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應過度的「暴走社會」:保護個資到走火入魔、黑心企業恐懼症

反應過度的「暴走社會」:保護個資到走火入魔、黑心企業恐懼症
Photo Credit: Mark @ Flickr CC By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最近有些案例顯示,某些企業並非惡質企業,卻意外被貼上「黑心企業」的標籤。而且他們因為這類謠言,在人事任用、商品販賣方面都產生很大的困擾。

還有,病患在醫院候診時,護士通常會喊病患的名字。雖然很多人都不認為這是個大問題,但據說某些醫院在叫病患的名字後會被抗議:「你幹嘛把我的名字說出來?那是我的個資耶!」所以現在的醫護人員會特地詢問病患:「請問您介意在候診室呼叫您的名字嗎?介意在病房門口標記您的名字嗎?」由於這樣的風氣使然,現在有越來越多病患不希望被喊出名字、也不希望自己的名字被標示在門口。

雖說如此,但其實有更多病患不喜歡用叫號碼的方式提醒自己該進入診療室。換句話說,醫院禁止護士唸出病患的名字,其實只是因為他們對投訴太過於神經質了。

像這種保護客戶個資而產生的反應過度,和為了保護個資而定下嚴格規定的態度,多少也成了讓大眾失去人性的主因。

Hello My Name Is
Photo Credit: Travis Wise @ Flickr CC By 2.0

黑心恐懼症

多虧「黑心企業」一詞廣為流傳,惡質企業成了社會新鮮人、正職工作者、轉職者找工作時的注意要項。不過這個好處背後也有缺點,就是會讓求職者產生過度的不安。只要稍微被主管刁難,該公司在網路上很可能就會被指責為「黑心企業」。

一般來說,那些員工常加班、低薪且工時過長的環境,會讓一個企業的離職率偏高。而在如此惡劣的勞動條件下,濫用員工的勞動力,將之視為用過即丟的工具,就是所謂的黑心企業。

現在的社會新鮮人和年輕員工對「黑心企業」頗為敏感,只要在職場上感受到一點風吹草動,就會懷疑「我待的這間公司會不會是黑心企業」?

那麼,現在的年輕人又基於哪些具體條件來斷定「這是一間黑心企業」呢?根據調查顯示,進公司一至三年的年輕員工所認為的「黑心企業」,有以下六點特徵(《日經Business》2013年4月15日):

  1. 薪資偏低(這是62.9%的受訪者所認為的黑心企業特徵)
  2. 離職率高(同上,48.6%)
  3. 無法休假(同上,42.9%)
  4. 濫用員工的勞動力(同上, 40 %)
  5. 公司希望員工耐操,能靠毅力苦撐硬拚(同上,25.7%)
  6. 強制員工參與聚餐等應酬活動(同上,22.9%)

「黑心企業」常提出不合理的要求,讓員工陷入不得不加班的窘境,或用極低的薪資要求員工做牛做馬。所以揭穿黑心企業的真面目,避免其他犧牲者受害,是我們應做的事。

但最近有些案例顯示,某些企業並非惡質企業,卻意外被貼上「黑心企業」的標籤。而且他們因為這類謠言,在人事任用、商品販賣方面都產生很大的困擾。在社會上,只要一個企業被認定「那是黑心企業」,不只求職者會敬而遠之,連消費者也會開始抵制該企業的產品。尤其某些企業的工作環境並不如謠言中的累人,員工也沒有被慣老闆當作用過即丟的人力資源,但卻因為網路謠傳著「那是黑心企業」而蒙受損害。

據說目前的企業會避免在面試時採取高壓的態度,因為這種讓社會新鮮人措手不及的應對方法,對企業來說有相當高的風險。換句話說,企業害怕面試中被壓得喘不過氣的社會新鮮人,將來會對他們貼上「那是黑心企業」的標籤。

《日經Business》經過採訪後,整理出社會新鮮人在面試時,感受到「黑心」面試手法。

  1. 高壓面試
  2. 不發出不錄取通知
  3. 不和面試者進行對話(高壓面試的另一種型態)
  4. 老是提出和工作無關的問題
  5. 選擇錄取者時太過謹慎(面試態度非常小心=不重視眼前的人材)
  6. 常常詢問其他公司的面試狀況
  7. 立刻發出錄取通知(容易讓人聯想到這間公司急著用人)

其中,以高壓面試最為人所詬病,因此現在的企業常要求面試官不要用高壓的態度質問應徵者。

看到這裡,也許有人會覺得,企業這麼在乎自己面試新人的態度,應該不太算是反應過度吧?

在《日經Business》所做的調查中發現,社會新鮮人中每五人就有一人會「上網分享自己面試時對該企業的不滿之處,並將這類負面心得流傳開來」。

因此,企業盡力不讓社會新鮮人感到不愉快,深怕在網路上被貼上「黑心企業」的標籤,這也許不算是企業本身反應過度,但可以說是社會新鮮人放任自身反應過度所形成的風氣。而蒙受損害。

書籍介紹

暴走社會:鄉民正義、網路霸凌與媒體亂象,我們如何面對反應過度的社會》,時報文化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我們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作者:榎本博明

我們的社會是否越來越暴躁,逐漸失去耐心!只因小孩在啼哭,就要把媽媽與小孩一同趕下公車?每當社會發生了重大刑案,就要把公民團體拖出來負責?台鐵高鐵因為地震而停駛,卻要遭受乘客圍剿?博愛座只有老年人與小孩有資格坐,年輕的病人只能罰站?在居民社會地位較高的住宅區,不能蓋公宅與中途之家?

你的生活周遭是不是曾經遇過這些容易激動卻又難以溝通的人?又或者,你也會對上述事件感到無奈?沒錯,我們正活在一個反應過度的社會!這個社會出現越來越多反應過度的人,一旦發現事情超乎預期,習慣用大聲責難的方式來表達意見;而大家則因為害怕爭執,默默忍耐這些反應過度,讓社會越來越焦躁,失去了寬容的力量。

暴走社會 榎本博明
Photo Credit: 時報出版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楊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