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粉聯盟》:棒球場上女性們的細膩情懷

《紅粉聯盟》:棒球場上女性們的細膩情懷
Photo Credit: Columbia Picture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逼真的棒球動作輔助下,馬歇爾以細膩的女性觀點,成功描述了這個講述全美女子棒球聯盟的故事。

*本文內含劇情,若您有被雷的顧忌,建議您觀影後再行閱讀

運動電影集合奮鬥、汗水、熱血、團隊於一切,向來是最激勵人心的電影類型。因為台灣特殊的國風民情,棒球電影成為不少台灣人喜愛的片型。作為棒球的發源地,美國好萊塢一直以來都有名留影史的代表作。從喜劇風格的《小小大聯盟》(Little Big League)、《金臂小子》(Rookie of the Year)、《大聯盟》(Major League),感人勵志的《天生好手》(The Natural)、《夢幻成真》(Field of Dreams)、《往日柔情》(For Love of the Game)、《追夢高手》(Hardball),到場內場外的《百萬金臂》(Million Dollar Arm)、《人生決勝球》(Trouble with the Curve)、《魔球》(Moneyball),可以說只要抓到拍攝模式,幾乎沒有讓人看不下去的棒球電影。

當然也不是每部片都能成為經典。運動電影要能拍出經典,必須要演員、對白、劇情、動作、畫面、場景調度,都剛好契合到某個地步,那靈光一瞬的展現,才能造就經典。就像《夢幻成真》當中父子見面的瞬間,《天生好手》全壘打擊破外野燈罩的火花,《往日柔情》中那顆表明退休的球。都不是透過類型化的複製,就能夠再現的時刻。

在諸多名片當中,《紅粉聯盟》(A League of Their Own)的藝術成就,可與《天生好手》、《往日柔情》、《KANO》匹敵,足以成為影史經典。它成功的地方,在於特殊的女性電影視角,以及足以媲美《KANO》的棒球動作。

雖說八成以上的棒球電影都很熱血激昂,讓人看完立刻就想去打棒球,但奇怪的是,真正拍出逼真棒球動作的電影卻非常少。即使集合大聯盟選手親身演出的《小小大聯盟》、《金臂小子》,棒球動作卻還是沒有棒球直播的擬真性。認真分析的話,原因可能出自導演的場景調度。

如果導演決定了拍攝的視角,通常會希望演員或球員在鏡頭前做出導演理想的動作。而這些導演似乎都缺乏棒球經驗,以至於畫面的拍攝角度與動作呈現上,會有落漆的狀況。特別是很多導演喜歡用慢鏡頭來凸顯某些細微動作,但在運鏡節奏及演員的動作呈現上卻顯得拙劣。對球迷來說,看起來會有卡卡的感覺,只能腦補理想的動作來美化電影。

其中,只有台灣導演Umin Boya(馬志翔),他以前任棒球國手的身分,找來一群青少年國手,重現了棒球場上的逼真動作,才得以生出影史最強的棒球動作。《KANO》若不是製片與劇本有重大瑕疵,以及演員沒那麼到位,將使它成為我心中有史以來最好的棒球電影。而在棒球動作上,我看過唯一屈於《KANO》之下的,就是《紅粉聯盟》。

《紅粉聯盟》的導演佩尼 馬歇爾(Penny Marshall)身為女性,她以非常細膩的方式呈現球員的場上互動。但更重要的是,她似乎不受既定的電影思維影響。她的電影歷來都沒有什麼技術特色,偏偏在場景與人性細節的處理上非常到位。雖然電影本身看起來樸實,但每個畫面都相當細膩,深得柏格曼(Ingmar Bergman)的電影美學要旨。

PENNY MARSHALL
1984年的佩尼・馬歇爾。在成為電影導演前,她也曾當過電視演員。

片中的棒球動作,即使找來的全是90年代知名女演員,甚至包括流行天后瑪丹娜(Madonna),但所有人似乎都受過女子棒球訓練一般,在電影中的流暢感可說渾然天成。正因為導演不耍弄電影視角或快慢鏡交錯的手法,加上演員的棒球訓練紮實,拍出了吸睛的棒球動作。對我來說,棒球動作的流暢感非常重要,有時一些喜劇類的棒球電影,因為不重視技術與氛圍,反而可以拍出非常好看的畫面。例如《棒球先生》(Mr. Baseball)就是如此。反而大師山姆雷米(Sam Raimi)的《往日柔情》,過度使用慢鏡頭,使得棒球感為之降低。

在逼真的棒球動作輔助下,馬歇爾以細膩的女性觀點,成功描述了這個講述全美女子棒球聯盟的故事。好萊塢的女導演本就不多,馬歇爾以都市輕喜劇成名。她的導演手法,是90年代美國電影的一股潮流。當時的文藝片在80年代的追求新奇後,開始回歸人性,顯得相當簡樸,手法上也趨簡單,強調人性面的幽微。此時的趨勢,大體上類似珍康萍(Jane Campion)或巴瑞李文森(Barry Levinson)的路線,連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都拍出典雅的《純真年代》(The Age of Innocence),成為一種時代標記。

而馬歇爾最擅長的,是在一個空間內的劇場情境中,強化人性面的衝突。不管是《飛進未來》(Big或《睡人》(Awakenings),所有的情感爆點都不是在移動的環境下,或動作的衝突下完成,而是在具體的場景空間中爆發。因此《紅粉聯盟》中的爆點,都在一鏡到底的空間下發生。不管是姊妹吵架、舞廳放縱、巴士上的偶發事件、場上的對決,以及情感的宣洩,都不用動作的剪接凸顯角色心境,而是用一般文藝片的劇場手法呈現。這個手法雖不罕見,且是從約翰艾維森(John Avildsen)《洛基》(Rocky)後,就成為各種運動電影愛用的手法。但能否準確透過場景調度來抓到人物心理,就左右了電影能否打動人心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