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邊境問題待解決!翁山蘇姬月底將和武裝部隊和談

緬甸邊境問題待解決!翁山蘇姬月底將和武裝部隊和談
Photo Credit: AP/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8月8日(星期一),翁山蘇姬(Aung San Suu Kyi)第一次以「國家顧問」(state counselor)的身分和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 Min Aung Hlaing )開會,討論有關「彬龍協議」和少數民族武裝部隊的糾紛問題。

新聞整理:周慧儀

8月8日(星期一),翁山蘇姬(Aung San Suu Kyi)首次以「國家顧問」(state counselor)身分和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 Min Aung Hlaing )開會,討論有關「彬龍協議」和少數民族武裝部隊的糾紛問題,而翁山蘇姬也預計在8月31日和民族武裝部隊進行為期5天的「21世紀彬龍會議」,以解決長期以來雙方的糾紛。

海峽時報報導,在8月底即將進行的和談除了包括之前簽訂停火協議的組織,也包括協議之外的組織。 去年(2015),總統登盛(Thein Sein)上任後曾邀請境內15個武裝部隊簽署停火協議,然而卻只有8個參與。其中,曾是境內最大武裝部隊的克倫民族解放軍(KNLA)雖簽署該協議,但對政府的戒備依然沒有放下。

邊境民族糾紛長期以來困擾著緬甸的民主進程。在緬甸5700萬的人口裡就包含了135個民族,是一個民族組成非常複雜的國家。早在1947年,為建立統一的緬甸聯邦,翁山蘇姬的父親——翁山將軍領導簽署「彬龍協議」。這份由緬甸主體民族和主要少數民族共同簽署的協議,承諾讓少數民族享有高度自治、相互間平等的權利。然而,隨著翁山將軍被暗殺以及軍政府掌權後,這份協議也隨之瓦解。

因此,從1948年獨立至今,近50年的鬥爭不斷進而導致至少24萬少數民族逃亡到鄰近各國,淪為難民。NDTV報導,政府與少數民族的武裝衝突主要發生在緬甸克欽北部(northern Kachin)、撣的東部(eastern Shan),還有克倫(Kayin)和若開(Rakhine)等邊境。除了武裝衝突,邊境問題也滋生了童工和毒品販賣的問題。

AP902047624105
Photo Credit:AP/達志影像
克欽獨立軍(KIA)在緬甸克欽境內巡邏。
AP648113914182
Photo Credit:AP/達志影像
克欽族被安置在「國內流離失所人民安置營」(IDP)裡。

少數民族的武裝衝突之外,羅興亞人也是翁山蘇姬上任後一直被外界質問的議題。今年5月,翁山蘇姬成立了和平發展與實施中央委員會(Central Committee for Implementation of Peace and Development ),旨在解決若開邦境內問題。然而,這項協議並沒有明確表達具體行動以及方向。對此,翁山蘇姬仍表示緬甸需要「足夠的空間」去處理。

AP371005240283
Photo Credit:AP/達志影像
逃亡到印尼的羅興亞人躺在由當地居民所捐贈的衣堆裡休息。
AP16189206206331
Photo Credit:AP/達志影像
2015年5月,一艘載著大批難民包括羅興亞人在內的船停靠在印尼邊境等待救援。

RFA報導,就在會議進行的同一天(8月8日),警察官方指出克欽獨立軍(KIA)和安全部隊在克欽境內發生衝突,造成六名成員以及司機受傷。對此,克欽獨立軍領導人表示他並不認為這是蓄意攻擊。他指出「我們有軍隊在該區域來回行走好幾天。我的理解是,我們的軍隊和警方成員有見到面。」

翁山蘇姬上任後雖掌握重責,然而重要的國防、邊防和內政部依然掌握在軍政府手中,而要如何解決以上的問題成為翁山蘇姬上任後的燙手山芋。


相關報導:

新聞來源:

核稿編輯:吳象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