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境內156種語言、500種方言中,「他加祿語」是如何成為菲律賓國家語言?

在境內156種語言、500種方言中,「他加祿語」是如何成為菲律賓國家語言?
Photo Credit:John Christian Fjellestad CC BY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如今的菲律賓人,在選擇使用美語和他加祿語時,除了國族認同和殖民遺緒外,還有許多因素,比如美語作為一個中介角色、作為一個極具競爭力的國際語言等。

文:李亞臻(目前是個蹣跚學步的出版業小螺絲釘,還在志業與日常間打滾摸爬)

菲律賓人以令人驚異的速度與熱情擁抱了美語,然而,這並不意味全然服膺美國統治,他們始終盼望著美方應許已久但遲遲未來的獨立建國。

由於美國一再推遲交還政權的期限,被視為菲律賓國民英雄的奎松(Manuel Quezón)說得字字沉痛、句句血淚,「我寧願身在由菲律賓人統治的地獄,也不願居住在由美國人治理的天堂」在這樣的不甘和怨憤下,奎松於1935年11月15日率先成立了菲律賓自治政府,並擔任第一任總統。

在自治政府頒布的憲法中,將美語和西班牙語並列為官方語言,其原因分述如下:美語在三十五年鋪天蓋地的學校教育下,已成為菲律賓境內重要的溝通媒介,任何一個菲律賓人,無論他操持哪個種族的母語,都能以美語溝通、交流;至於西班牙語,則是因為它具有歷史意義,且在宗教信仰上仍有重要性。然而,這兩種官方語言都有侷限,一部分是因其複雜度而難以在短時間內普及全國,另一部分則是因為這兩種語言主要是藉由教育機構傳授,那些較為年長的菲律賓人可能無從接觸,因此多數菲律賓家庭仍習慣使用母語交流。

國族主義與他加祿語的崛起

有鑑於此,「菲律賓自治政府」的第一任總統奎松希望能在美語和西班牙語之外,另行推動一個屬於菲律賓的國家語言,不僅較為簡單易懂,相較於美語等外來語言,更足以作為菲律賓的國族象徵。

因此,奎松在菲律賓憲法第14條第3項中,加上所謂的「國語條款」,指出「⋯⋯國會應該在某一個既存之本土語言的基礎上,盡最大努力發展出一個國家語言⋯⋯」。然而,這個條款說易行難,當時菲律賓境內語言相當繁多、複雜,除了區分為156種語言外,更在此基礎上依據不同地域分化為約莫500種方言。

在語言如此紛雜的情況下,國會對於要選擇哪一個既存之本土語言爭論不休,究竟要選擇哪個本土語言才合適?為了決議出最合適的語言,奎松指示「國家語言機構」(Institute of National Language)進行專案調查,並將宿霧語(Cebuano)和他加祿語等8個使用人口在100萬人以上的主要語言列入國家語言的候選名單。在最後一輪的決選中,只剩下使用人口排名前二的宿霧語和他加祿語彼此較勁。

Baybayin_alpha
Photo Credit:wikipedia
他加祿語貝貝因字母

當時宿霧語是菲律賓使用人口最多的語言,主要分布在維薩亞斯群島(Visayas),而使用人口暫居第二位的他加祿語,雖然略遜一籌,但勝在它是大馬尼拉地區的主要語言,因而主管機關最終選擇他加祿語作爲菲律賓國家語言。

無論從語言結構或地理分布的角度來看,他加祿語似乎都是相當折衷的選擇,而以它為主要書寫語言創作的文學作品,在菲律賓眾多本土語言中也位居第一。同時,更因他加祿語曾被反抗軍領袖阿奎納多在1897年起草的憲法中選作國家語言,使該語在西班牙殖民時期具有鮮明的愛國精神和歷史意義。

奎松於1937年宣布他加祿語為菲律賓國語,同時,為了向菲律賓境內使用其他語言的族群推廣國語,除了開始印製字典和文法書籍外,自1940年起菲律賓各級學校均設有他加祿語課。然而,由於當時的菲律賓自治政府仍受美方挾制,此政策一直到1946年7月4日菲律賓正式獨立後才真正落實。

自此之後,在菲律賓境內將近170種的本土語言中,只有他加祿語享有官方語言的地位,惟其名稱迭有更動:自1961年到1987年間,他加祿語被冠以「菲律賓語」(Pilipino)的稱號;而到了1987年以後,「菲律賓語」的拼法則又改成如今常見的Filipino。

後殖民的語言情結:在當代菲律賓社會的語言角力

前面大致爬梳了美語作為一個教育政策,在菲律賓實踐的情況後,我們要繼續討論殖民政權離去後美語在當地的使用情形。誠如米內特‧馬林所言,「我們可能失去一個帝國,但我們得到一個共通語言」,在殖民帝國退場之後,其殘留物可能比帝國本身更為持久。我們之所以應關注美語在後殖民時期的存續狀況,是因為只要菲律賓這個地方持續使用美語及其所承載的價值觀,那麼殖民統治永遠不會逝去,只是轉以更幽微方式在當地的文化中發酵。

曾帶領印度人進行不合作運動的甘地(Mohandas Gandhi,1869-1948),便曾指出,就算殖民者表面上已然退出,但心理方面的殖民依舊持續存在,殖民地的人民一天沒能自由地拒絕美語,就等同於「沒有殖民者在場的統治」,唯有自身的語言能夠探觸到「民族的心」(Lelyveld, 1993:189-191)。那麼,在奎松總統推動國家語言已超過半個世紀後的今天,菲律賓的當代社會又是怎麼看待自身的語言議題呢?

菲律賓
Photo Credit:Paolo Marco Mañalac CC BY SA 2.0

教育、工作與全球化現場

令人訝異的是,儘管多數菲律賓人已然接受他加祿語是菲律賓的國家語言,美語在菲律賓社會的地位依舊根深蒂固、難以拔除。在各級教育機構中,美語的勢力遲遲未能削減,甚至越往高等教育越具主導地位。

儘管目前仍未有極具說服力的論述能解釋這樣的現象,但大致可以歸納出兩種不同的看法:首先,由於一直缺乏明確的推廣計畫,且他加祿語本身亟需擴充和知識化(intellectualize),因此推動「菲律賓語」的成效不彰;其次,在實際的教育與社會現場中,美語因其在全球資本主義市場中的優勢地位,也成為菲律賓人繼續推動美語教育的重要動力。