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生的阿姨只是路過,卻被軍人射殺身亡!一個台灣人的喀什米爾族群衝突觀察

我先生的阿姨只是路過,卻被軍人射殺身亡!一個台灣人的喀什米爾族群衝突觀察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許多喀什米爾人認為是印度「強佔」了喀什米爾,而且一直以來,政府對喀什米爾的經濟建設極少,只有而且在各方多加限制,使得本地發展有限,失業率高居不下。許久以來,喀什米爾人/穆斯林被塑造成為印度的問題族群,其他地區/宗教的人,似乎也認為就是他們破壞了國家的和諧,因而心生不滿。

文:簡如邠 Ruby Chien(旅遊編輯、背包客棧南亞版管,著有《尼泊爾,玩全祕笈》。台灣人,喀什米爾媳婦,旅居尼泊爾波卡拉。)

我不知道台灣的媒體是否有報導,前陣子我所在的喀什米爾(Kashmir)情勢非常緊張,軍警與民眾互相攻擊,印度政府為了控管,於是切斷了喀什米爾的網路與電信服務。

我很少公開寫喀什米爾的問題,但這回,我很想好好地把這幾年我所見所聞寫出來,好讓大家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喀什米爾:不得關愛的印度養子

不知道大家對喀什米爾有何印象?在我讀書的那個年代,有教到「中印巴三國未定界」,喀什米爾就大概位在這個區塊。在印巴分治時,將喀什米爾劃分為二,一半歸巴基斯坦,一半歸印度,而我所住的,是印控喀什米爾。印控喀什米爾一直想要爭取獨立。

「你們喀什米爾人到底是怎樣,一天到晚找麻煩、搞分化,就不能乖乖當個印度人嗎?」

我這麼說好了,印控喀什米爾就好像被印度領養的孩子。本來自己也活得好好的、快樂得很,有一天他們跑來,就說這是他的孩子,孩子雖覺得莫名其妙,也只能接受。不管一開始我們對於新的養父母是否喜愛(因為那時的事情我不能確定也找不到見證者),但如果養父母真心疼愛,假以時日,孩子應該也會感覺得到。

問題是,你既然要領養我,就要好好待我,但我感覺不到你的關愛。同樣都是你養育的,別的孩子吃雞腿,而我要啃骨頭;別的孩子小感冒時你悉心照顧,而我重病時只能等著自己痊癒,然後你拍拍說「現在沒事了」;如果兄弟口角,你不問是非先責備我,更別說動不動就是一頓毒打;我想離家自立,你硬是把我抓回來,然後在其他孩子面前說數落我的不是,說是我叛逆不受教,害得兄弟也討厭我。

許多喀什米爾人認為是印度「強佔」了喀什米爾,而且一直以來,政府對喀什米爾的經濟建設極少,只有軍事設施隨處可見,而且在各方多加限制,使得本地發展有限、就業機會也有限,許多青壯都苦於找無工作,失業率高居不下。

他們覺得,印度政府的偏心,不只在建設資源分配上的大小眼,就連發生天災意外時也感受不到政府的關心。2014年的洪災,民眾在家中看著水位愈來愈高、大雨連日未歇,心中焦急難耐,沒有見到官方的救援,人們只能自力救濟,地勢高處的居民主動協助低處居民脫困。而政府呢?軍方人力不是沒有,但只用於救援印度人,而洪災過去了近兩年後,喀什米爾的居民才陸續收到一戶幾千盧比的補貼。

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對於人身安全沒有保障的恐懼。來說實例好了。我先生的阿姨在軍民衝突中遭射殺身亡,她只是一名正好經過的家庭主婦,離開這世界時,家中還有一個襁褓中的嬰兒。多年前,有架飛機飛過,正好發出了巨大聲響,駐守在附近的軍警懷疑有人滋事,立刻衝進我們社區,看到青壯不由分說就是一陣打,我家大姊夫也被打得重傷,臥床休息了好久。

以上是真實發生在我家親人身上的事件,更別說有多少類似的案例發生在喀什米爾各處。是什麼樣的國家可以這樣對待自己的國民,不把民眾的性命當一回事,不需現場目擊、不需調查,直接先拘捕、毆打、開槍再說?

喀什米爾人之所以想脫離印度獨立,宗教也是因素之一。印度以印度教徒為多、喀什米爾則以穆斯林為主。本來呢,應該是你拜你的濕婆、我敬我的安拉,彼此互不侵犯。但不同宗教有不同的生活方式,有時會因誤解產生歧異,更有甚者,有心人士鼓動之下,歧見愈深,釀成宗教衝突。

喀什米爾境內也有印度教徒,我們稱他們為「Pandit」,彼此和平共處,甚至每年有許多印度教徒從外省來到喀什米爾朝聖,喀什米爾人還會協助他們。

現任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上台前,喀什米爾人就十分擔憂。印度國大黨執政已久,貪腐、官僚、保守、無效率常為民眾所批評,人民於是期待敢說敢做的莫迪為政壇帶來新氣象。那麼,喀什米爾人擔心什麼呢?莫迪的印度教民族主義色彩十分濃厚,而在他擔任古吉拉特邦(Gujrat)省長時發生的宗教衝突事件,讓莫迪的「反穆斯林」形象更加鮮明。

2002年的宗教衝突,起因於一起火車爆炸事件,由於車上絕大多數是前往朝聖的印度教徒,「穆斯林策劃的攻擊事件」說法甚囂塵上,於是引發印度教徒、穆斯林之間的大規模流血衝突。在官方統計裡,衝突造成了近800名穆斯林與200多名印度教徒死亡,以及2,000多人受傷;但有許多非官方資料指出,死亡的穆斯林應有2,000人左右。

不管是800人或是2,000人,時任省長的莫迪都沒有採取任何作為,否則應可避免如此嚴重的傷亡,他也因此被列為該族群衝突事件的共謀,而接受印度最高法院的調查。

也許就是因為莫迪濃厚的印度教民族主義色彩,使得部份印度教徒在他上台後更加恣意妄為。比方說,去年9月,一名穆斯林被懷疑食用牛肉(在印度教中,黃牛為聖牛),於是遭村民拖出家門,百餘人將他活活打死,即便過程中他和他的家人解釋那是羊肉,但村民並不停手。之後,警方從冰箱取得剩餘的肉品,在化驗後確認是羊肉。類似這樣的「私刑」事件其實只是冰山一角。

許久以來,喀什米爾人/穆斯林被塑造成為印度的問題族群,其他地區/宗教的人,似乎也認為就是他們破壞了國家的和諧,因而心生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