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瑞士FIFO藝術節見聞錄(一):山城倫斯與異國的國慶日

瑞士FIFO藝術節見聞錄(一):山城倫斯與異國的國慶日
Photo Credit:蔡孟凱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頭一次為陌生的國度慶生,在節日的歡騰之後,緊接而來的便是藝術節的正式開幕,我們在眾門之所的旅程,才正要開始。

文:蔡孟凱

歷經十九小時的漫長飛行,總算能逃出狹小的機艙座位。在拖著行李樂器走出機場的那一刻,歐洲內陸的乾爽空氣直撲而來,脊椎和肩脖積累的痠痛暈熱瞬時隨之釋放,即便正值夏日,瑞士的空氣仍是舒爽宜人,與臺灣襖熱滯悶的天氣大相逕庭。搭上藝術節大會的特派巴士,瑞士壯麗廣袤的地景在眼前無限延伸,即便身體因長途飛行的疲憊而軋然作響,心裡卻因眼前的美景和即將到來的表演而激動不已。

這是第三次隨基隆楓香舞蹈團參與國際藝術節,今年我們落腳於瑞士的馬蒂尼,帶著臺灣的舞蹈和音樂造訪這個白朗峰腳下的美麗山城。

瑞士奧圖杜雷藝術節(The International Folk Festival Octodure, FIFO)今年已邁入第三十個年頭。FIFO以主辦城市馬蒂尼(Martigny)的古稱Octodure為名,Octodure在古法語裡有「八扇門」之意,揭示馬蒂尼身為瑞、法、義三國交通樞紐的地位。

馬蒂尼街景
Photo Credit:蔡孟凱
2016年FIFO藝術節的舉辦地點位於瑞士的馬蒂尼(Martigny),這是一個有2,000年歷史的小鎮。

今日,FIFO已然成為瑞士每年的文化盛事,各種風格的音樂和舞蹈表演輪番上陣,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表演藝術在此地交匯共融。除了馬蒂尼以外,在為期八天的藝術節中,瑞士還有數個不同城市,每天安排不同國家的團隊輪流上台鬥藝。FIFO今年邀請了十二個團隊,超過五百位來自不同國度的舞者和音樂家在此集結,各種獨具特色的表演風格在馬蒂尼共聚一堂,古老的眾門之所再次敞開懷抱,迎接無數來自邊境之外的異語靈魂。

離開日內瓦機場,經過約莫一小時的車程,我們團隊一行人抵達馬蒂尼,這裡是整個FIFO藝術節的主要活動場地,馬蒂尼保留了大部分小鎮的古老風貌,四處可見當代風格的塗鴉創作和駐村的藝術家及設計師的工作室,在山巒包圍的氛圍下,自在地奏著隨興而愜意的恬靜節奏。兩位笑容可掬的當地導護員Vincent和Oliver在馬蒂尼迎接我們,我們每個人都收下一朵或白或粉的玫瑰,作為一份簡單不失正式的見面禮。

我們下榻於瓦萊州藝術學校,教室改裝的簡易寢室,即便少了學子聲響和身影,校舍卻仍散發出專屬校園的年輕氣息,行軍床和毛毯取代了原本的課桌椅和教具,構成稍屬克難但足以供給生活的作息空間。在我們之前已有其他國家的隊伍抵達,失去語言的我們以眼神交換彼此的問候,從相異於自身的身體輪廓想像對方的文化相貌。同樣身為徘徊異國的旅者,在未來的八天,藝術,將是我們唯一賴以溝通的語言。

Tout le panorama mondial du #fifo 2016 #martigny #cioff #shareculture

FIFO Martigny(@fifo_martigny)張貼的相片 於 張貼

FIFO開始的前一天(8月1日)正好是瑞士的國慶日,FIFO安排了幾個參展隊伍,在國慶日上先行演出。託福,我們得以造訪倫斯,在藝術節正式開始之前,先暖暖因時差和飛行而癱軟生鏽的身子。

倫斯(Lens)距馬蒂尼約一個半小時的車程,是一個海拔約1,130公尺的山腰小鎮。小鎮街道明亮樸實,有著重整翻新的痕跡,卻也保留著些許古老雋永的氣息。倫斯夏日的舒爽空氣沁涼入心,陽光卻也不輸臺灣的熾人。臺灣雖然也不乏群山環抱的美麗山城,倫斯的山景卻彷彿近在咫尺,垂手即可掌握與五指之間。我們在山城一處明亮几淨的小飯館稍作歇息,迎接下午的演出。

受邀至倫斯的隊伍,還有前蘇聯成員之一的蒙大維(Modavie),蒙大維的表演者神情帶著東歐民族的靦腆,表演裡卻有著奔放不羈的熱情。他們帶來一系列改編傳統交際舞的舞蹈表演,踢躂鞋跟採得地板轟然作響,複拍子的節奏讓整個表演有種不斷前行的綿延感。舞蹈本身脫胎自當地民俗舞,不乏炫技繁複的舞蹈動作,將群眾的情緒推瀾至最高層。蒙大維的音樂以管樂為旋律主體,弦樂為輔,低音提琴和匈牙利揚琴(cimbalom)負責提示節奏。排簫吹得飛快,技術高超的快速音群演奏讓我們大開眼界,樂隊指揮同時擔綱觀察舞者與控制樂團的職責,將舞蹈和音樂嵌合無縫。

FIFO Martigny(@fifo_martigny)張貼的相片 張貼

在換場的空檔,蒙大維的領隊前來與我們攀談,他此次領軍的團隊曾於2003年時造訪苗栗,參加國際假面藝術節。十來年後,竟在瑞士又一次與臺灣的聲響相遇,同樣作為來自異鄉的表演者,我們竟有他鄉遇故知一般的悸動和感慨。蒙大維在如雷的掌聲中完成精湛的表演,緊接在後的我們逐漸感受到那專屬舞台,特有的緊張與興奮。我們的東方風格和亞洲風情很快地吸引了倫斯的觀眾,每一個道具、舞步、樂器和曲目對他們而言,都是新韻無窮,足供再三玩味。雖然首次登台稍有失誤,但我們仍成功的完成在瑞士的第一場表演,在山城倫斯留下我們的足跡。

結束在倫斯的短暫行程之後,我們回到馬蒂尼的下榻處,正好跟上晚上十點在市區教堂的國慶煙火。馬蒂尼的國慶節目雖不算盛大,卻也足稱隆重,夜裡的教堂打上簡單的燈光,在入夜的古老城鎮閃著靜謐的光芒,五顏六色的煙花在沉靜的夜空中賣力的舞動,在宛如剪影的山巒輪廓間恣意的撒上稍縱即逝的色彩。頭一次為陌生的國度慶生,身為過客的我們也感染些許歡快的氣氛,在節日的歡騰之後,緊接而來的便是藝術節的正式開幕,我們在眾門之所的旅程,才正要開始。

責任編輯:曾傑
核稿編輯:楊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