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軍備競賽進一步升級,阻礙了讓十億亞洲人擺脫貧困的經濟轉型

亞洲軍備競賽進一步升級,阻礙了讓十億亞洲人擺脫貧困的經濟轉型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眼下理應成為亞洲扮演全球領導角色的時刻。悲哀的是,該地區尖銳的地緣政治對峙橫亙其中,而這一對峙產生的原因乃是缺乏預防、遏制和解決領土糾紛的機構框架。

文:Thitinan Pongsudhirak(泰國朱拉隆功大學安全與國際研究學院院長)

荷蘭海牙常設仲裁法院(PCA)就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張做出不利於中國的裁決,該地區各國將因此大舒一口氣。但這無法扭轉亞洲最令人擔憂的趨勢之一:值得警惕的地區軍備競賽。

據斯托克霍姆國際和平研究所(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目前亞洲的軍備開支佔世界的近一半,比中東國家總開支多一倍多,更比歐洲多出四倍。

1995年才與美國恢復邦交的越南目前增在考慮允許美國海軍使用其金蘭灣海軍基地該基地由美國空軍在越南戰爭期間建設和使用(後來蘇聯和俄羅斯海軍也使用過)。越南還採購了一批俄製潛艇,2011-2015年軍備採購開支比此前五年增長八倍。泰國也希望為海軍配備潛艇,儘管泰國灣深度很淺並且其在南海並無領土主張。

將仲裁案提交海牙的菲律賓也在加強軍力,從南韓採購戰鬥機並向海軍新投資,不僅有美國支持,也有日本支持。菲律賓還恢復了與美國的防務聯盟,其態度較1991年將美國海軍趕出蘇比克灣基地時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本著同樣的精神,美國第七艦隊打著航行自由(Freedom Of Navigation Operation, FONOP)的旗號開進南海。

最近,日本通過修改戰後「和平憲法」影響該地區。目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政府已經重新解釋了放棄戰爭權利的憲法第九條,允許日本參與盟國防務。安倍政府還修訂了安全法,允許向地區合作夥伴出口武器技術,以增強它們的防禦力量。

所有這些國家都在應對迅速崛起為地區穩定最大威脅的中國。在湄公河上游,中國建設了大壩,使下游的柬埔寨和越南無法獲得重要的水資源。在南海,中國建設人工島並修築機場跑道和防務設施;此外,中國還通過其新生產、即將大量列裝的運輸機大秀海軍肌肉。

在仲裁庭作出裁定的過程中,中國收買它進行投資的遙遠非洲國家以及東協中比較容易影響的國家(如汶萊、柬埔寨和寮國)支持它。中國的目標是防止東協成員國一致對中,並削弱國際法在其尋求戰略主宰地位的地區的作用。更加令人擔憂的是,中國完全無視仲裁程序,繼續其在南海的活動,早就宣布不接受任何人為其領土主張無效的裁定。

亞洲軍備競賽是冷戰以來規模最大的軍備競賽,在日益不利的國際背景下,這場競賽還在不斷加速。美國陷入了「伊斯蘭國」和其他外部恐怖主義威脅,目前國內又處於總統選戰期間。歐洲自英國投票脫離歐盟後陷入混亂,而在此前八年,歐洲經歷了增長萎靡、緊縮和漫長的危機。

眼下理應成為亞洲扮演全球領導角色的時刻。悲哀的是,該地區尖銳的地緣政治對峙橫亙其中,而這一對峙產生的原因乃是缺乏預防、遏制和解決領土糾紛的機構框架。除非這一安排得以確立,否則衝突風險將不斷上升,阻礙近幾十年來讓十億亞洲人擺脫貧困的地區經濟轉型。

建立可行的地區安全框架絕非易事,因為亞洲存在大量難以彌合的地緣政治斷層線。其中包括印巴喀什米爾僵局,南北韓對峙,中國複雜的兩岸關係,中國對日本和印度以及對菲律賓和越南主權領土的主張。

解決這些衝突至少需要一些基本遊戲規則,而這些規則只有在多邊基礎上才能製定和實施,而不是中國所要求的雙邊方式。比如,東協正在起草一份治理南海的行動準則;但由於中國的不讓步而步履維艱。

如果菲律賓不對海牙仲裁庭的勝利大做文章,並且其他利益相關方略作退步,從而讓中國有餘地認識到其自身侵略的危險,中國領導人也許更有興趣進行地區協定談判。否則——亞洲軍備競賽進一步升級——不符合所有人的利益。

Copyright: Project Syndicate 2015 - 緩和亞洲軍備競賽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楊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