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地下世界:穿越黑暗歷史的時光隧道,一場偽裝成旅程的博物館展覽

柏林地下世界:穿越黑暗歷史的時光隧道,一場偽裝成旅程的博物館展覽
Photo Credit:翁稷安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如果你要去柏林,那麼「柏林地下世界」(Berliner Unterwelten)之旅絕對是你不能錯過的行程。

如果你要去柏林,那麼「柏林地下世界」(Berliner Unterwelten)之旅,絕對是你不能錯過的行程。

因為個性的關係,對這種團體導覽式的行程興趣不大,在柏林友人的強力推薦下,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期待不大,沒想到竟成為自己在柏林最難忘的回憶。地下柏林的網站的介紹有限,只知道總共有五種不同的行程安排,最後選擇的是Tour 1「Dark Worlds」,這也是友人建議,以二次世界大戰時柏林的防空洞為參觀對象,聽說也是最具代表和最熱門的行程。

柏林雖為德國首都,逢星期天許多商家休息,更何況是早晨。車站一上來的商場,大門深鎖,只有一間超市和麥當勞在營業,因為到的時間實在太早,只好在麥當勞吃早餐打發時間。「一定要提早到!」友人這麼交待我,他說參觀的人很多,每團人數又有限,一定要提早到場。

結果我就這樣和剛來上班的售票員工同步進入,成為第一順位買票的顧客,一開始還嫌友人誇張,感受不到提前到場的必要。沒想到半小時之後,外面已是長長的隊伍,越晚人潮越多。

Berliner Unterwelten1
Photo Credit:翁稷安
地下世界售票口旁,各種行程的介紹。

集合地點在售票口旁,一座普通的地鐵站入口,工作人員一男一女,男的負責解說,在前頭領著大家前進;女的則在隊伍後,維持隊伍行進的秩序。全員到齊後,解說員開始交待行程的注意事項,參觀對象的是二戰時期的防空洞,裡面的塗漆都是當時遺留,希望參觀者移動時不要碰觸。另外不忘向大家道歉,他們只是承辦這項展出,負責營運和維護,裡面展品的所有權和展示權還是屬於政府,不屬於他們,所以無法拍照。

「不能拍照啊!」雖有遺憾,卻也增添神秘的魅力,我心裡這麼想。

旅程開始於奇妙的地方,在說明完注意事項,導覽員把大家領到車站的某個鐵門,外表看來和車站其他的部分沒有什麼不同,鐵門也平凡無奇。但一打開,直接連通到一條地下走道,像是蝙蝠俠電影裡的秘密基地,門內、門外風景迥異,感覺就像穿越時空,迎面襲來的寒風,似乎帶來著上世紀中葉的歷史氣息,越過此門,即進入了另一個異世界,開始這趟由不同房間串連而成、螺旋向下的地下迷宮之旅。

這座地下迷宮的第一站是廁所,導覽員笑說因為人們往往都對在防空洞裡如何「方便」感到好奇,與其讓大家一路在內心竊竊私語,不如一開始就滿足大家的疑惑。那是一長方形的房間,也是防空洞裡最大的一間。長邊放置數個馬桶,馬桶上方接有水管,馬桶前則留有讓人排隊的空間,使用時無所謂隱私。

Berliner_Unterwelten2_toilet
Photo Credit:escpeapalumni@Flickr CC BY 2.0

這些戰時馬桶反應了德國的工藝水準,設計精巧,有些設計能沖水,有些則以土壤掩蓋。導覽員很坦誠地說,這些古舊的馬桶和水管是戰時的實物,但原本並不是配置在這防空洞裡,而是從別的防空洞搬來。因為當納粹德國一宣佈投降,結束戰爭,飽受戰火摧殘的人們立刻搜刮所有身邊的物資,彌補民生物資長期的不足,防空洞成為首要的目標。以我們所處的防空洞為例,因為人們搜刮的太乾淨,連是否曾安裝過水管都無法判斷,也就不知道究竟是以水或土處理排洩物了。

導覽員接著補充,很多人都會驚訝於防空洞和現代化的車站相隔那麼近,這和柏林防空洞的誕生有關。在二戰初期,德軍銳不可擋,在納粹的宣傳裡,防空洞是沒有必要的存在,因為敵人絕無辦法空襲德國本土。所以,後來英軍第一次空襲德國時,雖然為時甚短,在心理上卻帶來很大的震憾,人們的信心和安全感開始動搖,納粹高層不得不趕快採取因應之道,開始興建防空洞,以安民心。

在如此匆促的情況下,不可能從無到有建好一座防空洞,於是他們把主意動到了地鐵工程上,地鐵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重要基礎建設,是歐美各大城市發展的必爭之地,吸引了無數富人的投資。但地鐵工程難度頗高,再加上經濟大蕭條的衝擊,德國境內完成的地下鐵有限,許多開鑿至一半的工程往往無疾而終,納粹便利用這些或完成或廢棄的地下空間,於上方架設鋼板,改造成防空洞,告訴人們不用擔心。

納粹沒有說的是:這臨時架設、貼近地面的鋼板,其實並不具有抵擋炸彈的強度,一旦真有炸彈投擲下來,結果就是整個防空洞的人一起陪葬。在二戰後期,德國被空襲地體無完膚之時,這樣的悲劇不時上演。

因為是臨時工程,空間看似規劃完善,卻未考量實際的需求。隨著盟軍的反攻轉強,不止息地反覆空襲,在防空洞避難的條件變得十分惡劣,原本設計三、四十人的空間,經常擠八、九十人。每個人又害怕戰火奪去一切,把全部的家當在最大限度內,或穿或提地一起帶入洞內,空間更顯不足;而且越到後期空襲時間拉得越長,一避難就是大半天的時間,原本的廁所、通風的設計,不適用於水洩不通的人群,人們只能在不通風的情況下隨地便溺,臭水四溢,宛若地獄。

地下世界 防空洞
Photo Credit:escpeapalumni@Flickr CC BY 2.0
二戰時期柏林的地下防空洞。

除了共同空間外,還是有一兩個有安置上下床舖的特別空間,這些空間留給有特權的使用者,一是持有武器、負責管理防空洞的納粹黨軍,到後期大抵是不能上戰場的老弱男子。另外則是「模範家庭」,符合納粹獎勵標準的女性和她們的子女,

獎勵標準其實十分簡單易懂,就是生育,生得子女越多,可以得到越多獎章,然後就可以享受這微薄的特權。其中一展間,還原了當時駐守在總理府四周精英黨軍的防空洞(進入這展間時,解說員特別說明,這是經過官方允許的,否則在德國是不允許展示任何納粹的物品),空間充足,還有家俱擺設,更重要地,頂上的鋼板是能防禦轟炸的真貨。但對戰爭的焦慮和等待空襲結束的煩悶都是一樣的,搬置過來的桌上和牆上留著許多隨手的塗鴉,內容或是對四周納粹飾物機械式的重描,或是沒有什麼邏輯的亂畫,出現在訓練有素的精銳身上,多少可以看出心底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