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我們的大腦沒有錄影機,但你還是可這樣改善記憶

我們的大腦沒有錄影機,但你還是可這樣改善記憶
Photo Credit: Tobias Schwarz /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我們的記憶其實不甚可靠,這是因為記憶不像錄影機般「播影帶」,而是每次提取時重新組合的產物。只要了解記憶的本質,我們可以認清自己不足,並透過不同方法改善記憶。

文︰洪裕權

蕭法官準備要出門去法院上班了,他開始回想他昨天晚上將車子停在哪裡,他想到車子是停在地下二樓51號,可是當他走到那裡的時候卻發現他記錯了,他再一次回想車子到底停在哪裡,突然想到地下二樓51號是前天停的位置,昨天應該是停在地下第三層的41號才是。他把前天和昨天的記憶搞混了,最終他找到了車子。

記憶錯誤可大可小

蕭法官記憶發生錯誤的狀況,在你我日常生活當中常會出現,像是記錯鑰匙的位置或誤以為自己已經吃過藥了,這些現象被認知心理學家稱為錯誤記憶 (fasle memory),就上述的舉例看來這樣的錯誤對於我們生活似乎無傷大雅。

讓我們轉換⼀個場景︰法庭內蕭法官正在審理一場兇殺案,案發當時是個沒有月光的夜晚,兇手逃之夭夭,當時在案發現場目擊凶殺案的只有一位目擊證人,檢查官將八張嫌疑犯的相片並排在同一張紙上,要目擊證人辨認出兇手是哪一個,目擊證人很堅決肯定地指著照片當中的一個人,並且說:「兇手就是他!」。

蕭法官該不該根據這位目擊證人的證詞來下判決呢?在這類的場景之中,記憶的正確性其影響程度就不可忽視!小小一段的錯誤記憶就可能影響另一個人的人生,也因如此開始有科學家對於目擊證人證詞的可靠性提出質疑。

大腦中沒有錄影機

普羅大眾對於記憶都普遍將其視為一台錄影機,任何時刻遇到的事情都會被這台錄影機忠實的記錄下來,它不會放過任何細節,並且在我們有需要的時候,隨時隨地的可以調出我們想要的片段記憶,來讓我們回想與重溫當時的情況,可是真的是這樣嗎?記憶真的會完整並且不漏掉任何細節的紀錄我們的生活嗎?

如果真的記憶是這麼棒的錄影機,我們就可以在我們需要的時候詳細的回想,例如可以清楚地知道有誰還欠我的錢,昨天老闆交代的每一項工作都不再需要依靠筆記本的紀錄了,嚴重困擾另一半的各種紀念日也就不會再是問題!

但是非常不幸的是,我們還是需要借據、筆記本、以及行事曆來提醒每個紀念日的時間,認知心理學家透過錯誤記憶的研究發現︰記憶根本不是錄影機,記憶就是一家工廠,我們每天遭遇到的事情會被記憶工廠記錄下來,去分析事件的屬性與要素並將其歸檔。

當我們開始回憶某件事情的時候,工廠會將把其「認為」屬於那件事情的元素組合起來,形成我們所認為的記憶。與其說記憶是記錄當下並且可以隨時提取的系統,倒不如說記憶更像是重新組合的產物!

改善記憶的做法

對於記憶的運作特性,我們並不能從記憶的本質去改善,但我們可以體認到兩件事情:

  1. 記憶本身並不是完整無遺漏的紀錄,而是將訊息分解後再重新組合成,所以我們不只不可以完全相信自己的記憶之外,對於別人拍胸補掛保證沒有問題的記憶也要保有一些懷疑。
  2. 我們可以透過一些技巧來改善記憶的不精確,像是重要的事情要馬上記錄下來,不但有備忘錄供我們參考,記錄下來的過程讓我們記憶又再加強一遍,會讓我們對於那件事情的記憶更加深刻。假如是需要記憶大量的資料時,不要一次就嘗試將所有的資料記下來,先將資料分成多個小部分,然後每次只記一個小部分,並且重複去記憶,最後當所有的小部分都記下來後再將所有整合起來。此外,對於自己要記憶的東西要先整理組織成有結構的資訊,相較於雜亂無章的訊息,有組織的資訊我們能夠利用其階層與關係來加強我們的記憶!

從記憶的正確性與運作方式看起來,記憶似乎不是很可靠,可是記憶是人類非常重要的能力。我們生而為人,正是記憶給予我們能夠回首往事,使我們可以回憶過往種種的酸甜苦辣。

儘管其作用方式和我們想像當中有所差異,但是只要我們了解記憶運作的本質,我們就可以認清自己能力不足之處,並且透過方法來改善、提升記憶的可信度。

相關文章︰

本文獲授權轉載,原文見哇賽!心理學

責任編輯:tnlhk
核稿編輯︰周雪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