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不是「一個市場」:想攻下中國,你要跟這個韓國人學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過去的30年內,中國是全球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韓國卻比語言共通的台灣還更迅速地成為對中國出口最多的國家,他們如何辦到?讓三星首席消費預測顧問金蘭都,告訴你最完整的中國市場攻略!
文:金蘭都
過去的30年內,中國是全球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快速變化的消費型態讓很多企業束手無策;但韓國卻以攻城掠地的姿態,迅速成為對中國出口最多的國家。韓國企業掌握了哪些情報,得以橫掃中國?來自韓國的亞洲消費趨勢預測大師──金蘭都,耗時三年研究才寫成的中國市場攻略,韓國人手一本,你怎麼能不知道?

Photo Credit: sheltieloves CC BY SA 2.0
目前中國消費市場的爆炸性仍處於現在進行式,正持續發揮影響力,也因此已經有許多國家的企業揮軍中國,但是為什麼大多數的企業最後都含淚棄守,能夠叩關成功的占極少數,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這些在掌握中國消費者心態上失敗的例子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太輕忽大意。所謂的輕忽大意並非努力不足,而是前置作業錯誤,將本國式的思考模式,即錯誤的固有觀念套用在中國消費者身上,這就是失敗的原因,接下來將從固有觀念中舉出最具代表性的六種,稱之為中國市場的「六個神話」。
單一市場:中國是一個市場?
對中國的第一個誤解是「單一市場」,將擁有十三億五千萬名消費者的中國視為「一個市場」的錯誤觀念。「在中國,一人買一條口香糖就可以賣出十三億條」這樣的輿論就是非常安逸的本國式思考。
中國的消費市場複雜而刁鑽,面積大、人口多的概念蘊含了多樣、異質性的消費族群。同為大國的美國,從佛羅里達到阿拉斯加的消費傾向相對於中國來說算是均質的,更別提規模小、文化單一的韓國了。
中國消費市場比較接近歐洲市場,是由各個不同國家組合而成的概念。紐約、首爾熱賣的商品拿到洛杉磯或釜山可能還會大賣,但是倫敦的人氣商品拿到伊斯坦堡就很難說了吧?前進中國時不能只想著「打進中國市場」,必須具體的規畫出「打進中國的哪一個都市或哪一個地區」,不同地區有其不一樣的消費導向、所得水準,以及規章,對韓國的既定印象也不同,行銷策略要針對當地的特性研究琢磨。舉例來說,同為西南地區,搭乘高速鐵路一個小時車程可以到達的地方,光是重慶跟成都的差異就相當大,重慶是自負心相當強的保守型都市,成都卻是韓流相當盛行的開放型都市,單就這兩個都市,不難理解對於各個都市制訂不同的行銷策略的重要性。
知名德克士速食連鎖店是反映出都市差異性的成功行銷案例。不同於麥當勞、肯德基的全國統一性裝潢及菜單,德克士的產品開發及行銷活動隨著所在都市的文化、社會特性做改變,同時考慮中國各地飲食文化不同,而開發適合當地居民的菜單,例如針對不喜歡刺激食物的東北地區販售玉米湯、米漢堡、咖哩炸雞蓋飯等。同時也針對各區域分別進行行銷活動,為了跟顧客進行良好的溝通及迅速的回饋,各地賣場可以制訂分店專屬的行銷活動,經過總部認可就可以即時採用,不但能夠立刻反應消費者的需求,還可以用少量的經費做有效的經營,正確的行銷策略吸引了許多死忠顧客。
中國市場其實涵蓋著許多新的機會,換句話說,打進市場的可能性一直存在,即使前進中國的時機點比別人晚,或是某產品在某地區銷售情況不如預期,找出一個新的地區再次挑戰,在中國並非難事。
普遍性價值:同樣的年齡跟性別追求同一種價值?
第二個誤解是「普遍性價值」,需要特別謹慎對待,也就是假設「同一個市場區隔內的消費者擁有一致性的價值觀」,這是相當危險的。「年齡二十歲的消費者特性是○○」「中國主婦喜歡○○」這種行銷研究態度必須修正。
在韓國市場,假設韓國二十歲女性化妝品市場調查結果發現「二十世代族群追求白皙、光滑、沒有毛細孔感的臉孔」,那麼只要研發出強調該機能的BB霜,產品上市後找適合的藝人擔任代言人,以同樣的概念展開行銷活動即可。然而,這種方式在中國市場上執行大不易,中國幅員廣大,隨著南北東西各地風俗、氣候、文化的不同,化妝方式也有相當大的差異。
同為二十~三十歲的女性,來自不同地區的人對於美的標準也不一樣。來自氣候乾燥的北方人喜歡凸顯眼部、色調鮮明的濃妝;東、西部地區則隨著不同的經濟水準、意識開放程度,每個人對於化妝方法跟產品各有所好。也就是說,同一個市場區隔內必須更徹底的細分化,才有機會產生人氣商品。
中國市場不僅是地區的特性相當多樣,個人的消費價值也相當多元,除了社會變化快速外,階級差距、地區發展差距也是影響主因。用統一的消費價值為前提做商品的開發跟行銷是相當危險的。歷史悠久的傳統、社會主義理念、一胎化政策、不均衡的成長政策等影響下,中國消費者形成相當獨特的消費價值觀。切記,沿用過去同一市場區隔的概念來前進中國市場是徒勞無功的。
涓滴效應:流行一定會滲透?
涓滴效應係指從上層滲透到下層,比喻流行或趨勢從先導地區開始,依序傳播到最終地區的現象。以韓國來說,特定流行由首爾、江南發跡慢慢散播到其他地區的現象,可以稱之為涓滴效應。同樣的模式延伸到中國,假設北京、上海的消費導向經過一段時間後也會擴散到二級城市、三級城市。
韓國密封收納保鮮容器品牌樂扣樂扣,就是中國市場涓滴效應的代表性成功案例。樂扣樂扣進入中國市場的前期走的是高級策略,以高級、優雅的密封容器為概念,瞄準上海、北京、深圳等高所得水準都市。結合中國茶文化,開發出可以帶著走的喝茶容器,對於產品在地化下了許多工夫。除此之外,六月一日中國兒童節當天所有直營賣場的所得全額捐贈給上海希望工程集團;四川大地震時,派駐在中國的全體員工展開捐血活動,樹立跨國企業的良好形象。現在除了主要都市之外,也成功打進二線都市、三線都市,網路、實體賣場、電視購物、百貨公司、直營點等流通網路持續擴大中。
Tags:
「快一點」的成長秘訣:讓NUEIP人事管理實現勞資和諧共舞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點點全球成立於2019年,每天為了解決台灣餐飲店業者因人手不足,又要講求速度與品質的消費體驗問題,在全台馬不停蹄地提供從POS系統、線上點餐、數位支付、物流送餐,到行銷導客的一條龍智慧餐飲服務。
點點全球成立於2019年,短短三年,即創下萬家餐飲門市合作,且獲得眾多知名餐飲品牌的支持。
而在點點全球積極為中小餐飲業和小吃店研發創新解方,並展望更多元跨領域服務與海外布局的同時,背後則有專業的NUEIP團隊提供的nuHRM人資系統,為點點全球打理企業內部的所有人事營運。
擺脫呆板的代管計薪,系統串聯自動試算更接地氣

點點全球的人資主管張珺涵指出,過去外包人事薪資給第三方代管公司的過程中,企業內部文化和經營策略往往無法被充分考量,因此,代管公司難以彈性滿足所有員工的需求。每月3號發薪日前,除了需要準備員工名單、出勤記錄、薪資異動資料和請假紀錄等,企業還要負責催促員工提交假勤資料,不僅需要耗費大量精力,還會增加許多時間成本;若發薪後,發現計薪上的疑慮,與代管公司來回溝通的時間,也會進一步加大企業的負擔、影響企業的運作效率。
nuHRM人資管理系統的薪資功能,完美的解決了以上問題。不僅串聯了所有以往需主動提供給外包公司的資料,自動匯出薪資試算結果,還可以快速匯出符合財政部規範的申報媒體檔,讓月底計薪的工作流程能一條龍完成。張珺涵高興的分享:「現在,平均不到一分鐘就可以算完一個人的薪水,且多虧NUEIP獨特的關卡計薪方式,只需要跟著流程一步一步檢查,員工越多越能顯現此功能帶來的輕鬆高效,遠遠超乎我的預期。」
從制度控管到人情考量,NUEIP助打造和諧勞資關係

點點全球的團隊擁有不怕失敗、勇於創新的精神,如此彈性開放的文化也貫徹在公司制度實行上,張珺涵形容自己是雇主與員工之間的橋樑,企業為了維護內部秩序、確保員工的權益與義務,制定企業規章制度,以有效管理人力資源;然而,在實際執行時,也需要具備一定的靈活程度,才能促進勞資雙方的良好關係,達成雙贏目標。
因此,點點全球選擇了能協助實踐彈性文化的NUEIP nuHRM人資系統,利用系統設置「請假申請時間」與「最低請假時數門檻」便是最好的例子,雖其目的是為了更妥當控管人員,但有時員工發生特殊情況,以致無法符合現有制度時,企業可針對個案通融放行,此時,系統功能也可以彈性各別自行調整設定,並且自動串聯至每月薪資計算。張珺涵說道:「制度是死的,而人是活的;我們不需要一個將制度綁死的系統,而是一個既有控管制度、又有彈性調整空間的、為『人』考量的好系統,NUEIP就是這樣收放自如的系統,它讓我們建立了更互信互賴的勞資關係。」
重複的人事作業都交給舉一反三的智慧系統

近年來,點點全球快速拓展業務,伴隨著員工的增加,NUEIP系統所帶來的工作效率提升成效也越顯著。「NUEIP是我見過使用起來能最簡單無腦的系統!」張珺涵笑著說:「像是將新進員工加入系統時,只需要建立員工帳號、填寫基本資料、啟用帳號,三個步驟即可設置完畢,加上NUEIP的介面非常清楚明瞭,加速了整個建置的順暢度。」企業應用數位轉型工具,旨為節省重複的行政作業,NUEIP在協助企業導入系統時,已先將所有考勤、假期、加班、簽核等相關規則,依照公司人事規章設定完成,因此只需要為新進員工套用規則,即可快速完成新進員工的系統設置工作。
帶著讓餐飲業者「Work Easy」、消費者「Eat Happy」的經營理念,點點全球目前正積極培育強力的研發人才,進攻跨領域的數位技術服務;並借助彈性易操作的NUEIP企業管理平台,迅速解決企業內部的人事工作、提高企業營運效率;同時,亦增進了勞資雙方之間的信賴感,使團隊更有凝聚力,為企業齊心打拼。
本文章內容由「人易科技」提供,經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廣編企劃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