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球戰爭再起:境外OTT大軍壓境,傳統電視台決戰新媒體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兩年內,台灣從影音串流服務(OTT)荒漠,突然變為競爭最激烈的地區之一,加上臉書的影音完全取代了媒體功能,台灣的傳統電視台處境岌岌可危。
文:黃靖萱、洪綾襄|財訊雙週刊 第508期
為了反擊,所有電視台只能靠攏新媒體,砸大錢打造OTT,或把臉書(Facebook)當成自己的新媒體平台,但沒有獨特內容、找不到商業模式,大家都陷入苦戰。在新舊媒體的亂鬥下,誰能主導台灣人的眼球?分食數百億元廣告商機?又是誰能在最混沌不明的亂世中,找到獲利模式?
戲劇依然愛恨情仇,新聞仍舊吵鬧不休,但,電視還是電視嗎?每天,通勤上下班的你,利用搭公車、捷運的時間拿著手機追戲;到了公司,電腦整天開著臉書網頁,在臉書上按幾個讚,所有最夯、最新的新聞或討論就一次看遍。
來自科技界的新媒體崛起,改變每個人每天的生活情境,等同宣告傳統電視正步向遲暮。電視新兵、聯合報系電視台udn tv,在苦撐三年後,七月一日起自全台有線電視下架,只在網路上播出,成為新變局下的祭品。
但電視產業更驚訝也更關心的,則是七月初,三立將新聞台上架到中華電信的MOD上。過去,在電視台和有系統業者緊密的生態結構中,有線電視新聞台「團結地」抵制MOD,但三立卻開了第一槍,電視圈議論紛紛後續的影響。「電視在走下坡,有線電視廣告收入只剩下過去的70%,其他要靠MOD、新媒體、手機等平台收回來,不能全部都在有線拿了,」中天董事長馬詠睿說。
國內外OTT進逼
三立新聞台開第一槍 向MOD靠攏
去年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調查發現,已有16.2%的消費者不續訂第四台,這些「剪線族」(cord-cutters),同時轉移預算至數位影視等影音串流服務(OTT,over the top)。近兩年來,國內外OTT大量進入台灣,分食電視人口。2016年伊始,一月就有美國串流影音平台網飛(Netflix)登台;三月底,中國的愛奇藝台灣站開台,連來自法國的Dailymotion也推出繁體中文版。
若加上台灣自己的OTT平台,如三大電信公司都已推出服務,曾參與創辦美國TiVo的錢大衛創立台灣原創的LiTV,七月初連KKBOX旗下的OTT VOD影音服務平台KKTV也上線加入戰局。而且不論愛奇藝或KKTV,一出擊就砸高昂版權費,和南韓同步播出韓劇《太陽的後裔》及《任意依戀》來吸引會員,台灣電視台的處境可說是四面楚歌。OTT的戰況仍未分出勝負,但其實新媒體巨獸早已產生。
七月中,臉書公布在台灣的月活躍用戶達到1,800萬人,儼然成為台灣最大的媒體,根本沒有任何電視台的收視率或媒體的網站足以和臉書匹敵。臉書先是為了獲得更多新聞內容,和主流媒體合作,讓合作的媒體開始獲得嵌入廣告的利潤,卻也逐漸養成人們透過臉書閱讀,進而觀看影音新聞的習慣。台灣有些電視台,只擁有和其他電視台沒有差異的新聞內容、缺乏足夠甚至沒有自製戲劇、節目的能力,在茫茫網站中,根本吸引不到觀眾,更沒有發展自己OTT平台的實力,反而更加依賴臉書,將臉書當成了自己的新媒體平台。
臉書成新媒體巨獸
招募新血練兵 與傳媒敵對又共生
然而,今年初動作頻頻的臉書,開始對外招募記者,要求具備新聞判斷能力、針對內容深入分析,並能撰寫生動的報導,顯示臉書正計畫培養媒體資源。六月底,臉書再宣布,將調整動態消息演算法,新聞媒體的貼文優先次序排位後挪,臉書坦言,這調整將會使很多新聞網站流量明顯下滑。
臉書的每一個動作,看似和媒體共生,其實是威脅、牽動著傳統媒體的生存與發展。最大的影響就是,臉書理所當然成為最大的廣告投放標的。根據美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公布「新媒體狀態」(State of the News Media 2016)報告指出,數位廣告已牢牢掌控在網路巨擘手中。在所有數位廣告營收中,臉書、谷歌(Google)、雅虎(Yahoo)、推特(Twitter)以及去年收購美國線上(AOL)的電信業者Verizon五家科技公司,就吃掉了65%市場。
這情況一樣發生在台灣。以電商「愛上新鮮i3Fresh」為例,執行長張右承坦言,他們愈來愈不和傳統媒體合作,近來廣告資源逐步都投放在臉書,因為臉書會提供許多數據,幫助優化他們的廣告轉換率。「我每一分錢花出去,都能計算投資報酬率,但舊媒體做不到,」張右承說,「時代變了,以前沒有這些工具,我們沒得選,但現在廠商找到新的模式。」
「其實很多人都想錯了,電視台現在最大的競爭者,是臉書,」三立總經理張榮華直言。臉書有聚眾效果,邊緣化了各家電視台官網,但僅依靠在臉書上衝大粉絲群,就補得了他們在傳統媒體流失掉的收視率及廣告收入嗎?
「當然補不回來啊!」民視新媒體事業群王宗弘無奈地說,「因為平台是別人的,廣告就掌握在別人那裡。」
一位電視台董事長用自身的例子說明,他們的新聞及節目在YouTube能見度高,平均一個月能從YouTube拿到二十多萬美元的分潤;而臉書雖然也開始和「創作者」分享廣告收入,但他們一個月僅能拿到數千美元。他認為,其他電視台即使粉絲群再多,也無法賺回電視流失的廣告,更何況有一些電視台甚至不是內容「創作者」。
再加上走進網路、新媒體時代,「就算是獨家新聞的壽命也只剩下三分鐘,大家都會抄啊!怎麼賺錢?」一位前電視台負責操作網路的高層,談到自己過去面對的困境感嘆,「不做新媒體是等著別人把你殺了,但你做了,卻沒有商業模式,(花大錢投入)是自己把自己殺了。」

電視台陷困境
收視、廣告衰退 OTT還賣不動
Tags:
從影業小編到台灣變色龍,UG is hot with Photoshop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做最精彩的你自己」的白靈、跨年大唱 First Love 主題曲的白冰冰、手機桌面幸運女神美輪明 —— UG is Hot,那個總是出現在大樓屋頂上的人緊追時事梗,彷彿他的衣櫃裡有無限的道具隨手捻來都能搭上。充滿 B 級感的變裝加上高超的 Photoshop 技巧,讓一個人以千百種人設亮相。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平時身為平凡上班族的 UG 是怎樣煉成社群百變女王的,而他最愛用的 P 圖小撇步又是哪些呢。
從「過氣網紅」到「最快的變裝民眾」
許多人認識 UG 是因為他 2009-2010 年 cover 少女時代的精湛模仿,當時甚至受邀上韓國綜藝節目《Star King》與偶像相見。在 15 年前,所謂「網紅」一詞還未被廣泛使用的時候,那年還只是個大學生的 UG 用他的熱情示範了追星的極致,並在社群網路上發酵。不過 UG 並沒有選擇走上演藝之路,如今回看往事直笑說自己是「過氣網紅」,他反而在近年不斷透過變裝「成為」各種偶像,反映時事的速度堪稱「最快的變裝民眾」。
「我變裝的故事要從小時候說起,」小學時迷戀美少女戰士華麗的變身,加上看綜藝節目中反串藝人帶來的娛樂效果,「我覺得這個東西我好像做的來,而且與其被大家說你『有點娘』,不如把它轉換成一個表演的形式,就會變得很光明正大。」UG 不只自己表演,也帶著同學在兒童節大會上跳徐懷鈺,從小就展現自信光芒。
社群在走 Photoshop 要懂
若從很早就在 Instagram 上追蹤 UG 的朋友,應該會發現他從某個時期開始,照片中的場景從居家環境大量轉換到一個大樓的頂樓——那正是 UG 任職電影發行公司的頂樓。「我剛進公司老闆就知道我會變裝,有次《穆荷蘭大道》特映會老闆就提議我扮成電影中的角色,讓觀眾可以來合照,」UG 聊到公司很支持讓他很合理地時常扮裝,「讓我覺得哇原來這在一個 30 幾歲的上班族身上是件被鼓勵的事。」也因為如此他對變裝愈來愈認真,也開始用變裝的形式參加同志遊行等等的公眾活動。
平時的 UG 除了經營自己的社群平台之外,也時常利用 Photoshop 製作工作所需的宣傳素材、電影周邊等,「我們三不五時就要拍一些商品照,公司頂樓剛好很漂亮就會上去拍。」雖然從大學時期就學了各種影像處理的軟體,「Photoshop 還是最直觀的!」UG 說在電影發行公司當小編,幾乎每天都會用到 Photoshop,不管是 banner、gif 動圖還是小型印刷品通通都可以用 PS 搞定。
看我 Photoshop 三十六技
社群上火熱起來的事件通常是沒有預告的,但 UG 總是能抓住這些時事梗的精髓,他對於挑選變裝的角色也有一套自己的邏輯,「通常以我自己喜歡的影視或音樂作品為主,時事的話,除了社群上的熱度之外,我也會選擇有很明顯特徵的,大家一看就知道這是什麼!」仔細看 UG 每次扮演不同角色,神情絕對都是最到位的。
不僅變裝角色多元,UG 的 P 圖技巧也是三十六技各種搭配!在這次採訪中 UG 回歸初心,化身成他的變裝啟蒙「美少女戰士水手月亮」,並且首次公開分享了幾個在後製變裝照片時最愛的 PS 祕技!

首先是修圖最經典招式:去背!Adobe 推出了「物件選取」工具讓去背變得超簡單,只需要開啟圖檔點擊「物件選取」,Photoshop 就會自動辨識畫面中的關鍵物件,不到 10 秒就幫水手月亮去背完成。接著 UG 使用「色相/飽和度」調整功能,增加漸變疊加與外光暈,把水手月亮變得閃閃發亮。下一步在背景加上星空圖案與不同 pose 的水手月亮之後,UG 到圖層區調整不同物件的「混合模式」,選擇「濾色」然後調整「透明度」,只要簡單拉動一下就能讓水手月亮與星空自然地融合
Everyone can Photoshop!百變人生沒有侷限
在今年大港開唱的演出者介紹裡,UG 被以「台灣變色龍 aka 屋頂皇后 aka 變裝民眾」這個串超長的頭銜介紹,這三個稱號似乎點出了他被大家記憶的不同面向,包括從最早 cover 少女時代紅到韓國,一直到公司頂樓的精彩變裝。
這些年來 Photoshop 陪伴著 UG 不斷超越,不斷成為那個最精彩的他自己,「變裝對我的人生帶來的改變,除了成就感之外,最重要的是創造了更多的連結,」如同在性別運動中的站在最前排、最吸睛的變裝皇后們,「變裝可以是一種溝通的工具,鼓勵很多可能到很多對自己的狀態還不是很了解的人。」採訪尾聲,我們問 UG 下一個角色會扮誰?他笑說還不知道,「但一定是好玩的!」

Everyone can Photoshop!百變無法侷限,Photoshop提升你的創意戰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