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是否背離思想?」哲學博士生解析法國高中會考的論說文該怎麼寫?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從Juliette介紹的論說文寫作技巧,可以看出法國的高中哲學教育是透過哲學會考的論說文寫作,來訓練學生組織思想和清晰表達的能力。這種能力具體來說就是:抽象思考、邏輯思辨和組織綜合的能力。
哲學新媒體駐法記者孫有蓉巴黎6月22日專電
法國高中哲學會考題目,即便是受過台灣大學教育的一般人可能都看不懂,看懂了也不知怎麼答,所以年年都引起討論。我們在上一篇的報導中,訪問了幾位剛考完會考的高中生,跟台灣讀者分享他們今年參加會考的心得,此篇系列報導中,我們訪問了一位正就讀索邦大學哲學博士班的學生Juliette Ferry ,請她來說明如何針對一個哲學會考題目而寫出一篇好的論說文。
題目分析
Juliette首先強調,論說文的撰寫並不是只有在寫哲學文章時會使用到,所有的學科都可以用這種方式進行寫作。法國高中會考的題目,通常是一個問題,所以通篇論說文的目的就是要去回答這個問題。為了方便解說,她選了一個她當年會考的題目來作為分析說明的範例:「語言是否背離思想?」

根據Juliette的說法,當我們看到這個題目,首先要做的就是先分析題目所包含的重要詞彙來闡明問題意識,以此範例來說就是分析「語言」和「思想」這兩個詞彙。所謂的分析,就是先把想到的相關字詞先列舉出來。譬如,「語言」一詞應該會跟「文字」、「溝通」、「對話」這些語詞有關。在把題目中的每個字詞都用這樣的方式分析完了之後,就要試著在這些不同詞彙中尋找其定義之間的關聯。
思考不同語詞/概念之間的關聯性
不同語詞之間的關聯可能是一種悖論或張力。在撰寫的技巧上,需要將問題意識,也就是不同定義之間所蘊含的張力,用一系列的問題來展現。這邊可分成兩個部份來說明。

所謂的問題意識,指的並不是論說文題目所要回答的這個「難題」,而是指我們如何透過一系列問題的提問來拆解出可能的不同面向,並進一步透過闡釋這些不同面向之間的邏輯關係,而讓我們對論說文的題目-也就是我們要解決的難題-獲得一個全面性的瞭解。
張力指的則是面對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不同元素、語詞或概念,由於無法化約成同一個東西,而產生的特定邏輯關係。舉例來說,語詞之間的張力可能是一種對反關係,像是「黑白」、「陰陽」等等這種相對應的關係;或是邏輯上無法同時為真的矛盾或悖論的張力關係;也有可能是指涉和指涉物之差異所產生的特殊關係等等。

段落之間的轉承:邏輯關聯性
不同語詞之間的不同張力關係代表了語詞所蘊含的概念有不同的邏輯關聯性。Juliette說,呈現這些不同邏輯關聯性的關鍵就在於段落間的轉承。她說,轉承的意義在於回顧這個段落的論證,以及顯示論證本身的極限與缺陷,用該論證無法說明的部份來引導出下一個段落。
以前面的例題「語言是否背離思想?」來說,如果第一段的論點是「語言可以表達思想」,那麼轉承處的撰寫可能就要舉例,或是提到某人指出有時可能並非如此,藉此顯示此論點的極限,才能合乎邏輯地帶出下一個段落的論點:有時語言會背離思想。接著再用同樣的分析寫作方法翻轉出下一個段論的論點,譬如:並不是語言背離思想,而是思想必須依靠語言而存在。幾乎所有論說文都可以用這種三段寫作來呈現,這就是所謂的辯證法,Juliette如此說。
利用古今哲思來發展自己的問題意識
在分析題目的時候,Juliette建議可以同時把所有想到的相關哲學思想一起列出來,這些知識可以幫助我們帶來新的想法。譬如說,在回答「語言是否背離思想?」時,她會想到黑格爾曾說:「沒有不帶語言的思想」。這個援引就可以激發出新的問題意識。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從題目出發去介紹哲學家的思想,才能避免離題。
所以,要寫出一篇好的論說文,一定需要在正式寫作之前打出文章結構的草稿,以檢視文章中的每個部分,在邏輯上都是緊密扣合的。
法式重結構、英倫要搖滾

曾在英國讀過一年碩士的Juliette,也分享了她對英國和法國在論說文寫作時之差異的經驗分享。
由於英國的論說文寫作只有主題沒有題目,而且完全只要求作者寫自己的想法,所以剛開始Juliette對於這種完全沒有結構可言的寫作方式感到非常驚訝,也覺得有點迷惘,不曉得要怎麼寫。
不過她很快就發現完全可以用法式論說文的形式來融入英式的書寫方式。她認為英式寫作形式的好處在於可以逼自己把想法說出來,也因此論述的論證和反證就變得特別重要、且必須嚴謹。相對來說,Juliette認為,法式寫作由於比較注重文章的整體結構,所以比較容易將學到的哲學或歷史思想展現在自己的論證裡。就她所熟知的法式寫作和她在英國接觸到的這兩種不同風格的論說文寫法來說,她認為這兩種寫作形式剛好互補、可以相輔相成。
論說文寫作訓練能培養出解決問題的能力
從Juliette介紹的論說文寫作技巧,可以看出法國的高中哲學教育是透過哲學會考的論說文寫作,來訓練學生組織思想和清晰表達的能力。這種能力具體來說就是:抽象思考、邏輯思辨和組織綜合的能力。
清晰思考的第一步就是必須能先將思考內容轉成概念來處理,而這就需要抽象能力;而要清楚掌握概念與概念之間的關係,就必須要有能力辨別出不同概念之間的邏輯關係,這就是邏輯能力的訓練;將思考的對象所包含的概念和邏輯關係分析清楚了之後,還需要將其用有組織的方式綜合起來,才能回答問題、或提出相關的解決方式。
因此,學習寫論說文寫作的好處除了能在哲學會考拿高分的表面好處之外,它的真正好處其實在於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任何要解決難題的人都會需要這樣的能力。模仿哲學家日常思考的方式去思考一個主題或難題,在經過練習之後,一般人也可以拓展自己思考的深度和廣度!
工商服務
Tags:
向下扎根的永續教育,才能延續到未來:文曄集團透過捐贈《2222--未來選擇地》門票,提供新北市國小學童沉浸式體驗永續環境的學習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文曄集團透過捐贈「2222 未來選擇地」永續概念展之門票,邀請新北巿國小學校班級學童教育觀展的公益活動。藉由永續展的互動式體驗可激發學生更多思考,提供學生多元學習的機會,響應永續教育議題,亦共同倡議永續發展理念。
聯合國在2015年9月宣布的全球發展框架——「2030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共列出17個項目,涵蓋了社會發展、經濟、環境等各個面向,期待全球國家可以一起努力,在15年內實現永續發展的目標。在這17個項目中,與氣候/環境相關的內容就有5項,包括SDG 11永續城鄉、SDG 12責任消費及生產、SDG 13氣候行動、SDG 14保育海洋生態,以及SDG 15保育陸域生態。由此可見,環境的變化是如何牽動了全球的神經、關乎每一種生物的生存可能。在永續發展已經成為全球共識的今天,我們距離永續目標的實現,依然迫切且遙遠,身為居住在地球上的一份子,我們該做些什麼?又該怎麼做?
今天的選擇,決定世界的走向
由李奧納多迪卡皮歐基金會及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共同捐贈,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及綠屋共同主辦籌劃展出的《2222--未來選擇地》展覽,以倒敘法打造出一個假設的、 200年後的地球,帶著參觀者一起從2222年的未來,一步步倒回2022年的今天。在展覽中,參觀者將親身經歷未來生物多樣性消失、無自然的世界,再回到我們的生活現況——極端氣候、冰川融解、雨林消失、海洋污染、塑膠微粒⋯⋯希望藉由展覽,與身處於地球暖化時代的人們,溝通永續議題的重要性;也讓大家更了解地球正在經歷什麼樣的變化,拋出值得思考的議題,呼籲所有地球公民能夠一起展開行動。
每一個孩子,都是形塑未來的關鍵
作為提供全球專業電子零組件通路服務領導品牌的文曄集團,在實踐SDGs、ESG(環境Environment、社會Social、公司治理Governance三個面向的縮寫),以及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等與環境永續相關的課題,向來不遺餘力。而文曄教育基金會,更本著「多元學習,翻轉教育」以及「關懷弱勢,回饋社會」的理念,投入資源與心力,帶動偏鄉的教育的多元性。2019年開始的「遠鄉閃閃——文曄校園攝影深耕計畫」,就立志要提供孩子們另一種觀看的方式,以及更多元的學習角度。

「我們從2019年開始接觸偏鄉的孩子們,教他們攝影,和他們一起觀察生活周遭的細節。透過孩子的眼睛來看,這個世界真的充滿了各種驚喜,他們拍學校角落中的生態、拍同學、拍自己,也拍一片天空充滿神奇色彩的瞬間、拍一個池塘閃閃發光的樣子。孩子們告訴我們:『原來我們生活的地方,有這麼多美麗的東西。』我聽了好感動好感動。」文曄教育基金會執行長林秋寶與我們分享道。這個經驗,讓林執行長更加相信,孩子不僅僅是未來,更是需要我們保護、引導的未來。
在這次展覽發起之際,文曄集團希望藉由展覽中的互動式體驗,激發孩子們思考,讓永續教育向下紮根,共同倡議永續發展的理念。因此特別購入1000張特展門票贈予新北市各小學,邀請孩子們參與這次展出,期望透過企業影響力,為台灣教育探索新的可能。索票小學包含新北巿嘉寶國小/思賢國小/私立育才國民小學/民義國小/後埔國小/海山國中/汐止國小/修德國小/和美國小/大坪國小/瑞濱國小/平溪國小/鼻頭國小/麗山國小等。

對地球好一點,就能帶來改變世界的機會
「永續即日常」,是文曄集團對永續議題的中心思想,因此不管是公司營運的模式、內部的工作環境規劃,或者員工的永續精神教育,文曄集團從未停下滾動式修正、持續從內部向外擴散的腳步。包括在物流上導入先進電子系統,全面無紙化的庫存管理;將包裝減量、注重回收,從上到下貫徹環境責任。而辦公室的環境規劃,則強調低碳、減碳並期許零碳,例如改採節能的電器產品,以及中午休息時間關燈,一方面省電,另一方面也能讓員工好好休息。
林執行長說:「永續、環保的概念並不是遙不可及的big words,而是跟每天的生活息息相關。你從睡醒開始,要用什麼牙膏、穿什麼衣服,早餐要喝茶還是喝咖啡?去上班要搭車、開車還是走路?每一個選擇,都在影響環境。所以我們不只企業的營運強調永續,更在潛移默化中,讓每一位員工對環保更有感。比方我們做食安的教育,幫助大家了解怎麼計算食物的碳足跡;之前辦的減肥比賽,總共有400多人報名參加,最後參與回測的也有將近300人,大家一起減掉了890公斤左右,腰圍總少了692寸。這個活動很受員工歡迎,好玩、有挑戰性,對地球和自己的身體都好。」林執行長熱切地分享著文曄集團對環境永續的努力,在在顯示出對這個議題的重視度,以及為地球付出的熱情。

「到了2050年,你會希望自己成為怎樣的大人?而200年後,你留給未來的孩子們,又是一個什麼樣的地球呢?」這是《2222--未來選擇地》展覽所拋出的問題,也是文曄集團對孩子們、對未來,所感到的責任。這次捐贈票券給新北小學的行動,只是為實踐「將永續觀念向下紮根」的一個起點。文曄集團希望繼續探索新的方式,讓孩子們了解環境永續的重要性,提醒全球所有公民都必須攜手合作,降低破壞,與地球和諧共存。開始行動吧,從今天起,為成為我們所期望的世界改變者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