人戲劇。但這次,小時候只能活在電視螢幕、Game Boy上的那些神奇寶貝,居然出現在我前面的椅子上!這種從「非現實」到「擬現實」,活生生「出現」在真實生活場景中的感覺,確實如同現在持續發燒的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VR)一樣,有著它獨特的吸引力。

遊戲本身的情節、劇情與世界觀,在經歷多代遊戲發展與演化後,已經變得相當完整,是不少七、八年級生的共同集體記憶。對玩家來說,進入的門檻也比較低。對於遊戲的推廣來說,是很好的基礎。

虛擬和真實碰撞,帶來新樂趣

同時,虛擬的世界觀與真實生活交錯,讓原本的生活環境開始有了新樂趣。原本左轉之後,不意外的是便利店或垃圾堆,但在Pokémon GO調味之後,我們的大腦會預期「意外驚喜」的出現。這種在熟悉的環境中賦予「新」的資訊或意義,也替不少玩家帶來生活上的樂趣。也難怪,很多玩家動不動就會拿出手機來確認那個環境四周,是不是跟上次一樣,可能藏著什麼在那裏。

法國作家普魯斯特曾說:「真正的發現之旅不在於尋找新大陸,而是以新的眼光去看事物。」在這次熱潮裡,Pokémon GO彷彿給大家戴了一副特殊的眼鏡(未來會不會真的推出Pokémon GO Glass?),去尋找、好奇、發現平凡街景中不平凡的地方。

活動身體之餘,可增加人際連結的凝聚與認同

另外,網路上一則影片「聽到有車厘龜而趕來的外國訓練家們」也呈現出這個遊戲另一個迷人之處,就是創造了另一種社群與人際連結。「原來你也在玩這個」、「你那隻我也有」、「那隻是去哪裡找的?」以共通話題為基礎,打造出Pokémon GO世界的歸屬感,也有許多玩家,累積不少的資歷或經驗,因而在這個世界裡感受到被認同,因而投入更多的時間與精力於其中;事實上,這些元素也是其他許多網路遊戲(相較於單機版遊戲)讓玩家不忍釋手的原因之一。

在官方廣告的影片後段,巧妙且聰明地運用了團體認同的概念,讓一群不認識的人因同樣的原因而凝聚在一起:設定難題,讓所有玩家可以為了同一個任務而一起努力,這種團結合作、齊心破解任務的成就感也是遊戲當中很正向的經驗之一。

因為需要外出才能玩,這類遊戲因此也創造了不少「活動身體」的機會。台灣PTT網民awaited整理國外論壇Rreddit的文章,不少外國小朋友玩家開始期待跟母親一起出門買菜,原本關在家中的人有了上教會的念頭(因為道館在教會旁邊)、或者丈夫開始願意跟太太一起出門騎腳踏車等。對許多缺乏出門動機的玩家來說,間接感受到運動的好處、人際間的連結,也會被歸因於遊戲帶來的吸引力中。未來,若能善用這類遊戲的魅力,設計不同的「任務」,運用在不同類型、需求的玩家中(如:輕度社交恐懼的學生、不喜歡運動的小朋友、治療憂鬱情緒時做為行為活化的任務等),或許能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好處。

注意力有限,須留意現實與虛擬的切換

不過,相反的,遊戲影響有利有弊,負面影響也值得我們留意。目前最明顯的威脅是,該遊戲太容易占據玩家的注意力。而很殘酷的是,人類的注意力非常有限,當過度關注於「虛擬」訊息上,我們很容易忽視「真實」的訊息,像是:我們還在開車前面有斑馬線;或者,道館前面的叔叔很詭異等。

「遊戲」本身稱之為遊戲,是因為它是一個「有界線」的活動,也就是,我們預設參與者隨時可以調整、切換「現實」與「遊戲」之間的頻道。不過,對遊戲公司來說,當然希望這樣的界線越稀薄越好,也許玩家的體驗會更舒服與流暢。在這個遊戲中,玩家要能精確的切換現實與遊戲,確實比其他必須待在房間、網吧的遊戲還要在困難些。

同時,不斷搜集、闖關、破解任務帶來的心理回饋,也容易讓玩家不小心「太認真」,而過度執著在執行任務與感受完成任務帶來的滿足感。雖然目前還未有類似報導,但過度投入遊戲,除了影響安全之外,也確實有可能後續影響我們在工作或課業上的表現,以及人際關係。

新型態的繭居族?

在未來,會不會出現另一種新趨勢的「繭居族」?他們會出門,但是,常常處居於遊戲創造出來的世界(特別是當遭遇一些挫折或壓力時,容易不小心地躲進去)。從過去「物理上」的繭居,發展為「心理上、人際上」的繭居,這些新互動型態的遊戲長期而言對玩家造成的影響,無論正面或負面,都很值得我們持續關注。

Pokémon GO來勢洶洶,未來勢必在世界各地造成不同的話題,在準備進入這個迷人的世界之前,我們建議玩家在心中先做好一些準備。特別是對家有小朋友的爸媽來說,如何陪伴孩子「一起」參與這個遊戲,並且設定一些安全界線,也是不該忽視的。在台灣/香港正式上市前,外國相關的報導,以及更多玩家行為的觀察資訊,也值得我們後續更多的關注與留意。

  • 文: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 圖:丁郁芙臨床心理師
  • 感謝:丁郁芙臨床心理師、沈眉君精神科醫師的回饋與意見之補充

本文獲心理師想跟你說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曾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