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該「走入山林找正能量」的人,是那些淪為財團打手的官員

真正該「走入山林找正能量」的人,是那些淪為財團打手的官員
Photo Credit: 陳 ポーハン CC BY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我們可以輕易列舉「走入山林的一百個理由」,可以確定的是,其中一定不會有「阻止人們參與社會運動」這一項。

台大森林系主任袁孝維老師在聯合報上發表一篇評論,叫年輕人〈別當憤青!走入山林找正能量〉。看到這篇奇文真是令人感到又好氣又好笑。好氣的是,政府和財團聯手破壞美麗的台灣山林,而這正是因為人們的冷漠,以及像袁教授這樣的人所教出來的人、所治理的國家之下產生的結果。好笑的是,許多人應該都會覺得,這只是「急著證明自己該被淘汰」的離譜「大人/專家」發言又一樁。

袁教授的文章重點在於「戰學運」以及「戰科系」。她的文章一開頭就先把學運和捷運殺人連結在一起(不可思議的神邏輯,跟邱毅一樣),接著說年輕人太愛生氣、不該反抗權威,然後開始戰科系:

「我不喜歡一概而論或太過簡化複雜的人性,但是我告訴你,犯錯後質疑『調查不符合程序正義』,用『精神解離』為藉口脫罪,或為追求立委助理而設計電腦程式打爆立委電話者,以及台大校慶抬棺衝撞體育館,在社科大樓落成典禮拉白布條抗議,或是到傅鐘前高喊學生組工會與老師抗衡的,大部分都不是與自然學系相關的學生。」

台大黑森林|Photo Credit: 台大北極狐 CC BY SA 3.0

按照袁教授的看法,種種違反公平正義的事情都是不容質疑的,例如她提到的:

  • 「調查不符合程序正義」是在找麻煩,檢調單位任意押人取供可能都是可以的,像蘇建和江國慶、最近的杜氏兄弟等冤死案都是活該;
  • 立委是不用監督的(追求助理?看不懂她想表達什麼,應該是想抹黑吧);
  • 「抬棺衝撞體育館」的紹興社區居民,被台大校方提告、強迫拆屋,都是正常的(台大也用了類似的手段對付南投梅峰農場土地上的原住民);
  • 「社科大樓落成典禮拉白布條抗議」,學生們抗議的是校方忽視工安環境、只想要趕快完工,導致工人意外死亡,但這在袁教授眼中都是在拖延完工進度;
  • 學生組工會要求正常的工時和報酬、而不是看學校心情,這也是大逆不道,因為這樣就會影響到少部份惡質老師剝削助理的機會。

我是不太懂,這些是非對錯這麼明顯的事情,跟科系有什麼關係?以及,這跟年輕人有什麼關係?難道抗議各種不公義制度,還需要先做年齡認證?我相信大家應該能分辨出什麼叫做「練肖維」。台大校訓是:「敦品勵學・愛國愛人」我覺得袁教授應該到傅校長的墓前好好自省一番,除非能夠證明,忽略這麼多程序正義、侵犯少數人的權益之後,還能夠稱做敦品勵學和愛人。

不過,雖然看了一篇離譜發言,但這樣的評論也是很有價值的,因為袁教授剛好提醒了大家「自然環境保護」的議題。其實,走入山林之後並沒有辦法獲得正面能量,因為現在「山也BOT,海也BOT」,要走入山林可能要先付出高額的入場費。政府和財團聯手破壞國土,過度開發、濫墾濫伐破壞了福爾摩莎的美麗山林,就連大家所敬重的宗教團體也紛紛被人發現說運用特權來開發、建寺廟、買下保護地來蓋大樓。結果,年輕人以及全體國民是更加生氣!

(推薦閱讀:當變更和開發成為台灣社會對待土地的「慈善」,我們還能對天地祈求什麼?

其實砍樹滅林的事情就發生在你我身邊。搭個捷運到國父紀念館站就可以「欣賞」,遠雄公司為了蓋松菸巨蛋大砍樹,連行道樹也不放過;為了林口的世大運場館,政府砍了幾千棵的樹;桃園A7合宜住宅只需要11公頃的地,卻徵收了250公頃;內湖的水土保留區被慈濟買下並變更為建築用地準備蓋大樓……眾多的破壞山林事件,這麼在乎森林和樹木的袁教授不知道有沒有出來阻止一下,還是說「反正行道樹被砍了,還可以到山裡去看」呢?

(推薦閱讀:為什麼他們要傻傻的吹風淋雨保護樹木?樹是文化景觀,不是有工程就要排除的地上物

不知道那些罵社運團體的人,對於人民起身捍衛樹木、對抗大財團,然後看到警察保護財團的員工、並且狂毆護樹志工(最後還是志工被移送警局),有何感想?還是說罵社運團體的人都覺得,那是「平行時空」發生的事情?再順便問一下,難道這麼多環保團體,都是讀社會組的人?抗爭之前還必須先區分一下科系就是了?(強烈建議下次袁教授到任一個環保運動現場去做個田野調查,課堂點名也好)其實,財團到處亂砍樹,政府幫財團開路,森林系主任最應該挺身而出,不然大家沒有山林可以去修身養性了怎麼辦?

Photo Credit: Emery

我們在在發現,走進森林後就是各種國土的破壞,看到原住民傳統領域慕谷慕魚被觀光客和垃圾淹沒;本該為山林守護的相關單位,例如當地警察單位,長期以來不只縱放觀光業者超量入山(限額600名,但每天都有3000名遊客入山),現在還要對這些站出來保護自然環境的原住民「依法究辦」。

更不用說,從1950年代以來,政府處理的「土地不正義」問題,都是大量准許平地商人和資本進入山地,在平地人違法占用原住民保留地後,又不斷地就地合法,以開發資源和發展觀光之名,嚴重破壞山林水土、侵害原住民朋友們的傳統領域。即使在1990年代原住民朋友的「還我土地」運動之下,政府開始注重類似的議題,但是溫泉區都市計畫、風景區開發、水庫建設、國家公園、森林遊樂區等各種開發案仍然層出不窮

(參考:周婉窈,2014,《少年台灣史》,頁247-248;林淑雅,2007,《解/重構臺灣原住民族土地政策》)

森林會被砍光、會不斷被BOT,就是因為有許許多多不參與公共事務、冷漠的公民,才會讓政府及財團為所欲為。袁孝維老師身為台大教授、還曾擔任過生輔主任,不正是最應該做為社會良心、帶頭發起運動的嗎?發了這麼一篇小清新的「到山林走走」文章,實在是貽笑大方(其實我講得很客氣了,大家可以到原文下面的留言區去瀏覽)。

我認為,真正應該走入山林看看的,是在黨國體系教育之下長成的這群人,尤其袁教授這一輩,掌握行政資源、制定政策的這群人。他們所受的教育只強調長江黃河壯麗祖國、反共復國收復河山,使其心中沒有台灣、沒有鄉土,自然不會挺身而出阻止財團破壞山林、更不會制定適合的國土保育政策。然後,從小的教育又告訴這群人,國家一定是對的,不容許挑戰權威。

所以,當人們開始覺醒(尤其是年輕人,但不限於任何年齡層),發現權威常常是錯的、國家會跟財團一起做壞事,許多人心中出現嚴重的認知不協調,最後只能夠自己當鴕鳥、也叫大家都當鴕鳥,躲到森林去,這樣就看不到種種的不公義所在。(其實現在森林大概也無處可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