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日本】從引發爭議的「致鬱系」吉祥物,看鳥取城悲慘的歷史記憶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什麼在「治癒系」吉祥物當道的日本,竟然會出現反其道而行的「致鬱系」吉祥物呢?事實上,設計出「致鬱系」吉祥物「かつ江さん」的作者非但不是故意惡搞,更試圖透過這個「致鬱系」角色,傳達深刻的歷史寓意與心願。
最近,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政府或商家為了宣傳活動、商品,除了邀請知名藝人廣告代言之外,更會推出卡通造型的吉祥物,試圖吸引顧客目光。例如,以小籠包聞名的知名餐廳鼎泰豐,近年便在店門口放置了一座小籠包造型的可愛吉祥物,希望以此帶給客人良好的第一印象。
「治癒系」吉祥物的由來
為了提升正面形象,這些政府或店家所設計的吉祥物,通常有著可愛的外型,能讓觀者感到心情愉快,因此又有「治癒系」吉祥物的稱號。
如同台灣許多流行詞彙,「治癒系吉祥物」一詞,其實是源自日文「ゆるいマスコットキャラクター」(「悠閒的吉祥物角色」,簡稱「ゆるキャラ」)這個字,意指政府、民間為了宣傳活動或特產,因而設計製作的卡通代言角色。
若是回到「ゆるキャラ」的原始定義,並非每個吉祥物都有資格冠上「治癒系」的稱號。擁有「ゆるキャラ」名詞商標權利的日本漫畫家三浦純先生便認為,所謂的「治癒系」吉祥物,至少要滿足以下三個條件:
- 角色必須傳遞出對當地的熱愛。
- 角色舉止必須獨特且略帶笨拙。
- 角色必須在慵懶中帶有可愛感。
要達到以上三個條件,並完成吸引觀眾目光、提升好感度等宣傳目的,設計者通常會特意融入在地元素,製作出外型呆萌可愛、舉止溫吞笨拙的吉祥物角色。比起俊男美女所能帶來的視覺刺激,吉祥物討喜的造型與耍寶的動作,能夠帶給觀者快樂、放鬆的正面情緒,因此容易獲得顧客的支持與喜愛。
舉例來說,世界知名的熊本縣吉祥物「熊本熊」(くまモン),其設計寓意便緊扣著三浦先生所謂的「治癒系」吉祥物三前提:首先,以「熊」作為吉祥物、「熊本熊」的名稱及黑色外型,都是結合了縣名、熊本腔及熊本城的結果,具有濃厚的熊本要素【註1】。

此外,熊本熊不僅有著逗趣的表情與圓滾滾的討喜身材,更因為官方經常賦予它引人發噱的爆笑設定【註2】,使得它在日本及海外都贏得了超高的人氣,實可謂治癒系吉祥物界的「人生勝利組」。
對於喜歡到日本旅行的讀者朋友而言,滋賀縣彥根市的吉祥物「彥根喵」(ひこにゃん),應該也是相當耳熟能詳的治癒系吉祥物。2006年,有關單位為了慶祝彥根城築城四百周年,因而以彥根藩第二代藩主井伊直孝(1590-1659)曾被白貓搭救的軼話為原型【註3】,設計了一隻頭戴井伊家「天衝脇立」頭盔的白貓角色,作為宣傳彥根城的吉祥物。

為了炒熱話題的討論度,在決定吉祥物的名稱時,城方便採取「公開徵選」的方式,向一般民眾募集點子。最後,在一千多件應募作品中,結合彥根日文讀法(ひこね)與貓叫聲(にゃん)的「ひこにゃん」(彥根喵)一詞脫穎而出,正式成為吉祥物的官方名稱。
自從2006年公開亮相之後,彥根喵可愛的造型,馬上就獲得了許多遊客的青睞。此外,由於彥根喵的名稱與外型,都含有明顯的彥根特色,除了擔任彥根城的宣傳吉祥物之外,彥根喵更成為彥根市、乃至於滋賀縣的形象代言人,儼然成為引領日本「治癒系吉祥物」風潮的代表之一。
「治癒系」吉祥物 in 台灣
受到日本「ゆるキャラ」文化的刺激,台灣最近也開始設計「治癒系吉祥物」,作為活動或產品的代言人。例如,屏東東港是我國以黑鮪魚、櫻花蝦等海鮮著稱的知名港鎮。近來,屏東縣政府為了宣傳以東港地區為主的「黑鮪魚文化觀光季」,便與專業繪師團隊合作,推出了以櫻花蝦為原型的治癒系吉祥物「絢櫻」,希望藉此引起相關討論,進一步帶動當地的觀光與飲食產業。
不讓屏東專美於前,高雄捷運公司為了解決連年赤字的虧損問題,開始嘗試結合動漫文化的行銷手法,試圖吸引年輕族群的目光。是故,高捷公司便與推出「絢櫻」的繪師團隊合作,以「在高捷工作的少女們」為設計發想,先後創作了被稱為「高捷少女」的虛擬站務員「小穹」,以及列車駕駛「艾米莉亞」兩位萌系角色。
伴隨著「高捷少女」的正式亮相,其可愛的畫風搭配網路的宣傳效果,馬上就獲得了年輕族群的普遍好評。其後,高捷公司更乘勝追擊,繼續委託繪師團隊設計新的「治癒系」代言角色。
時至今日,「高捷少女」不只又新增了工程師「婕兒」及客服員「耐耐」兩位成員,甚至跨平台推出了輕小說(Light Novel,意指「可以輕鬆閱讀的小說」)作品,實可稱為目前台灣表現最亮眼的「治癒系吉祥物」。

引發爭議的「致鬱系」吉祥物
當然,並非每隻肩負著宣傳重任的原創吉祥物,都有著討人喜歡的外型。例如,以盛產香蕉聞名的高雄市旗山區,去年便於區公所前,樹立了一座「蕉面人身」的吉祥物擺設。
這座吉祥物的原型,來自藝術家周耀東一幅名為「香蕉國王——君臨天下」的油畫。其後,為了配合高雄燈會的展示活動,「香蕉國王」便從平面的油畫,進而製作立體的塑像。
等到燈會結束之後,「香蕉國王」塑像,便被遷移至以生產香蕉著名的旗山區公所。然而,對於不少觀者而言,「香蕉國王」奇特的造型,與走可愛路線的「絢櫻」「高捷少女」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因而引發網路鄉民的熱烈討論。
說起外型特異的吉祥物,並非只有在台灣才看得到。說來冒昧,若是談起對日本鳥取縣的印象,大家會聯想到什麼東西呢?
喜歡自然景觀的朋友,可能知道鳥取沙丘是日本最大的觀光沙丘;喜歡漫畫《名偵探柯南》的朋友,可能知道鳥取縣是《柯南》作者青山剛昌先生的故鄉,縣內甚至有座「柯南大橋」;喜歡日本歷史的朋友,則可能知道鳥取縣內,有座被選為「日本100名城」的鳥取城。

Tags: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看見身障老後的照顧困境,讓照顧悲劇不再發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伊甸基金會期待家有身心障礙者的朋友,能夠知道自己並不孤單,只要願意求助,不需自己一肩扛起所有的照顧重擔。
高齡社會是醫療技術進步、養生觀念提升的反映,但這樣的發展,也伴隨著許多問題,比方勞動力下降、經濟問題、醫療需求改變等。與此同時,我們可能較少關注到的身心障礙族群以及他們的照顧者,同樣也呈現逐年高齡化的發展,而且背負著更多挑戰與考驗,包括家庭、社會資源、公眾意識等。
根據衛福部統計,近七成生活需要他人協助的身心障礙者,是由家人照顧。老人福利法定義老人為年滿65歲,而身心障礙者往往比一般人提早退化20年,表示身心障礙者45歲即邁入老年期。在家人依舊承擔最多照顧勞動的現況,身心障礙者與照顧者雙雙老化的現象加速,照顧需求更顯迫切與複雜。
關於身心障礙者,你所不知道的是⋯⋯
「自從2000年以來,台灣的社會福利發生了很多變化,不管是在食衣住行各方面,當然,也包括政府開始推動長照2.0的制度。這些改變的立意都是良善的,但是我們的社會觀念卻可能還沒有追上。」伊甸基金會副執行長何天元談起關於身心障礙者的福利,有感而發地表示。

在台灣,大眾對身心障礙者還是普遍存在著排斥的心態。何副執行長提到,這樣的排斥,可能不僅僅存在於一般身心健康的民眾,甚至是身心障礙者的家屬,都有可能抗拒接受現實,選擇封閉自己和身心障礙者,停止與外界接觸。「在推動照顧身心障礙者相關的服務上,真的是困難重重,比方我們要辦活動,或者要尋找合適的機構場地,常常遭到民眾抗議。」何副執行長表示。不過,即使如此,伊甸基金會想要持續為身心障礙者倡議、改善現況的決心,並沒有絲毫改變。「因為照顧身心障礙者,真的是非常重要,同時也非常辛苦的一件事情。也正因為如此,所以沒有人應該被孤立,或者獨自承擔這一切。」
目前伊甸基金會提供日間照顧、居家照顧、社區服務、住宿機構等不同形式的服務,希望可以讓更多有需要的家庭,找到一個最適合自己和家人的方式來照顧身心障礙者。「除此之外,因為科技不斷地進步,很多觀念也都在改變,伊甸希望可以永遠多想一步,替大家先做好準備,所以我們提供的各種課程、教材,還有對我們工作人員的培訓等,也都持續在更新。」為了打破傳統觀念上對於身心障礙者的排斥感,伊甸基金會更是持續舉辦活動,透過各種媒體、平台的宣導,希望能夠改變社會普遍的觀感。更重要的是,讓所有的身心障礙者和他們的家屬知道——你不需要孤軍奮戰,伊甸願意提供各種你需要的支援和資源。
當我老了,你也老了
提到伊甸所能提供的支援和資源,家有多重障礙者的恩蓉媽媽對此感受最深。「我們恩蓉是多重障礙的孩子,她還在我肚子裡的時候我就知道了。既然我們選擇迎接她的到來,就必須要為她做好最周全的準備,所以我跟恩蓉爸爸一直都很積極地去找各種課程、復健來上,希望恩蓉在人生的這路上,可以走得更順一點。」恩蓉自從八個月大左右就開始接受復健,在醫療上,恩蓉的爸爸媽媽也非常重視她的黃金治療期。除此之外,各種相關的課程、活動,恩蓉爸爸和媽媽也都盡可能去學習、接觸。在恩蓉一家搬到台北之後,恩蓉更是直接開始使用伊甸的日間照顧服務。「這個決定真的是最好的決定,因為伊甸的照顧服務,改變了我們一家相處的氣氛。」恩蓉媽媽真誠地說。

恩蓉是個喜歡學習的孩子,在享有義務教育的十二年期間,她白天到學校接受教育,傍晚放學回家休息,行程和一般的學生幾乎一樣。但是在高中畢業之後,恩蓉就面臨了大學裡面沒有這樣的服務的問題,換句話說,她白天沒有地方可以去,只能待在家裡,由爸爸媽媽照顧。
「那時候我們想了很多方法、討論過各種可能性,但是因為恩蓉是多重障礙,能夠幫助她的機構真的不多,後來我們只能選擇看護,讓她待在家裡。」但這樣的做法引起了恩蓉很大的反彈,因為她喜歡接觸新事物和具有學習的熱情,和被困在家裡的現實,起了巨大的衝突。恩蓉常常鬧起脾氣,爸爸媽媽也被迫在日常的工作之外,還要處理更多事情、更多情緒,一家人都感到喘不過氣來。
「搬到台北之後,我們進入了伊甸的民生日照中心,在這裡恩蓉可以參加課程,可以復健,有很多她沒有接觸過的新鮮事,讓她非常開心;甚至我常常很驚喜地發現,她持續在進步、在成長。」不只如此,一家人因為伊甸照顧服務的幫助,都各自獲得了喘息的機會,在體力上、心情上都更加有餘裕與彼此相處。
你的辛苦有伊甸懂,請放心好好休息
「絕對要尋求協助,一定要給自己一點休息的空間。」恩蓉媽媽談到過去認識的朋友中,也有一位家有身心障礙兒的媽媽。「那位媽媽的先生沒有辦法接受有障礙的孩子,在孩子出生沒多久之後就選擇消失,把孩子丟給媽媽。唯一值得慶幸的是,他們家家境還不錯,不需要為經濟問題太費心。」即使如此,這位媽媽朋友還是在某一天傳訊給恩蓉媽媽,說自己真的很累,想要結束一切。「我收到訊息真的嚇到了,立刻找里長、找社工過去那位媽媽家,還好沒有發生遺憾的事情。但這也讓我思索到,人是沒有辦法獨自存在的,特別是有身心障礙者的家庭,了解各種支援系統可以怎樣隨時幫到你,隨時給你一個出口、一個喘息的機會,真的很重要。」
把成為身心障礙者家庭的後盾,當成一生目標的何副執行長,也提到他在第一線上,觀察到一些家庭的狀況。「很多家庭把自己封閉起來的原因,是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家裡有這樣的問題,覺得很羞恥;有些則是對外尋求協助,就會產生愧疚感。這樣的觀念,其實直到今天還一直困擾著非常多的家庭。」除此之外,經濟上的壓力,也是讓許多身心障礙者家庭不敢求援的主要原因之一。何副執行長提到,曾經遇到過一位身心障礙者,他的一天四餐就是一片厚片吐司,切成四塊,早餐、午餐、晚餐、宵夜各一塊。「而且你可以看到那片吐司已經是幾乎要腐敗的狀態,真的很令人揪心。」

目前政府已經開始在很多地方設立日間照顧機構,就是希望讓身心障礙者可以就近在社區裡也接受到不同需求的照顧服務。何副執行長強調,現在政府有補助,伊甸基金會也很願意提供急難救助,給所有有需要的家庭,一個暫時緩解現況的機會。「只要願意尋求援助,我們一定會想辦法幫到你。我們只希望能夠傳達一個觀念:讓身心障礙者獲得更好的照顧,其實是讓整個家庭過得更好。」
這是一段讓力量凝聚的旅程
除了縱向的提供幫助之外,橫向的新知教育、心得分享也一樣重要,伊甸透過許多方式,讓資訊透明,讓不管是不是身心障礙者和其家庭,都能對身心障礙者的能力和需求更有概念。
何副執行長邀請大家收聽伊甸的Podcast——「先來一杯,我們再聊」,希望能透過照顧者的分享,讓彼此都有傾訴、傾聽的機會,更讓未來都可能是照顧者的你我,有越來越多的參考樣本。與此同時,讓照顧者們知道自己並不孤單,自己也有權力追求快樂與自我人生。
談到分享,恩蓉媽媽也非常同意「吐苦水」的重要性。「因為我先生是牧師,我身為師母,其實也常常扮演著傾聽者、照顧者的角色,所以我都很鼓勵有同樣狀況的家庭,把感受說出來、把問題說出來,我們一起來解決。」恩蓉媽媽希望讓更多身障家庭知道他們並不孤單:勇於求助、適時喘息、讓專業介入。
伊甸基金會從身心障礙者的角度出發,提供個案管理、心智障礙者雙老家庭支持、支持性就業、日間作業設施、日間照顧服務、社區居住等服務,另外還有居家修繕、交通接送、輔具服務等。不僅為身心障礙者提供了實際的幫助,更重要的是給予了他們和家庭一份深深的愛和希望。就像恩蓉和恩蓉媽媽,透過這些協助,重新找回了生活的意義和價值,並成為社區中傳播正能量的重要角色。我們期待更多家有身心障礙者的朋友,能夠知道自己並不孤單,只要願意求助,身心障礙者的照顧重擔,真的不用自己一肩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