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自由主義源於「西方傳統」,其他國家不必接受? 我們可以這樣看「傳統」

自由主義源於「西方傳統」,其他國家不必接受? 我們可以這樣看「傳統」
Photo Credit: Jeff Widener / AP Photo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人們很自然會質疑,自由主義民主是西方背景下的產物,對於具有不同歷史和現實的國家,這種政治哲學理論是否仍然有意義?哲學家Will Kymlicka點出了一個思考的方向。

哲學家Will Kymlicka原來在其著作中譯本《當代政治哲學》中,特別留下了〈中譯本序〉給中國讀者,很有意思。

他提到人們很自然會質疑,自由主義民主是西方背景下的產物,對於具有不同歷史和現實的國家,這種政治哲學理論是否仍然有意義?道德原則和政治原則是否普遍有效,還是這些原則僅對於由之產生的具體時空才有效?

「西方傳統」不只一種

他認為這種質疑自有哲學以來,哲學家們就對此進行論爭,他也沒什麼特別的新論。但他提醒我們,應當避免誤導或不準確地談論所謂「傳統」或歷史背景。

人們有時說,自由主義的民主理論是西方傳統,有別於中國傳統。但根本不存在一概而論的西方傳統。西方有很多傳統︰一些是自由主義,一些是非自由主義;一些是世俗,一些是宗教的;一世是人道主義,一些是現實主義或虛無主義。

從歷史上看,世俗與人道的自由主義理論只是西方世界中相互競爭的傳統之一,在過去更非主流。如果自由主義理論真的因為具說服力才成為當代主流,那麼假如有一天知識分子認為它不再具有啟發性與說服力,人們就可能回歸西方世界的其他諸多傳統。

「中國傳統」也無法一概而論

作者認為,上述的看法同樣適用於中國,並不存在一概而論的所謂「中國傳統」。實際上,中國也有很多傳統︰一些傳統比另一些更近於自由主義,一些傳統比另一些更世俗化或更人道主義。

如同西方,中國每一代知識份子都必須自己決定,哪些傳統最有助於思考當前的問題——而這決定並非由「傳統」為我們作決定。

自由主義跟基督教關係特殊?

一些論者經常說道,基督教和自由主義具有特殊的親緣關係。另一些論者又認為,羅馬法的遺產是自由主義理想得以滋長的肥沃土壤。因此,缺乏這些歷史脈絡的社會,就不會認為自由主義有那樣大吸引力與意義。

不過,作者卻立即反駁,自由主義在當下西方世界興盛,與這些歷史遺產的關係不大。畢竟西方人在基督教和羅馬法的遺產中生活了1600年之久,自由主義才作為一種政治哲學而興起。在那1600年中,沒有人曾認為基督教和羅馬法會導向自由主義。我覺得這個反駁很有趣,也很有說服力。

各種對自由主義的批判

另外,作者在第二版序中,亦提到各種對自由主義批判的理論,包括馬克思主義、社群主義、女權主義、文化多元主義與公民共和主義。作者在序裡的回應很簡單,但我認為很深刻。(書裡會有更詳盡的探討。)

他說,這些批判理論者一方面批判自由主義,但另一方面又不時暗示,並非自由主義的理想或原則(例如人權)出了問題,而是對這些原則或理想的不完善實施,或者缺乏實施的恰當條件才是問題所在。

放棄還是修正?

他說道:「要解決這些社會問題,我們是要放棄自由主義的民主原則呢,還是更好地實現它們?」而他的看法是,這些批判理論應當被視為對自由主義批判同時,也是在要求自由主義修正它的各種缺陷。

我和他的立場一樣,自由主義也許如各種批判理論中所揭示一樣,有著不少缺陷(例如忽略了實現自由主義的社會條件),但與其說這些批判理論要我們放棄自由主義理想,不如說在豐富與修正自由主義的一些內涵。

本文獲授權轉載,原文見正心誠意

責任編輯:tnlhk
核稿編輯:王陽翎(于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