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在時代底下的「那話兒」──專訪《龍頭鳳尾》作者馬家輝

掩在時代底下的「那話兒」──專訪《龍頭鳳尾》作者馬家輝
Photo Credit: Readmoo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讀罷馬家輝的《龍頭鳳尾》,才會明白:這些在社會底層活動的幫會勢力,無論是上海大亨杜月笙還是銅鑼灣打仔陳浩南,其實一直跟著時代改變,也一直改變著時代。

文:犁客

「剛開始我想寫的只是哨牙炳,是從我外公嘴裡聽來的故事。」

這是馬家輝最新小說《龍頭鳳尾》起始章節〈楔子〉裡的第一句話。在這個章節裡,馬家輝一忽兒描寫外公滿足地吃著牛「賓周」,一忽兒描寫傳聞哨牙炳性好鹹溼,老婆要他在壽宴上「金盆洗撚」──要知道,「賓周」和「撚」等等字眼,都是廣東人對男性性器官的說法,也就是說,馬家輝一面利用「外公的故事」把時空背景帶到二十世紀中葉、仍然充滿傳奇的動盪時代,但告訴讀者的卻不是什麼江湖軼事,而是暗藏市俚情欲的情節。

而且這「金盆洗撚」的哨牙炳故事還沒說呢,馬家輝筆鋒一轉,說得先提一位名喚「南爺」的人物,故事正式開始時,哨牙炳還真的就被放下了。「我剛開始寫這個故事時,書名定為《金盆洗》,主角自然是哨牙炳;」馬家輝說,「但我改了好幾次,一直覺得不大對,改完第十六稿,我忽然明白,我想寫的主題應該放在更早一點的時代。於是第十七稿開始,故事的主角就變成陸南才、書名也改成《龍頭鳳尾》了。」

有請南爺

馬家輝一聲「有請南爺」,把故事主角陸北才喚了出來──陸北才原來是個鄉里木匠,離開故鄉之後先是加入軍隊、再是到香港做三輪車伕,然後加入幫會;因為要在南方發展,所以把名字裡的「北」改為「南」,當上角頭後,人稱「南爺」。

但《龍頭鳳尾》並不是八、九零年代常見的、描述真實幫派人物興衰史的香港電影。陸南才在小區域內雖然是頭子,在大組織裡仍然是末流;而且,他每段經歷的起始或結束,與名利權勢的關係不大,與如何面對個人情欲的關聯才深。

「我對抗戰時期前後的歷史很有興趣,國民黨、共產黨、與外國人互通聲息的『漢奸』──當時有這麼多不同的人聚集在香港,做了不同的選擇;」馬家輝說,「在我大量閱讀、做學術研究的過程裡,總會想到:他們基於什麼理由做出那些選擇?他們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甚至不肯承認自己的理由。時勢變了,他們對選擇的感覺也會改變,選擇後所要面對的結果也就可能出現不同。」

就馬家輝的看法,世事大多比人們想像得更複雜、背後的成因更動態,「選擇」就是其中之一,「用時代、用理想之類的冠冕堂皇理由去解釋『選擇』,其實很方便,聽起來也很得體;但如果驅動選擇的核心,其實是人的愛欲,那就不好講了,甚至可能連那人自己都不敢面對。」馬家輝強調,「不過如果忽略這個因素,那麼就太簡化『選擇』這回事了。」

馬家輝 龍頭鳳尾
Photo Credit: Readmoo

「選擇」的複雜與困局

確認自己想要談的主題是「選擇」,馬家輝意識到,故事的時空背景不能發生在哨牙炳「金盆洗撚」的年代。「所以我必須把場景往前拉到戰時,因為在『死亡』面前,每個人都被逼著不斷選擇。」馬家輝解釋。除了挪動時代場景之外,馬家輝也在角色身上加強了相關設定;「陸南才是個沒有出櫃的同性戀者,」馬家輝道,「我利用這個設定,把他逼進選擇的困局。」

長輩的情欲、妻子的情欲、苦力夥伴的情欲、風塵女子的情欲,甚至外國情報工作者的情欲,一一與陸南才的生命交錯;時代流轉看來如同陸南才隨著身分地位不斷變換的外部衣飾,但翻攪一切的仍是褲襠裡隱而未顯的「賓周」。「別人的故事都是這樣的,不同的人會說出不同的版本,就算去問事主,都還會得到另一個新故事;」馬家輝悠悠地說,「生命本就不易理解。」

因為故事緊跟著主角陸南才,所以讀者可以從他的作為及思考去揣度種種「選擇」內裡的因由,但讀著讀著,總也不免尋思:其他角色的選擇,是否也有什麼難以言明的糾葛?「如果讀者能去想這些,那就太好了;我就是把握好主要角色和典型人物,其他部分,就交給讀者了。」馬家輝謙虛地道,「當然,也可能是因為我第一次寫小說,能力還不夠。」

幫會的歷史,時代的賓周

雖說是首度嘗試小說創作,但馬家輝多年來紮實的研究與觀察,在創作時提供了相當大的助力。他從大量檔案及書籍當中研究黑社會沿革,整理出幾個結論,「所謂江湖,講的就是兩個字,『幫忙』。」馬家輝說,「香港是由難民和移民組成的社會,香港的幫派和海外華人的幫會一樣,大多從同鄉會開始。在七零年代之前,警察和幫會走得很近,甚至政治和幫會也走得很近,暗殺和某些勢力,都與幫會有關;七零年代之後,幫會慢慢變成更重視利益的犯罪集團,在港警成立廉政公署之後,社會秩序才真正建立起來。」

陸南才的故事在《龍頭鳳尾》的結局已暫告段落,讀罷全書,不免令人好奇:原來應該風風光光「金盆洗撚」、結果卻成了《龍頭鳳尾》配角的哨牙炳,他的故事還會繼續寫嗎?

「寫呀,我現在想把整個系列寫成三部曲;」馬家輝笑著,「《龍頭鳳尾》是第一部,寫南爺,大約是1930年到1945年,第二部放在1945年到1967年,寫哨牙炳和南爺的弟弟陸北風。第三部從1967年寫到1982年,香港確定回歸,成立新堂口,面對新時代。」

八、九零年代香港電影多有二十世紀中葉的幫會人物事跡,跨進新世紀時仍然常見新幫派古惑仔傳說,有的改編史實、有的純然虛構;讀罷馬家輝的《龍頭鳳尾》,才會明白:這些在社會底層活動的幫會勢力,無論是上海大亨杜月笙還是銅鑼灣打仔陳浩南,其實一直跟著時代改變,也一直改變著時代。

幫會,就是掩在政治及公權等等表面時代物事底下的那話兒啊。

本文經Readmoo閱讀最前線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龍頭鳳尾》精選書摘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曾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