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的低碳生活手冊:大減食紅肉,不提倡素食,減排20%功德無量

科學的低碳生活手冊:大減食紅肉,不提倡素食,減排20%功德無量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筆者關注環保議題多年,閱書不少,難得遇到這本在事實基礎上絕不含糊,目標清𥇦的指南,消除了不少誤解和偏見,特別是只憑直覺的意念。

半年剛過,全年全球氣溫幾乎肯定會再破紀錄,人類自工業革命以來已造成升溫1.3°C。若各國在未來十來年間不能聯手扭轉溫室氣體 (GHG) 排放的升勢,至世紀中期減少80%,以保升溫不逾2°C,人類文明將面臨氣候變化帶來的生存挑戰。

減排人人有責,但從何著手?看香港政府2015年度的《氣候變化報告》,配合中國減排承諾的政策已製定或開展,一些大機構已進行碳審計及訂出減排目標,但除了欣賞作為點綴的「年青人對氣候變化的聲音」,我看不到在個人層面應做和可做些甚麼事。

自己地球自己救,從認識個人碳足跡開始。據這官方報告,香港人均年排放量約為6噸二氧化碳當量,68%用於發電,17%交通運輸,其餘為廢棄物等等。但不可不知,香港人的生活所需幾乎全部在外地生產,GHG 排放量按聯合國公約規定,算在產地,因此官方排放量只是美國人的1/3,居全球中游。

代表各地碳排放真相的「耗用為本(consumption-baed)排放量 」不容易計算,應該沒有機構為香港做過。有研究估計,國際貿易排放量佔全球1/4,是很多歐州富國的1/3以上;美國反而只有一成來自進口。三藩市曾委託瑞典專家計算,發現其實際耗用的排放量是官方排放量的2.6倍。同是大城市,香港的實際排放倍數應類同,碳足跡估計和美國人同樣巨大。

如果排放真相亦模糊不清,如何有效地實行低碳生活?即使是環團或媒體給出的建議,很多亦經不起推敲,只能讓人感覺良好,浪費大眾有限的心力。剛去世的劍橋物理教授David MacKay曾不客氣地直言,BBC勸告聽眾手機充電插座不用時拔離電源等減排小貼士,猶如用湯匙拯救鐵達尼號,積少永遠不會成多。

按目前的GHG排放速度,整個世紀的安全總量將會在廿年之內用光。若真心為未來著想,坐言起行之餘,不能只靠直覺和常識。由美國倡議組織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UCS)出版的 “Cooler Smarter: Practical Steps for Low-carbon Living” 就是一本針對目標和實效,以嚴謹的科學態度製定的低碳生活手冊。

為籌備此書,UCS科學家團隊和專家合作,透過一個耗時數十年開發的經濟模型(implan),從官方排放統計及全球貿易數據中疏理出美國人的真實排放圖象。本書將美式高碳生活模式按排放量高低分類為交通金購物/家居空調/其它家居能源秏用/食物,逐一分析,得出成效最顯著或易於實行的低碳生活點子。作者們期望有心的讀者每年減少排放量20%,邁向世紀中全球減排80%的目標

coolersmarter-infographic_(1)
Cooler Smarter網頁有互動小工具和資訊圖助你聰明務實地減排。Photo Credit: 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

和很多備受媒體關注的環保團體不同,1969年由麻省理工師生成立的UCS沒有鮮明的意識形態立場,對傳統的環保倡議採取溫和寬容的態度。他們相信永續農耕的理念,但基於排放效益並不顯著,並不視有機和本地生產的食物為低碳生活的必需品。他們亦不提倡素食,認為畜牧業是保持農業生態健康不可或缺的一環。儘管如此,不計美國人必須首先面對的汽車排放問題,UCS和國際組織以至環團一致認同大幅減少食物浪費紅肉食量,是全球應共同實踐的最佳低碳生活起點。

筆者關注環保議題多年,閱書不少,難得遇到這本在事實基礎上絕不含糊,目標清𥇦的指南,消除了不少誤解和偏見,特別是只憑直覺的意念。推介本書之餘,更期待一個為香港人度身訂造的中文版本。

本文獲授權轉載,原文刋於《蘋果日報》What we are reading

責任編輯:周雪君

核稿編輯:王陽翎(于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