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火、毆打、逮捕、失蹤:五分之一人口蝸居貧民窟,里約市府如何對付這些「都市之瘤」

放火、毆打、逮捕、失蹤:五分之一人口蝸居貧民窟,里約市府如何對付這些「都市之瘤」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如今,里約市正為了奧運整修門面,「拆除」這個字眼再度躍上新聞頭條。貧民窟居民顯然清楚記得這座城市的歷史,因此對於承諾給他們「像樣的生活」的政府官員開始提高警覺。

文:茱莉安娜・芭芭莎(Juliana Barbassa)

梅特羅(Metrô)貧民窟形狀狹長,就位在六線道的西拉迪亞爾公路(Radial Oeste highway)與地鐵及火車軌道之間的那塊狹小土地上。1970年代到此建造軌道的工人是該區最早的居民,他們在完工後繼續留在此地;隨著時間過去,他們的房子就像自己建造的鐵軌一樣,成了都市景觀的一部分。大多數卡里歐卡匆匆經過此處時,往往不會多看一眼。如果他們真的注意到這個社區,也是因為它向外那一面林立的修車廠;在那裡換機油挺便宜的。但那不是吸引我前來此地的原因。

這座貧民窟也位於馬拉卡納體育場的視野內,距離近到居民光是聽那個混凝土巨碗裡傳出的歡呼聲,就能得知足球賽的比數。這座體育場將舉行世界盃決賽,以及2016年的奧運開幕與閉幕典禮。里約市政府對於這個區域有所規劃:經費高達六千三百二十萬美元的整建計畫包括進入體育場的新穎坡道、停車場,以及一條自行車道。公共工程局在2012年一月提出的一份簡報中,公告了相關細節。

但梅特羅貧民窟不在整建計畫內。

接近這個社區時,我在其中一面外牆上的壯觀塗鴉壁畫前駐足。上面畫的是一個身穿巴西足球衣的男孩在哭泣。他身旁有一顆足球,球上的黑白五邊形已然模糊,變成一個頭顱上的洞。為避免訊息不夠清楚,塗鴉上方的橫幅以精巧的草寫體拼出:「我的社區將因世界盃而受破壞。」

我踏進一條住宅區道路,高速行進的汽車呼嘯聲被孩童玩耍以及電視節目的聲音所取代。這裡的房屋雖然簡陋,但也堅固,以磚頭打造,有些塗上灰泥和油漆,有的則是裸屋。這些屋子全都空間狹小、彼此緊靠,有兩、三層樓高。一群小孩在一個小型的開放區域上追著球,那裡既是他們的遊樂場,也是公共廣場。敞開的門窗裡飄來炸蒜頭的氣味,此時剛好是午餐時間。

即便街上的生活如常,但各條巷弄都有些跡象,顯示外頭塗鴉上預測的破壞已是現在進行式。梅特羅看起來像是被炸彈轟炸過似的。有的住家完好無缺,但隔壁或對面的房子卻已經淪為團團磚塊和水泥堆,混雜著生鏽的鋼筋和碎玻璃,以及一圈圈剪斷的電線和灰泥塊。有時,二樓成了廢墟,一樓卻絲毫無損。

依然矗立原地的房子外牆上都被人用噴漆噴上一個號碼以及市府住宅局(Secretaria Municipal de Habitação)的縮寫SMH。這些是下一批預計拆除的目標。


世界盃足球賽與奧運被宣傳成是一股「改變的力量」,尤其是奧運會,能夠翻新里約的基礎建設,提供補救都市陳窠的動力與經費。然而返鄉幾年之後,我發覺兩項大型賽事發揮的影響力參差不齊,不見得全是正面的。對於伊帕內瑪的高樓,它助長了正在熱潮上的房地產投機買賣,即便賽事吸引的觀光客比較多;對於拉帕和港區的房屋,它雖帶來都市更新,卻也引來一波中產階級化的風潮,改變了波西米亞型社區的性格。巴拉達帝茹卡正經歷一股興建公寓大樓的熱潮,但事實已證明這無法持久。

里約的貧民窟也經歷了重大的改變。根據2010年人口普查資料顯示,即使在近期的經濟繁榮期間,各貧民窟的人口成長速度也比全里約市來得快。有五分之一的卡里歐卡住在貧民窟裡,全里約的貧民窟超過一千座。

在數十年得不到有關單位關愛的眼神之後,這些社區如今竟成了幾項受到高度矚目的公共政策的關注焦點。我想近距離看看這些政策的發展情形;像是梅特羅這類社區的遭遇、發生的過程,以及居民在各方面受到的待遇是否能反映出里約更大的轉變。

「不平等」始終是里約最大的阻礙。這一點不僅表現在收入差距,也包括享有公共服務與資源,甚至是基本公民權和人權的高度不平等。富人與窮人所受的待遇在歷史上一直呈現怪異的不均現象,即使是政府單位與警力等機構、法律系統,以及民選官員,對待人民也有貧富之別。

貧民窟是這種缺點的具體呈現。它們聚集了里約與巴西最貧窮、權利被剝削得最嚴重的公民。我希望這些社區能解答我一個最主要的問題:目前進行中的轉變是否深入本質,改變了資源分配、權利以及機會的不平等結構,讓它們不至於集中在某些人身上,或者那只是表面功夫,對真正的現實並無影響?

在里約申辦奧運成功之後歡欣鼓舞的那幾個月,市政府宣布了兩項有關貧民窟的政令,可能會為里約的市容,以及貧民窟居民的生活帶來重大的影響;經過一段時間,它們也能為我提供解答。

其中之一,是2010年7月宣布的一項大膽的都市化計畫。「卡里歐卡生活」是一項耗資四十億美元的計畫,預計在2020年為里約各貧民窟引入自來水、污水系統、柏油路面,以及公共照明。此舉因此成為里約市史上最全面、經費最充裕的貧民窟升級計畫。此外,它還有一項獨特的參與元素:除了都市計畫專家、建築師以及工程師,這項計畫也邀來曾經主導居民協商的社會學家與人類學家。市長宣稱,這項計畫會是奧運社會遺產的展示窗。

來自海外的反應佳評如潮;「卡里歐卡生活」(Morar Carioca)可以成為將貧民窟整合到正規城市當中的全球模範。美洲開發銀行稱其「野心勃勃」,提供了一億五千萬美元的貸款;後來,該計畫還為里約贏得氣候變遷團體C40城市(C40 Cities)所頒發的永續社區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