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瑞士FIFO藝術節見聞錄(二):同鄉人、異鄉人和盛大開幕

瑞士FIFO藝術節見聞錄(二):同鄉人、異鄉人和盛大開幕
Photo Credit:林芳品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台上,我可以清楚感覺到瑞士的觀眾正屏息欣賞表演,浸淫在舞者身段營造的唯美氛圍中,隨著〈小鬼湖戀歌〉的旋律飛升而上。

瑞士國慶日的隔天,我們度過一個(唯一一個)悠閒的上午,在馬蒂尼的街道恣意遊蕩,在附近的超市和街道糊塗轉了一圈。今天,所有的參賽隊伍都已抵達馬蒂尼,瓦萊州藝術學校擠滿了各個不同膚色,吐著不同語言的人們,大夥利用珍貴的自由時光收拾跨洲旅行的疲憊身軀和散亂行囊,加緊準備下午的環鎮遊行和晚間的開幕式表演。大夥擠在走廊、廣場、校舍角落的空間加緊排練,抓住最後一點讓自己的表演更臻完善的時間,各種樂器的聲響填滿了瓦萊州藝術學校的每一個角落,為這場盛會緩緩拉開序幕。馬蒂尼的街道仍是悠然恬靜,但已明顯感覺到緩慢湧進的人氣,車輛緩緩駐進藝術節主場館的大廣場,一股灼熱歡快的氣息在馬蒂尼逐漸升起。

午餐過後,大夥為即將到來的踩街遊行整裝準備。踩街遊行在短暫的用餐時間後開始,各國團隊換上五顏六色的民族服裝,喧嘩嘈雜的顏色像打翻的調色盤一般填滿了馬蒂尼的街道。各國團隊都使出了渾身解數,舞步將馬蒂尼的街道踏地砰砰作響,各種民族樂器的聲響在天空中撞擊盤旋,沖激出噪耳卻華麗的聲音圖像。無數千百年積累的文化景觀,化為聲響和色彩如煙花在我們眼前奔放炸裂。馬蒂尼的街道成了一條支流葉展的河,懷抱形色各異的畫舫行船,我們都是徘迴巡岸的旅人,對藝術的愛好與熱情帶著我們萍水相逢。

我們的舞者換上客家花布和原住民服飾,手拿象徵牡丹和牽牛花的花傘與圓扇,樂手則〈桃花過渡〉和〈高山青〉的旋律不斷反覆迴圈,作為行居異國的表演者,我們試圖拼湊出臺灣文化的吉光片羽,呈現台灣幾道稍縱即逝,卻銘刻歲月的痕跡。

從馬蒂尼市中心遊行至市公園,再一路走至藝術節主會場。一路上,當地的民眾向我們熱切地招手或拍照,我們的足跡總有掌聲相伴。即便在快步行走的同時一邊演奏十分的耗力,我們也不吝於報以微笑,即便聽不懂他們所咀嚼的語言字句,但自神情中我們仍可讀出人們對我們手中的樂器和腳下的舞步的好奇和讚嘆。行至市區公園,所有團隊在公園廣場處排成縱列,在藝術總監的唱名中,各國代表帶著國旗依序上台,正式為今年的奧圖杜雷藝術節拉開序幕,青天白日旗在身著客家風格服飾的舞者手中飄揚,格外亮眼。

人群中突然傳來窸窸窣窣的聲音,聽來再熟悉不過。

一位和我們一樣黑髮黃膚的女性親切而熱情地對我們投以問候,在六個時區之外,我們竟有幸遇到來自寶島的同鄉。她是一位移居瑞士的音樂家,與葡萄牙籍的作曲家先生居住在離馬蒂尼約五分鐘車程的鄰鎮,原本只是在丈夫的推薦下決定來馬蒂尼參觀享負盛名的藝術節,卻沒想到能在瑞士和來自臺灣的團隊見面。我能聽見在她的驚喜背後,更多的是來自原鄉的聲響共鳴,那是溶於血液,自心底生根的溫和脈動。

她陪我們一路走至遊行的終點主會場,相約未來在瑞士的每一場演出,都留一雙屬於這對伉儷的位子。

fifo 楓香舞蹈團
Photo Credit:楓香舞蹈團

主會場外的停車場已是水泄不通,後台堆滿各個團隊舞具和服裝的後台更嗜狹窄難行,僅容旋馬。我們樂手們在主會場後方的空地乘風休憩,將休息空間留給即將上台的舞者們,這時,一位來自智利的樂手前來向我們攀談。

智利(Chile)的表演充滿了拉丁美洲的熱情奔放,揉合歐陸文化的浪漫多情和美洲原住民的野曠豪邁。智利的樂隊主體為管樂及歌者,伴奏織體由吉他、貝斯和其他民族撥弦樂器構成,輔以音色強烈的小軍鼓和南美大鼓(Bombo)。其中擔綱主奏聲部的管樂器為薩克斯風或南美簫(Quena)。

前來與我們交流的樂手Americo便是一位擅長演奏南美簫的演奏者,來自聖地牙哥的他是一位當地的音樂教師,在國際交流演出的同時,也熱衷於認識世界各地的管樂器,並把它們的音樂帶進他的課堂教室。Americo對我們手中的中國笛、簫、笙十分有興趣,外表隨興的他用一股科學家的態度研究我們的樂器,用眼神解剖每一個零件和裝飾。他也熱心的為我們介紹他們所使用的樂器 ,南美簫基本型制上與我們所使用的簫大同小異,但在指孔及吹孔的設計上仍有些許差異,律制和演奏法亦有不同,我們互相試著操作彼此的樂器,在恣意的玩索中尋找音樂的無限可能。

Americo的智利樂師夥伴不久後加入了我們的聚會,彼此分享了許多故鄉的樂音,氣氛的熱切甚至稍稍驚動了後台的工作人員,但也舒緩了不少遊行的疲勞和登台的緊張。智利的表演順序正好在臺灣隊之前,不知不覺到了我們要準備上台的時候。主辦單位安排我們樂手在前一隊表演的時候,先行上台待命,雖然觀眾席的燈光昏暗,我們仍能清晰看見台下座無虛席,聽見觀眾們興奮的鼻息。在一種緊張又感動的複雜心情中,我們一邊欣賞著智利樂手活力十足的熱情樂聲,一邊計算著開演的時間。

Cérémonie d'ouverture #fifo #martigny #cioff #shareculture

FIFO Martigny(@fifo_martigny)張貼的相片 於 張貼

智利的表演贏得了馬蒂尼的滿聲讚賞,終於,我們在主持人的口中聽到了那個再熟悉不過的溫暖名字。聽到「臺灣」帶著法語的柔軟聲響出現在瑞士的表演廳,內心有股說不出的悸動,後台的舞者大概也與我是一樣的心情吧。我們準備了兩套節目,分別是描繪飛天形象的羽扇和彩帶舞,以及一首取材自原住民舞蹈藝術的組曲。

在台上,我可以清楚感覺到瑞士的觀眾正屏息欣賞表演,浸淫在舞者身段營造的唯美氛圍中,隨著〈小鬼湖戀歌〉的旋律飛升而上,我們在馬蒂尼構築出臺灣原住民藝術樸拙而真摯的美。開幕式演出獲得了滿堂彩,為我們在藝術節的旅程劃下一個美好的開始。

經過下午的遊行和晚上的開幕式,我們樂手和舞者們體力都已將近透支,精神卻仍亢奮不已,我們將臺灣的聲響帶來瑞士山城的街道巷弄,用最真實的方式讓異國的住民認識臺灣。在這短暫卻充實的一周中,我們還會結識什麼樣的友人,遇見什麼樣的邂逅,就如舞台本身一般令人嚮往期待。

責任編輯:曾傑
核稿編輯:楊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