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掉到地上、趕快撿起來就可以吃的「五秒鐘定律」-是誰說的?正確嗎?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聽過「五秒鐘定律」嗎?只要在五秒內趕快將食物撿起來,地板上的細菌和髒汙就來不及汙染到它?這樣的說法聽起來好像挺符合邏輯,但根據澳大利亞SBS廣播公司的報導,這種說法可能只是和食物有關、另一個最大的迷思。
手上拿著美食,正準備大快朵頤一番,但後面不知哪個冒失鬼撞了一下,這下糟糕,你的食物掉到地上了。這時你趕快撿起來,並高興地對旁邊的友人宣布,「不到五秒!好險,還可以吃。」
像這樣「食物掉到地上五秒內都還可以撿起來吃掉」的「五秒鐘定律」,是許多人都耳熟能詳的說法,嘗試說服你的人會信誓旦旦得告訴你,只要在五秒內趕快將食物撿起來,地板上的細菌和髒汙就來不及汙染到它了。這樣的說法聽起來好像挺符合邏輯,但根據澳大利亞SBS廣播公司的報導,這種說法可能只是和食物有關、另一個最大的迷思。
「五秒鐘定律」從何而來?
「五秒鐘定律」最早的源頭可能會是甚麼呢?這得先從美國一位身兼作家、電視主持人的知名廚師茱莉亞.柴爾德(Julia Child)的故事開始說起。話說當時柴爾德可是家喻戶曉的明星總鋪師,許多婆婆媽媽每天一定要做的事就是準時收看柴爾德主持的烹飪節目-《法蘭西廚師》(The French Chef)。
一次節目進行到一半,觀眾們聲稱看見柴爾德不小心失手,將一塊羊排(或是雞排、火雞肉,端看你要採信哪一種說法)掉到地板上,隨即迅速撿起,同時對著觀看節目的觀眾說出以下建議,「嘿,如果你是一個人在廚房發生這樣的情形,別太擔心,就撿起來,你的客人其實也不會知道啦!」
這會是最早「食物掉到地上趕快撿起來就沒關係」的說法嗎?其實這個故事真正的情節應該是這樣:柴爾德將一塊馬鈴薯煎餅(沒錯,不是羊排也不是雞肉)不小心掉到了爐子上(不是地板!),她隨即將煎餅撿起,放回平底鍋中,同時對著鏡頭露出她專業的微笑,「當然你永遠可以把它再撿起來,只要你是一個人待在廚房,又有誰會看見呢?」
然而錯誤的故事版本卻傳得比實情還廣,最後慢慢衍伸成「食物掉到地板,五秒鐘內趕快撿起來就沒關係」的都市傳說。
還在相信「五秒鐘定律」?來看點科學證據吧!
然而「五秒鐘定律」是正確的嗎?食物掉在地上五秒內,趕快撿起來都還算乾淨,吃下去也沒關係?美國克萊門森大學(Clemson 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試著要回答個問題。作者想知道,食物和汙染表面接觸的時間長短,是否會影響表面上的細菌傳遞至食物的機率。
實驗中,作者將香腸或麵包放置於帶有沙門桿菌(Salmonella)的磁磚、地毯及木頭表面,分別停留5、30及60秒鐘,隨後測量帶到食物上的細菌百分比。
這篇刊登於《Journal of Applied Microbiology》的實驗結果發現,不論是香腸還是麵包,真正影響食物帶菌量的並不是和汙染表面接觸的時間長短,反而是和接觸表面的細菌濃度具有顯著的相關。也就是說,當你的食物掉到地上,你該在意的不是自己多快將它撿起,而是地板到底幾天沒掃了,是不是很髒。
在同一篇研究中作者還發現,食物掉落的地方,其材質對於食物被沾染到的細菌量也有一定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在表面細菌濃度相同的前提下,和地毯接觸後,轉移至食物上的細菌百分比(1%),遠低於食物和磁磚及木頭接觸後,轉移的細菌量(48-70%)。
相關報導:
新聞來源:
- 茱莉亞.柴爾德(維基百科)
- Explainer: Is it ever ok to eat food that has fallen on the floor? (SBS)
- Residence time and food contact time effects on transfer of Salmonella Typhimurium from tile, wood and carpet: testing the five-second rule(Journal of Applied Microbi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