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玉Björk:冰火粹煉的樂章,當之無愧的冰島音樂代名詞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Björk的音樂創作歷程,恰可以冰島的火山噴發、地殼震動比擬,那種集爆裂、生命力又不停變化的力量。要說她是冰島的代名詞,自然一點也不為過。
文:林可威(agnès b. RDM LIVE)
自90年代以降,冰島在眾多音樂愛好者的心中,已具有其無可取代的獨特性。大家總好奇,這個遙遠、人口僅31萬的島嶼究竟帶著什麼魔力,得以在這二十多年間,產出眾多揚名國際的傑出音樂人。其中,最廣為人知的碧玉(Björk)堪稱先鋒,而她的音樂創作歷程,恰可以冰島的火山噴發、地殼震動比擬,那種集爆裂、生命力又不停變化的力量。要說她是冰島的代名詞,自然一點也不為過。
從雷克雅維克向世界吶喊
1970年之前,遺世獨立的冰島尚未發展出任何鮮明的音樂場景。直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沿襲了英倫龐克乃至後龐克潮流,許多當地年輕人心中的那股躁動能量才正式開始釋放。1965年出生首都克雅維克(Reykjavik),自5歲就進入音樂學校累積古典音樂底蘊,更一路浸淫於現代樂派、發揮出前衛創作才華的Björk,的確也從未在這股騷動中缺席,她先後參與過多組樂團,其中的Kukl,算是在冰島本地開始嶄露頭角的代表團。
1986年Kukl在當地電視台的一次轉播中演出,已懷了大兒子Sindri的Björk穿著中空裝、孕肚外露,在螢幕中大聲嘶喊的模樣,引發諸多觀眾的驚恐投訴。但這樣的大無畏,僅是Björk自我風格的開端。她隨後加入Sugarcubes,靠著〈Birthday〉率先獲得來自英美獨立音樂榜的注目,也開始受到來自歐洲與美洲的另類樂評關注。觸角伸出冰島,同時也開啟Björk對世界的想像,更令她單飛後的創作能量徹底爆發。
懷抱著對凱特布希(Kate Bush)、布萊恩伊諾(Brian Eno)等人的憧憬仰慕,Björk在1992年落腳英國,與Nellee Hooper和Howie B等知名音樂人一同打造的首張專輯《Debut》,精巧展現當時少見的實驗與電子流行、Trip Hop音色,更重要的是將風行於90年代初期英倫舞廳的調性廣泛納入其中,這也讓Björk一戰成名。在單曲〈Big Time Sensuality〉的MV中,Björk站在穿梭紐約街頭的拖板車上,忘情舞動嬉笑的模樣也正流露了她跨足世界各地的期待,並一舉成為1994年全英音樂獎(BRIT Awards)「Best International Female」與「Best International Newcomer」的得主!
1995年的第二張個人專輯《Post》,透過專輯名稱就展現出延續她音樂野心的企圖,除了《Debut》的原製作班底,還加上Tricky、Graham Massey等更多元的音樂人參與,音樂類型也更加複雜廣博。1994年受瑪丹娜(Madonna)之邀參與譜寫的〈Bedtime Story〉,也讓她的另翼音樂才華,廣開知名度,而她那股無盡探索的姿態,也在樂評盛讚、音樂獎項的肯定後,以這兩張專輯陸續入主包含Spin評選為「Top 90 Albums of the ‘90s」與「100 Greatest Albums, 1985-2005」、Rolling Stone的「The 500 Greatest Albums of All Time」的美譽。
冰島的召喚
然而,對Björk來說,1997年發行的《Homogenic》則更具關鍵意義。專輯和英國DJ Mark Bell密切合作,除了將電子元素和古典弦樂完美揉合,在當時1997年極具開創性之外,它更讓Björk重回冰島懷抱,透過她的音樂創作,也讓她幾乎就是冰島的奇幻代名詞。據當年製作人Markus Dravs回憶起Björk在製作專輯時對此專輯的「意象」說明,她說《Homogenic》就要像是一座「被苔蘚覆蓋的火山」。首發單曲〈Joga〉的音樂錄影帶,與Björk長期合作的知名導演米歇爾龔特利(Michel Gondry),更是直接以冰島地貌為題,透過電腦動畫,讓整座冰島跟著歌曲的節奏重拍一起律動,結尾更讓冰島成為Björk體內的心臟。
此後,Björk的創作更明顯地往三個面向前進:冰島的原鄉情懷、對大自然的擁戴,以及透過前兩者的具象特徵,轉化表達自我的內心思緒。而同時她仍持續找來不同的音樂人,完整執行出她心中理想的音樂圖像:
從與丹麥怪咖大導拉斯馮提爾(Lars von Trier)合作的電影《在黑暗中漫舞》(Dancer in the Dark)有電台司令(Radiohead)主唱湯姆約克(Thom Yorke)的現聲;《Vespertine》專輯除了有Zeena Parkins帶來獨特的豎琴音色之外,實驗電音雙人組Matmos堆砌出不可或缺的電子音牆;《Medulla》專輯的Beatbox全人聲伴奏,替A Cappella又呈現出新樣貌;《Volta》專輯找來了提姆巴蘭(Timbaland)等人參與,流露的則是充滿土地氣味的部落風格。更遑論每張專輯她和不同服裝造型師攜手,在封面上將自己打造成各種不同故事的角色,視覺衝擊次次強烈。
科技揮灑大自然之愛
Björk曾多次在訪問中透露出她和大自然的親密關係,她常在冰島偏僻的木屋裡獨自創作、每年一定要露營、在冰島野外小徑散步唱歌(比上教堂還更有歸屬感),更不能忘記她持續捍衛冰島原始地貌,拒絕跨國工業進駐開發, 還曾發行單曲〈Náttúra〉來募集冰島環境保育的基金。但同時,她又擅長以最尖端最原創的科技,來完成她這些歌詠大自然的創作。
Tags:
AI驅動行銷新境界!微軟聚焦Copilot探究人工智慧創變行銷新動能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行銷人應該把最關鍵的時間,投注在真正有價值的工作,但是在過去,多數行銷工作者卻總感覺時間不夠用!進入AI時代,人工智慧大幅改變行銷模式,想知道如何利用生成式AI提升行銷決策與執行效率?微軟與INSIDE POSSIBLE合辦AI社群聚會「智勝未來 行銷再進化:AI助攻企業開啟客戶新旅程」,第一手解密行銷結合AI的使用情境,讓所有行銷人智慧工作、智勝未來!
身為行銷決策者或在第一線作戰人員,是否感覺永遠被時間追著跑?總希望有三頭六臂,同時要發揮創意靈感,又要兼顧數據洞察的雙軌能力,提升自家品牌的各種行銷成效;甚至行銷部門被賦予扮演業績助攻手,創建嶄新的顧客旅程、提供個人化行銷溝通,進而幫助品牌招攬新客、喚回舊客,挖掘更多潛在商機。
然而,要達到上述情境價值,行銷部門卻總覺得使不上力!原因為何?仔細觀察現在行銷成員的工作模式,可以發現行銷成員當前遭遇到幾類困境:
- 數據分析---進入MarTech時代,行銷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和精力彙整數據分析,並且還要進一步洞察數據來優化決策
- 創意內容製作---需要不斷產製吸引消費者的內容,而且要同時兼顧創意與成效
- 多通路行銷---通路碎片化,行銷人需整合及管理多個渠道的行銷活動以觸及更多潛在顧客
- 廣告成效優化---伴隨數位廣告成本逐年增長,以及行銷資源越來越少,必須以有限預算轉換最高投資報酬率
- 因應變化的韌性--市場及消費者需求變化速度越來越快,擬定準確的行銷決策更具挑戰
上述難題,我們為什麼可以清楚得知?這些內容,其實我們也是運用生成式AI,透過精準提問來得知相關解答。另外,為了佐證資料正確性,從這些回覆的參考資料來源,我們也從調研報告,確實找到幾項真實的數據。
像是HubSpot最新發布的《行銷狀態報告》(The State of Marketing 2023),裡面就提到,平均行銷人員每天花多6小時在手動工作,相信如果能善用數位工具,甚至是AI解決方案的行銷人員,他們的策略效率一定能贏過那些仍然沒有使用的群體。
翻轉行銷日常!微軟示範Copilot如何成為行銷人的絕佳助手
上述討論在在可以發現,現在行銷人員面臨的難題是相當多面,並且隨著技術的發展,這些難題也將會更為複雜。AI,正是能輔助行銷人克服難題、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增長行銷成效的解方之一。
根據Gartner的報告預測到2025年,所有組織當中,大約會有75%的行銷職能將會結合人工智慧,過往生產型的工作,將會轉行變成更具策略性的活動。意味將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會在這一兩年積極把人工智慧導入到內部組織的行銷流程,從策略擬定到落地執行,以更敏捷且以數據為基礎的方式,來應對未來的商業挑戰。
另一方面,進入注意力破碎加上媒體分眾化時代,根據統計現代人每日平均接觸達4,000則廣告訊息,平均注意力時間剩下8秒。對行銷人而言,根據消費者輪廓進行明確地分眾,並且因應不同分群,設計出最適合的溝通內容以達到精準行銷,這些都能開始藉由AI提供輔助。
像是Dynamics 365 Customer Insights根據顧客過往的搜尋、互動、交易等行為數據,透過AI及機器學習的運算,找出產品喜好、平均購買量、以及顧客終身價值等具有價值的見解;搭配具有相似購買模式的其它顧客經驗這類洞察資料,藉此建立起個人化的顧客旅程,在對的時間、對的通路提供預測性的產品推薦。AI能幫助品牌在不同檔期實踐精準行銷,也讓行銷人可透過分析儀表板追蹤成效,有助於行銷策略的優化。
對此,微軟攜手INSIDE將在12月15日,於台北艾麗共同舉辦INSIDE POSSIBLE AI社群聚會,以「智勝未來 行銷再進化:AI 助攻企業開啟客戶新旅程」為主題,從數據洞察、媒體廣告創意、決策效率、乃至於AI衍生的著作權等多維度議題切入,提供行銷領域工作者,一場充滿實戰應用的知識饗宴。
本次活動議程,邀請KPMG安侯企業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數位創新服務的林大中,帶來第一手最新2024行銷趨勢;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整合長李致緯、安然科技執行長嚴中健,將分別從媒體廣告提案成功變現,以及行銷打造全新顧客旅程扮演業績助攻手等主題,剖析如何運用AI工具結合預測受眾輪廓、尋找潛在顧客的具體方式。
另一方面,微軟代表的相關講者,會從不同構面演繹AI的使用情境。台灣微軟首席營運長陳慧蓉希望翻轉行銷長的思維,講解如何從不同角度理解AI、結合AI;台灣微軟技術專家林毓忻將說明Copilot的重點功能,重塑行銷人的過往工作模式;台灣微軟法務副總經理廖怡苓則從法律議題著手,探究創意工作使用AI生成內容需注意的規範。
不論您是企業C-level決策層或第一線作戰人員,只要渴望掌握最新MarTech行銷應用趨勢、以及希望知道怎麼運用AI,讓工作達到事半功倍,這場「智勝未來 行銷再進化:AI 助攻企業開啟客戶新旅程」將是揮別2023、放眼2024的交會時機,最重要的一場行銷盛會。


活動資訊
名稱:智勝未來 行銷再進化:AI 助攻企業開啟客戶新旅程
時間:2023/12/15(五)13:30-16:00
地點:台北艾麗酒店5樓 楓柏廳(110台北市信義區松高路18號)
活動名額數量有限,點此立刻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